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19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23 10:11:57
  四、羁管绍兴,不失青云之志
  历史不会因为无数人的死亡而改变走向,却会因个别人的生还而面目全非。如果刘基就这么自杀,开国第一谋臣就这么死了,地球上就不会出现大明王朝,但明朝有没有呢,有。
  所以,刘基还不能死。
  关键时候,刘基的门生锡里实死死地抱住了老师,其他人也马上过来帮忙,这才夺下了宝剑,经过大家的一番开导,又搬出刘基老母来做论据,要他保重自己。刘基才慢慢恢复情绪,接受上级安排。

  当年十月,刘基来到了绍兴,在南郊一位名叫王实元的小吏家里安顿下来,朝廷给他的待遇类似“监视居住”,出入都有卫兵保护着,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再来个突然自杀什么的,影响不好。
  刘基是带着一肚子怨气来的,他对过去的事情难以释怀。不过因为告别了官场,避开了纷争,对这样一个为人处世过于直爽,处理人际关系不怎么圆滑的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刘基很快喜欢上了绍兴。因为这里秀丽的湖光山色,更因为这里的许多旧朋新知。渐渐地,他忘记了过去的种种不快,反倒在流放地过上了自得其乐的悠闲生活。
  绍兴是舜禹之邦,越国都城,又是书圣王羲之和大诗人陆游的故里,大禹在这里会盟诸侯,开创华夏王朝;勾践在这里卧薪尝胆,成就一霸业。这里自然风光非常秀美,有多处名胜可供游玩,文化气息极为浓厚,是文人墨客扎堆的地方。距离省府杭州只有一百余里,来去方便,而刘基这样一位文采出众又性格开朗、喜欢交友的人,在绍兴自然也不会寂寞。
  很快,他住的王家南园就成了绍兴城最有名气的文学沙龙所在地,最有品味的饭醉场所。每隔三五日,总会有高朋满座的盛况,觥筹交错的热闹,当然也少不了激扬文字的洒脱,所谓“赋诗唱和无虚日”。
  在绍兴,刘基以文会友,结识了许多名士和才子。画家王冕无疑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王冕比刘基大十四岁,祖上在宋代也是官宦之家,但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已经非常贫困了,王冕甚至上不起私塾,他的绘画才华,三分靠天赋,七分靠摸索,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况下,居然自成一派。因为王冕,刘基也喜欢上了作画,空闲的时候也会画上几笔。
  因为刘基的名声在外,许多画家都慕名而来,只得到找刘基题字。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公麟、赵孟睢⒚子讶实取S辛趸馐幕鳎砑垡不嵊邢灾岣摺�
  这时候的刘基,已经在整个江南享有很高名气,坊间将他与宋濂、章溢和叶琛相提并论,同为浙东四学士,而公认宋濂与刘基为文坛领袖人物。
  他的作品,在文人学子中也有了很好的口碑。学子出书稿,都以得到刘基题写的序言为荣,受欢迎的程度超过了今天的梁文道和陈丹青。官员写字做画,都希望能让刘基在上面题字盖章,以显示自己的品味。
  绍兴城遍布古迹,名胜极多,刘基在这里写下了《游云门记》《出越城到平水记》等八篇游记,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巧合,但很多人相信,刘基这是有意而为之。两人都是出身名门,都是年少成名,二十出头高中进士,都胸怀大志,心系黎民苍生,但同样都是仕途坎坷,柳宗元在三十二岁时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此一住就是十年,离开之后,再过四年就去世了。而刘基四十三岁被羁管绍兴,他不清楚,自己要在这里等待多长时间。

  在《游云门记》的最后,刘基就总结道:
  昔唐柳先生谪居岭外,日与宾客为山水之游。凡其所至,一丘一嚄,莫不有记。夫岭外黄茆、苦竹之地,有一可取,犹必表而出之。而况于云门、若耶以山水名于天下者哉?惜余之荒陋,不足以发扬之也。虽然,岭外之地,各擅一奇,而不能皆。譬之于人,取其长,不求其全。
  由此可见,刘基与柳宗元这两个各自时代的顶尖文豪,确实有过跨超时空的精神交流。刘基欣赏柳宗元遭受重大打击之后,还能怡情山水,激扬文字的洒脱,更感慨他空怀救世济民之志,却最终没有重新崛起的一天。他以柳氏为榜,但更希望自己不要有他的结局。
  绍兴是大禹故乡,城东的会稽山麓,就是著名的大禹陵,东汉大书法家蔡邕住过的柯桥古镇,书圣王羲之在兰渚山下的兰亭留下了《兰亭集序》。在兰亭,刘基留下了《题王右军兰亭帖,对于王羲之仕途的不得志,刘基感触颇深,便更多的是推已及人,感慨自己的命运:

