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刘伯温仅次于诸葛亮,但更多的人不知道的是,先有刘伯温,后有(作为智慧化身存在)的诸葛亮!没有《三国演义》的神化及其六百年来在中国民间的走红,诸葛亮也不大可能有那样的江湖地位。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期在张士诚幕府工作的罗贯中,将刘基在鄱阳湖大战打跨陈友谅的经历,改头换面用在了诸葛亮身上,其实,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基本上只是旁观者,指挥作战的是周瑜。刘备三顾茅庐,是模仿朱元璋手下的孙炎三请刘基。不一而足。
刘基的历史功绩让后人敬佩,而其晚年更让人唏嘘不已。他最终也无法摆脱“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宿命,也留下了供后人猜想的千古之谜。朱元璋既成就了他,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也毁掉了他的后半生,让他无法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他死得早,既没有见到朱元璋大杀功臣的一幕,也没有看到自己为朱元璋精心制订的各项制度,不但没有改善民生,凝聚民意,赢得民心,却走到了自己初衷的反面,没有看到文字狱的祸害、锦衣卫的猖獗,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他的幸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代的历史研究者,都有义务在新的起点和高度上重写历史,刘基这位知名度如此之高,但又让读者如此陌生的人物。需要更多的作品来解读。本人虽然对刘基非常尊崇,过去十年也一直在研读文成公著作。但自知才疏学浅,写出本书,也是对过去所说必得,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希望本书能作为抛砖引玉之作,帮助更多读者认识和感受刘基,喜欢和欣赏更真靠近真实的刘伯温。
日期:2014-02-07 13:21:49
特点分析:
国内第一本通俗笔法解读大明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的传记。
任何领域的第一都很占便宜。在以朱元璋为主角的影视剧中,刘伯温都是男二号,地位相当重要,相当于刘邦身边的张良,刘备身边的诸葛亮。
五年前,北京大学生吕峥拿着自己的《千古一圣王阳明》,向多家出版公司联系。但几乎都遭到了否决。题材过冷,作者没名气,都是否认的理由。好像签了这本书,都能把公司拖跨一样。但智品签下之后,居然不小心赶上了阳明热,结果三年销出去了十几万,让吕峥成了当年明月之后销量最高的历史作家。
当年枪毙这个选题的博集天卷,四年后重新签下了小吕这本书。想都不用想,代价要大很多。
当然,现实肯定是吕峥受益于阳明热,而不是凭自己的一本书带出了这股热潮。 现在刘伯温也是类似问题,本书是国内第一本通俗写法写作刘伯温的传记,更重要的是,本书的质量是过关的,即使在严谨的专家那里,也不会被称为垃圾。
如果出版方有信心,有一定的渠道支持与营销配合,这本书完全能够卖起来,而且能够长销多年。如果在一两年后国内出现了刘伯温度热(这种事情不是完全不可能,五年前有多少人想到阳明热,仓央嘉措热?)作为第一本通俗刘伯温传记,势必引来大量的跟风者,但读者只会记住第一个,如同当年明月和吕峥。即使没有刘伯温热,以这本书的质量,三年内卖到一两万也问题不大,肯定会为公司带来利润。
王阳明已经过热,刘伯温完全可能走红。未雨绸缪。
五年前王阳明还是冷门人物,现在已经是热得发烫,而王阳明热带动刘伯温热是很自然的事情。
刘伯温与王阳明都是浙江人,都是文人用兵出神入化的典型,都是明朝一流的文学家,哲学家,都有一部传世力作,刘伯温是《郁离子》,王阳明是《传习录》,他们人生最辉煌的事情,都发生在江西南昌郊外的鄱阳湖,王阳明在此活捉宁王,挽救了大明王朝,而刘伯温在这里策划了冷兵器时代全球最大规模的水战,奠定了大明统一中国的基础。
相比刘伯温主导的鄱阳湖大战,156年后,王阳明与宁王朱辰濠的水战只能称这为鄱阳湖小战。规模差别太大。
《心学圣人王阳明》作者燕山刀客的最新作品。秉承其一贯的文风,有延续性,操作起来更容易。作者未来要还要创作张居正和于谦传记,合计为明朝四大名臣。
日期:2014-02-07 13:55:13
引 子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在统一中国的元世祖忽必烈登基整整一百年之后,这个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已经呈摇摇欲坠之势,这个曾经让整个亚洲和欧洲闻名丧胆的帝国,将和历史上那些消失的王朝一样,不可避免地面对衰亡的宿命。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争斗不息。自从1351年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拥立小明王韩林儿之后,各地的起义和暴动就此起彼伏,此消彼涨,络绎不绝,让朝廷和地方官员非常头疼。曾经是世界上最骁勇善战的蒙古勇士,在进入中原并占领江南近百年之后,他们引以为豪的铁血精神和坚强意志,也被长城之内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太多,镇压反抗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这年春节,古都应天府上下呈现一片欢庆气氛。这座城市的主人,红巾军首领朱元璋盘点过去一年,心情不错。他不仅连续占领了婺州、诸暨、衢州和处州等大片地盘,还被小明王封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高兴之余,他亲笔写下了一幅对联“六龙时遇千官觐,五虎功成上将封”,挂在相府的大堂之上。更令朱元璋高兴的,他名义上的领导,红巾军首义领袖刘福通的失败。在上一年五月,元将察罕帖木儿攻占汴梁,歼灭了刘福通主力, 后者被迫保护小明王韩林儿逃往安丰,从此永久地丧失了争夺天下的资格。
朱元璋虽然奉小明王为大宋皇帝,接受其册封,并使用其龙凤年号,但他并不是刘福通的部将,在势力还不够强,地盘还不够大,受关注度还不够高之时,正好有刘福通替他挡住元军主力,让自己可以安心地在南方抢地盘。而当刘福通大势已去之时,自己的翅膀也硬了,可以甩开领导自由行动了。
不过,朱元璋依然有两大劲敌,那就是西边的陈友谅和东边的张士诚,正好把自己的地盘夹在中间。渔夫出身的陈友谅架空了老领导徐寿辉,自称汉王,控制了湖广(湖北、湖南)和江西的大片土地,强大的水军随时可以威胁朱元璋的根据地。陈友谅野心勃勃,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满足于做个汉王,还想恢复大汉江山,当大汉皇帝。当然,他规划的龙椅边上,不会给朱元璋留位子的。最多在监狱里给老朋友留个单间。
而私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则占据了江浙一带最繁华的地区,并与朱元璋的地盘呈现犬牙交错之势,双方的领土纠纷在所难免。孔子曾经曰过,士,诚小人也。这张士诚也确实不够君子,对元朝是忽降忽叛,大玩猫与鼠的游戏。由于他控制了江南粮食运往元大都(北京)的运河航道,朝廷对他也有些无可奈何。相比陈友谅,张士诚就没有那么大魄力了,他善于满足,及时行乐。小富即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