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史话连载(上部)》
第54节作者:
随风约会 日期:2015-02-20 22:42:01
第二十五讲 晋襄公欢
晋襄公,名欢,晋文公重耳嫡长子。在阳处父、胥臣等人的循循善诱下成长,在赵衰、先轸、栾枝等人的辅佐下,延续霸业。
然而,人难免一死。鲁文公六年,鲁国季文子准备来晋国聘问,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丧礼礼品。他是看准了晋襄公体弱的身子,很快就不行了,避免自己在晋国遭遇尴尬的境地。而在不久前,季文子刚刚娶了一位陈国女子。
同一时间去世的还有秦穆公。
秦穆公叱咤风云几十年,历任晋国国君都要和他交手,他也死了。后世儒家把秦穆公评为春秋五霸之一,和宋襄公一样,他身居春秋五霸之一,都饱受争议。
争议的来源之一就是他死后竟然选择人殉,一共有一百七十七人为秦穆公殉葬,包括有秦国“三良”。
秦国子车氏家中三个男子,都是勇武过人,被称作秦国“三良”。据说秦穆公曾经和他们三个人一同喝酒,说过类似于“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的话。三良分别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他们听了秦穆公的话,大概就料到了秦穆公的所思所想。秦穆公很是倾慕这三个人,临死之际,竟然指定他们一起殉葬,其余平民殉葬的人数也达到了一百七十四人。
秦国人很痛哀三良的去世,为他们作了《黄鸟》一诗,这也是《诗经》中为数不多的有明确来历的诗篇。可以说,《黄鸟》这首诗反映了秦国人民对于人殉制度的反对,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人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反应,贵族往往用使用奴隶陪葬。无疑,这种制度是有违人文素养的。人殉制度在春秋时期很多国家都有,但是被《左传》记载的,似乎只有秦穆公和晋景公,晋景公的事情容后再表。
现在看来,生命大于一切。然而在先秦时代,并不是这样,人们对于礼仪、道义的追求,远远大于生命,把领土下面的人民的生命视为草芥,随意杀死,有违天道人伦。《左传》对于这件事情的评价,并不是腐朽的赞同声音,而是表达了对于人殉制度的明确反对:
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百姓人殉,无为的死亡,无异于明确的杀人。秦国这个落后的国家受到了中原君子的批评,从此之后,秦国再也没有东征的力量。
日期:2015-02-20 22:42:24
晋襄公也在随后去世。这是晋国霸业的一大损失。
纵观晋襄公一辈子的作为,接连挫败秦国、白狄等强敌。晋国的地缘决定了晋国是一个四方受敌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能在春秋时期延续二百年霸业,实在是不简单。晋国北方,有强悍的白狄、赤狄,西边有虎视眈眈的秦国,东方有老牌大国齐国,而南方就是历来和晋国相争的楚国。晋襄公能守成,实在是不简单。
如果说一个国家靠着几个英明的君主强大,这种强大必定不能持久。因为很难保证后世的所有君主都能保持英明的作风。让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的,是政治制度。晋国的政治制度,沿用周族礼仪,修士蒍之法,兼有国内不留公子这一法律,成为春秋时期晋国的制度根基。辕田之法和州兵之法,保障了晋国充沛的国力。而晋文公的三军六卿制度,则把晋国的潜力完全发挥了出来。
晋襄公生前只留有太子夷皋一人。垂死之际,晋襄公把正卿赵盾叫来,嘱托大事,要赵盾好好辅佐太子夷皋。当时,太子夷皋还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孩子,教育他的责任都落在了赵盾身上。
然而,国内的诸多卿大夫都不同意把太子夷皋立为国君,原因很简单,他太小了,不能参与国家政事。甚至赵盾自己都不同意。国家幼君在位,很难说会有什么变故,晋国的霸业随之而去也说不定。春秋时期的士大夫为了国家安危而违抗先君遗命,值得我们注意。
赵盾主张迎立公子雍,晋文公的一个儿子做国君。因为晋国有晋献公时期就立下的国内不留公子的制度,晋文公也没有改变,把自己的诸多儿子,除了太子欢留在国内,其余人都送了出去。他的一个儿子公子雍在秦国,并且是亚卿。
赵盾给其他五位卿四个理由:一、公子雍为人和善,不是一个恶人;二、公子雍年纪很长,立他做国君国内肯定会安定;三、晋文公和晋襄公在位时期都对公子雍非常善待,公子雍有人望;四、公子雍在秦国做官,立他做国君,我们可以得到秦国的援助。
四条理由,句句在理,其他卿也都表示赞同,唯独二把手中军佐狐射姑提出反对意见。狐射姑反对,我们揣测一下他的内心,恐怕是不能咽下自己一把手的地位被赵盾取代,一定要和赵盾争一争。即使赵盾已经提出了非常完美的计划。
狐射姑表说:“我们不如立公子乐,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公子乐的母亲辰嬴曾经服侍过晋怀公、晋文公两个人,对晋国非常熟悉,晋国人对她也很熟悉,立她的儿子做国君,人民肯定会安心服从。”
赵盾当场反驳:“辰嬴,在晋文公的妻妾里排行最低,是因为她服侍过两个国君,地位卑贱,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儿子公子乐不去大国出仕而去陈国这种小国,没有什么能耐。母亲好色儿子无能,他做国君能有什么威望?陈国又小,离得又远,怎么能作为晋国的援助?”接着,赵盾还分别比较了公子乐和公子雍,公子雍几乎是完胜公子乐。
赵盾立公子雍,最大的目的,并不是公子雍为人和善、年长等,而是因为公子雍和秦国关系非常好。现在的局面,赵盾一手遮天,把持晋国大计,国内唯一敢和赵盾叫板的只有狐射姑,他的地位也不如自己。六卿专权的局面,在晋襄公时期已经有所体现,先轸竟然可以把晋襄公的夫人骂为“妇人”,还当面唾弃晋襄公,晋襄公也没有任何怨言。在赵盾看来,国君是否贤能,并不重要,因为政治大事都是由六卿把持。真正重要的是他的政治背景,是否对晋国有利。能和秦国和好,让秦国作为晋国的外援,无疑是再好不过。狐射姑显然没有看到这一点,这很可能是他为什么地位低于赵盾原因,确实才能不足。
狐射姑还是反对,赵盾懒得听他讲了,直接安排先篾和士会两个人作为代表,带领队伍,去秦国迎立公子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