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20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24 10:06:50
  五、灭吴成七, 成功毫不费力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人在绍兴的刘基接到行省公文,结束他的羁押,官复原职,去处州报到。
  刘基眼前一热,泪水几乎夺眶而出。这肯定是老朋友帮了大忙,是其在朝廷中的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老朋友叫石抹宜孙。
  在浙东元帅府供职时,刘基就结识了时任浙东宣慰副使石抹宜孙,石抹是契丹族人,属于元朝的第二等级色目人,石抹胸有大志,眼光和报负在当时的元朝官场堪称一流。他自幼就喜欢读书,欣赏汉人文明,并且喜欢吟诗作赋,在汉族读书人中有良好口碑,各地人才都纷纷前来投靠。龙泉章溢和胡深,丽水叶琛,都进入了石抹宜孙营中。
  因为这些,石抹宜孙与刘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心腹之交,经常赋诗唱和,甚至忘记了他们本来应该是上下级关系。
  友情这东西也很奇妙,像爱情一样需要缘分。有些人相互认识了十几年,依然没什么好交流的;另一些人只认识了几天甚至几小时,却像老朋友一样默契。而且,友情与爱情一样,需要有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来维持,需要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来捍卫。
  刘基现在留下的1184首诗中,有97首,也就是近十分之一,是与石抹有关的,可见这位契丹官员在刘基心目中的分量。
  接到调令,刘基的心情是愉快的,朝廷还是忘不了自己,石抹公更是明白自己的心思。想想处于战火之中的家乡,想想随时会遇到危险的亲人,初春的天气依旧寒冷,北风刮在脸上依然刺骨,但他根本顾不上这些,他一天都不想等了。
  刘基立即准备雇车赶往处州。
  就在这个月,还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名义上还隶属刘福通的朱元璋部攻下了六朝古都金陵,改名为应天府,朱元璋自己没文化,但手下却有李善长、朱升等一批文士,这么寓意深远的名字,不可能是朱元璋自己想出来的,但已经很清楚地说明,朱元璋志不在小,他可不是方国珍,占上半个浙江就能满足。
  就在同月,张士诚部攻下了平江府(苏州),定为国都,改名隆平府,随后又占领了湖州、常州和松江等地,江南繁庶地带,大半尽归这个前私盐贩子。张志诚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平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吴王阖闾在此称霸,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张士诚又自封为吴王。而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后来他又自封吴王。
  不过,石抹宜孙暂时还顾不上对付他们,自己的眼皮底下,还有另一个吴王。
  这个人名叫吴成七。

  吴成七,出生年月不详细,瑞安毛坦(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和刘基是真正的老乡。他因家贫入赘新凉堂毛家,以偷贩私盐为职业。这个非主流工作,注定要给他带来麻烦,一如张士诚和方国珍。
  吴成七并不是普通人理解的那种土匪恶霸,曾拜高僧学武,功夫高强,而且为人仗义,好抱打不平,在坊间有很好的口碑。
  但就在至正十三年(1353),一次意外,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当时吴成七正在市场上推销私盐,被富有敬业精神的城管逮住了,开出了一个足以让他破产的罚单,在跪下苦苦哀求也不能阻止城管说话的情况下,吴成七万般无奈,只好把他的嘴连头一块切了下来。
  杀了官差还了得,抓住就得杀头,没办法,只能去当山寇了。吴成七人缘好,他找来了武术教练宋茂四,落榜书生支云龙,江湖术士周一公,领导班子就这样搭起来了,四个人然后招兵抢马,很快组织起了一支作风顽强、敢打硬仗的土匪队伍,号称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以黄羊毛弯为大本营。
  随着不断打败官军,威信不断攀升,吴成七被支持者们拥立为“吴王”,队伍壮大了,原来的地方住不下,就迁到了黄坦龚宅,在这里建立了吴王府,势力范围覆盖处州、温州和金华,江浙行省甚为恐惧,多次派兵围剿,基本上都以损兵折将告终;几次提出招安,吴成七还不吃这一套。
  日期:2014-02-24 10:09:48
  三月九日一大早,处州府的大街小巷,突然张贴了同样一篇檄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写得很有声势,有些人看了不禁叫好,更有人大声朗诵,引来了不少围观者。一时间,这篇檄文成了全城百姓热议的话题,并且很快出现在了各大土匪头目的办公桌上。 也引起了土匪们的一阵恐慌。

