《双峰下的那一抹风情》
第56节

作者: 谷小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9-08 16:33:59
  第十五章  铁牛水
  鹤年盖房子做家具是需要大量干木料的,而周家山不多,提供的木材有限,绝大多数木材都是周原凯供应的。
  周原凯何许人也?他家是不是有很多山林?

  周原凯是三涧水的,也隶属于滚泉潭。滚泉潭与外界的交往有四条主要通道,东方是錾子口,北方是龙子口。湘潭人将龙有时候称为溜,龙子口顺理成章就叫溜子口。錾子口与溜子口都是大路,一条通往石潭湘潭方向,一条通往湘乡方向,地势都相对平坦。
  但另外两条通道就险恶多了,一条叫七里山,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上山七里下山八里的说法。光听名字就知道这山谷该有多深,道路该有多险。
  然而七里山还不是最险要的地方,三涧水就比七里山险恶多了,有三条深深的山谷,在十八梯会合,三条小溪汇合从十八梯旁边的石缝中汩汩涌出,遇到下大雨,溪水暴涨,就成为宏伟的瀑布,声音如同雷鸣!
  十八梯的十八是个略数,在峭壁中凿出一级级石梯,总算达四十多级。垂直落差十几米。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过了十八梯,才算进入了三涧水,里面是大有洞天。每一条小溪流出的山谷都很深邃,小溪边就是高高的陡峭的山崖,依山傍溪是一条逶迤曲折的小路,狭窄处对面来人还要侧身才能通过,宽阔处却有一丘丘的小田以及依山傍水而盖的民居。
  这些田有多小呢?“一亩十八丘,蓑衣斗笠不算数。”什么意思?就是十八丘田的亩积加起来才一亩田,另外还有蓑衣丘斗笠丘不在内,那两丘田实在太小了。
  三涧水山高林密,水田的光照不好,产量很低。但生活在三涧水的居民却不少,人民公社时期划成两个生产队,有一百多号人。人多田少,产量又低,这里的人就比活在盆地周围的滚泉潭人更加凶悍,白天为民,晚上为匪的大有人在。
  滚泉潭当时有将近两千人居住,与外界的联系只有这四条路。三涧水虽然地形险要,而且土匪出没,但依然是一条交通要道。在三涧水剪径的土匪主要目的是图财,害命的事情是很少发生。白天一般只劫取生面孔的落单过客,晚上就不同,对居住在滚泉潭的过路人也采取行动,月黑风高夜,就是威武如麻四兄弟的人也不敢贸然进入。剪径的人为了不被熟人认识,会将自己的脸用锅灰染黑。

  日期:2015-09-08 17:25:11
  周元凯与周鹤年是本家,但已经出了五服。如果是肖谷二姓,出了五服就关系疏远了,但周家在这里是小姓,不要说出了五服,只要是同姓就会保持人情来往。鹤年刚刚打算起屋的时候,这元凯就在他家拍胸脯做过保证,木材由他供应,鹤年也没有多想,想当然地以为三涧水山多林密,木材有的是。就非常高兴地与他达成了协议,湿木头、杂木不要,必须清一色干透的杉木。元凯后来断断续续送来不少木材,果然是干透的挺直的杉木。价格也公道,最让鹤年感动的是元凯木材送来,钱却不收,鹤年要给他钱,他总是说不急,到时候一起算账,钱成了把子才存得住,打散了可能就在不经意间花掉了,真的要用钱的时候又没有了。鹤年在起屋,要花钱的地方也多,暗地里还感激他,两家的关系是越来越亲密。

  转眼间房子盖好了,做家具的木材也足够了,鹤年就与元凯结算了总账。虽然木头在当时当地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因为数量大,也得十个袁世凯。元凯看到有十个袁世凯,高兴得合不拢嘴,兴奋地对鹤年说:“鹤年哥,这些树钱要是送几根结几根,那钱估计剩不了几个铜角子了,卵打锡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就在手指阿里绊疙哒。现在多好。可以买一抓黄麻蝈崽子哒。”
  这是滚泉潭土话,卵打锡有稀里糊涂的含义,阿里就是缝里,绊是掉的意思,疙哒是语气词。一抓是一只,这些都容易理解,即使不懂湘潭话猜也能够猜个八成。唯有黄麻蝈大家想破脑壳都想不到,还是保留住读者诸君的脑壳,我来科普。黄麻蝈就是黄牛。
  鹤年正准备去自己房间拿钱,元凯连连摆手:“鹤年哥,这钱先寄在你这,等我找到了合适的黄麻蝈再来问你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