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史书闻鬼哭----正读 资治通鉴》
第60节

作者: 夜读史书闻鬼哭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2-14 20:51:49
  136离间计
  公元前二零四年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
  刘邦能对韩信、陈平这样投诚过来的敌营人士重用不疑,也能对英布这样见利忘义的小人大胆起用。项羽却对一个追随了项家军二代人的七十多岁老头起疑心,二人之胸襟相差何止千万里。项羽屡次以少胜多,称得上是当时的战神,其超强的个人能力使他自视甚高,目空一切。对于身边人,项羽是利用甚于信赖,所以所有重大战争均是他亲自出场。出于绝对的自信,他对于招贤纳士不感兴趣,项羽的得力助手仅有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四人。而且在霸王心里,此四人也并非缺一不可,在他看来凭他一人定天下足矣。在离间范增前,陈平先拿钟离昧开刀,他只是略施小计,炮制了一个恶俗的谣言,项羽便不加调查地对钟离昧失去了信任。这一则出自他无容人之量;二则出自他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负心理。

  陈平离间范增的小把戏比之离间钟离昧的更加低劣,项羽长期当老大,习惯了别人把他摆在第一位,一旦得知有人,即使这人是敌军,将他视作老二,他便大觉不爽,醋意立刻翻涌上来。有的小孩没有第一个分到糖果也会不依不饶,与此同理也。
  项羽之举看来可笑,其实这是一种常见病,经诊断此病为权力人格综合症。这种病的具体症状是万事皆求“最”,最好、最贵、最先,等等,尤其在涉及个人权威的事情上,绝没有让步的余地,任何无心之过都将被解读为别有用心。照片上没居中,饭桌上有人迟到,会场上有人中途退场……都是大忌讳,有人很可能因此断送一生前程。项羽的病比别人重了一些,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别人大多是在权威已无人挑战,位置已完全坐稳的情况下感染此病,一般人通常不会在创业打天下的时候就昏沉入病。朱元璋这样的狠人,也是在平定天下后才举刀向战友的。项羽由于暴得大名,又屡战屡胜,提前感染此病,由腠理至骨髓,已成为绝症。超强的能力为他的成功提供了条件,也为他的覆灭埋下了种子。既然已是绝症,便无痊愈可能,所以范老先生根本不屑为自己辩解,直接打辞职报告,拍屁股走人。跟着一个病人性命尚且难保,又何谈成功?准备分裂了就无所谓是非黑白,以此观之范增绝非等闲之辈,遇人不淑,如之奈何!气量狭小之人,准备离婚了也要把过去的事翻出来一一评定,非要争个我高你下,除了伤感情、找生气,绝无任何好处。

  项羽的四根支柱,在陈平的离间之下范增、钟离昧顷刻崩塌。欲得天下先得人,项羽将为他的自负跋扈猜疑付出了惨重代价。
  日期:2015-02-15 21:23:40
  137刘邦作狗盗
  公元前二零四年
  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武传舍。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循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汉使兵距之巩,令其不得西。
  刘邦、项羽在荥阳、成皋、宛城等各城之间斗法,项羽屡胜,刘邦屡败。汉王两次丢下部队单骑出奔,狼狈至极,练就了一副好腿力。逃离成皋后,刘邦身边仅剩夏侯婴一人,真正的光杆司令。二人借着夜色,自称使者,偷偷潜入韩信、张耳住所,将他们的印信兵符盗走。以一国之君干起鸡鸣狗盗的勾当,刘邦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韩信、张耳吃了一闷棍有苦说不出,只好乖乖听令。
  刘邦是一个绝对的实用主义者,能放下身段,搁置面子,不讲究繁文缛节。先把军权抓在手里再说,不然手中无兵心中发慌。没有实力作后盾就算别人敬你是老板,自己心里也会打问号,看谁都像要造反。刘邦的手段不堪,但效果明显,避免了君臣之间的矛盾猜疑。这里面体现的务实精神,在后世诸君那里越来越稀薄,越来越难得,随随便便一个礼节性问题、称呼问题就能无限上纲上线至国家尊严和生死存亡。

  必要的形式当然要有,但有些人往往容易走火入魔,将形式演变成形式主义,动不动就搬教条,张嘴就是兹事体大。明嘉靖朝,满朝文武围绕着是否应给皇帝的老爸上尊号这一问题,分作两派斗得昏天黑地,军国大事全被放一边。清乾隆朝,中、英两国因英使马戛尔尼候跪拜问题,闹了场大不快,中西历史性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仅因这一礼节性问题即宣告失败,各自都为对方留下了恶劣的第一印象,甚至为中英最终交恶、交战奠定了主观基础。如果当初双方都能务实一点,真正深入了解对方,世界的近代史恐怕就要改写。

  日期:2015-02-19 20:56:12
  138和平英雄、战争贩子
  公元前二零四年
  韩信引兵东,未度平原,闻郦食其已说下齐,欲止。辨士蒯彻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以数万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遂渡河。

  化解冲突靠的是智慧,引发冲突靠的是愚蠢。郦生只身至齐,向齐国君臣晓以得失、陈说利害,仅凭一张如簧之口就搞定了一个国家。齐国上下达成一致,准备和平归顺刘邦。在齐国边境等着吃肉的韩信,被蒯彻一番说教哈喇子流了一地,老子转战南北,九死一生,幸得将士用命,以数万之众一年也不过解放了五十余座城。而郦生一驾小车而去,转眼间轻取七十余座齐城。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但此善利仅及刘邦、田横,与韩信无关。对于韩信来说,齐汉和则无利,战则大利,只有战他才能有攻城拔营,割据一方的机会。这也是后世为什么总有人希望天下大乱,因为他们可以从战争的血肉买卖中收割黄金、官位,军火商们就巴不得第三次世界大战尽快打响,血流得越多,矛盾冲突越广泛越好。以万千人头换一人之官帽的狗血剧情屡屡上演,这种自私、狡黠,被可悲地贴上了勇气、智慧的标签,这是历史的不幸。我们往往很难听到对这种残暴血腥的抨击和反省,学以致用、以身示范的倒是络绎不绝。当下不少人也将此作为安身立命的生存哲学勤学不辍,并为其取了一响亮的名字“权谋”,“权谋”公开大行其道,就是自私自利的赤裸裸展示,更是一个社会的道德沦落。在倡导公开透明的大气候下,我们还在为阴暗角落里,几个设计巧妙的老鼠洞拍手叫绝,此不缪乎?这种小聪明包装下的大愚蠢,如果不被清算和清醒认识,类似的悲剧必将于将来,在我们或者我们的子孙身上重演。

  韩信大军一动,身在齐国的郦生便进了油锅,和平英雄死无葬身之地,战争贩子却大发横财。但韩信也因此在刘邦那里留下了案底,并成了他后来被软禁、诛杀甚至夷族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算是给郦生讨还了一个公道。冥冥之中报应不爽,值得庆贺。
  日期:2015-02-21 09:50:16
  139食父之肉
  公元前二零三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