  当亲兵把消息报告到浙东元帅府时,刘基与石抹宜孙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就是刘基撰写的《谕瓯括父老文》。
  当时的处州七县,几乎每县都有所谓的山寇,其实大部分都是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他们参加叛乱的目的,无非是想有个活路,全家能有口饭吃。但即使这么卑微的要求,大元政府却不能满足他们,这真有点说不过去了。刘基既要宣示朝廷的权威,又要委婉地承认自己也确实有不当之处,确实是很考验功力的事情。
  刘基不愧是刘基,他懂得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相信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讲道理明是非的。因此,一开篇就把朝廷歌颂了一番,说明中央是好的,大政方针是没错的,过去八十年的功绩证明了这一点。错的是地方官员执行不力(这不是拿他们当替罪羊吗?)
  告瓯括父老:皇朝以武德一九有,服而不杀,燠休滋润,罔有荼毒,至今八十余年矣。父老目不睹旌旗,耳不聆征鼓,茹蔬饭稻,哺孙育子;早卧晏眠,优优坦白,通无贩有,蹈山涉水,不睹不类。谁之赐予?帝德宽大,务在休息,与百姓安乐太平。故禁网漏而备。官缺其人,偷惰滋生。以不能宣德化,达雍滞,咎在有司,非主上意也.
  接着刘基锋一转,口气开始强硬起来,点出天子派左丞相平乱的目的与意义,希望大家不要辜负了朝廷的一片苦心。(这就有些威胁的味道了)
  今父老子弟不察其故,对暑嗟寒,徒怨于天,秉间造衅,窃弄兵戈,睚睚跳踉,曼及草木、禽兽,率遏厥生。所过所止,山夷土赤,甚亡谓也。百姓无辜,吁号于天,惊动天心。天子乃授钺左丞相曰:“其从便宜,死之生之,无倚无颇。”丞相矜念小民,谓不教而诛,有辜帝仁。询于庶言,知使者父老乡里姻戚,与父老故无恶,为能奉扬朝廷仁恩,以启迪父老,心不逖伤,是用发传,俾使者来谕父老,冀父老各体上意,约束其子弟,变极作福,以活乃胤属,俾引勿割,惠至渥也。

  最后,刘基的口气又有所放缓,提出了殷切希望,教育大家以大局为重,认清形势,做好配合工作,不要让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前途是光明的,工作是辛苦的!)
  今使者至郡且弥月矣,布告巳至,而父老子弟犹豫未决,使者实愚朴,不能测人意。而甞闻大君子之教曰:“惠迪从逆,吉凶犹影响.”火生于木,厥惟自灼.匹夫不可雠,况敢触天子?丞相怒乎大命不僣,大恩不再.怨可释不可结,乱可巳不可长.冥行弗返,厥途乃穷.《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又曰:“迷复凶。”父老念哉!《语》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使者虽微,丞相命也,惟父老审图之。无自失厥时,以贻悔莫及。

  即使文告能传达不少正能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安定民心,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你消灭不了山寇,终究还是不能让百姓信服。石抹宜孙和刘基商定,先肃清境内其他山寇,然后集中力量围剿吴成七。同时,鼓励和资助各地地主自办“义军”,配合官军作战,将义军纳入官府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之下。具体领兵做战的胡深、章溢和叶琛,在刘基“声东击西”的战术指引下,让丽水、青田和庐茨的山寇疲于应付,互相犯忌,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就被逐一消灭。

  这一年,处州遭遇了多年未遇大旱,民怨升腾。为此石抹宜孙两次亲自祈雨,说来也怪,他每次刚祈完,当天就有了明显降雨。这下,他的威信也大大提高,坊间传言,他的谋士刘伯温,有呼风唤雨的本事,每次石抹祈雨,其实是刘基在后面施法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