  王右军抱济世之才而不用,观其与桓温戒谢万之语,可知其人矣。放浪山水,抑岂其本心哉!临文感痛,良有以也。而独以书称于后世,悲夫!
  “放浪山水,抑岂其本心哉!”正是刘基自己的真实写照。在绍兴,刘基也去过多处风景名胜,也留下了许多文章歌赋,便这些永远无法掩盖内心的失落。他绝不希望自己“独以书称于后世”,他还不算老,相信自己还有被起用的一天。
  日期:2014-02-23 12:15:01
  但最令刘基感动的,莫过于陆游故居与沈园。
  山阴是陆游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在外漂泊多年之后,他落叶归根,最后二十年几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陆游虽然以诗传世,但他最有名的作品,却是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与表妹唐婉真心相爱,本来已经成婚,却因为陆母的压力被迫离婚,各自另娶再嫁。陆游三十岁时春游沈园邂逅唐婉,头脑发热,居然就不计后果地在园中墙壁上题下了这首词,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而这一首词,却比他的上万首诗,得到了更多的听众和知音。
  陆游写完之后,感觉胸中出了一口恶气,打道回府了,却浑然不知,有人看了他的作品,会无限伤心,不久之后竞然撒手人寰。唐婉就这样走了,让陆游生命的后五十年,始终活在愧疚的阴影中,让人唏嘘不已。相传唐婉曾含泪和了一首,甚至比陆游写得还要出采,尽管专家们都会说这是后人代笔,但喜欢唐婉的人,都愿意将之归于她的名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以悲剧收场,而刘基却有两个夫人不离不弃,一想到此,他非常满足。
  但陆游并不是柳咏,他对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并不随着身体的衰老而减退。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他留下了让人振奋的诗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六十八岁时留下的作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产生的震撼,连刘基自己也没有想到。六十八岁,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依然有这样的胸怀与抱负,面他自己,不过是四十出头,还没有到知天命的年岁,怎么能够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与世无争?你,还没有这个资格,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只要你的生命不停止,你就永远没有放任的权力!
  刘基胸中的激情再一次被战点燃了,他不想在这里虚度一生,国难当头,他岂能袖手旁观。但这时的他,并不会细想自己效忠的,其实是一个异族政权,和陆游热爱的南宋朝廷,其实有根本的区别。刘基心中所想的,还是大元百姓的疾苦,他所追求的,还是为大元平定盗贼,他所期望的,还是朝廷重新任用的通知。.
  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刘福通在毫州拥立韩林儿为皇帝,称“小明王”,定国号为大宋,年号龙凤,这个举措显然有深远意义,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正是因为接受了南宋的投降和传国玉玺,成吉思汗的后代们才成为了中华大地的主宰;正是按照传统中国王朝的形式建立元朝,忽必烈的子孙们才能成为全体中国人效忠的帝王。而刘福通此举,无疑是在提醒千千万万的万炎黄子孙,你们现在不过是亡国奴,大元可汗不是你们的皇帝,而大宋才是你们应该拥护的合法政权,小明王(其实是我刘福通)才是你们应该效忠!

  当然刘基并不这么想,在元朝生活了四十多年,又是当朝进士,他对朝廷的效忠是真诚的,对造反行径是相当痛恨的,对刘福通们搞的那一套封建迷信,是非常鄙视的。
  更让刘基无法容忍的是,刘福通吹牛吹得也太大了。作为刘光世的第七代后人,刘基对自己的身份很是骄傲,但刘福通为了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居然也每每号称自己是刘光世的后代!每想到此,刘基对这个所谓的农民领袖就极为厌恶:我们刘家没你这个败类!
  八年之后,这两个都自称刘光世后代的人,还会有一场较量,这也许是他俩都没想到的。
  信念如同一粒埋藏在雪中的种子,严寒的风霜没能夺走它的生命,就注定了它破土而出的之时,必将生出更坚强有力的枝芽。

  尽管刘基坚信,朝廷再次起用他是早晚的事情,但这一天真的到来之时,他还是非常激动,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