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51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4-25 22:07:01
  0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阿济格和刚林的这场生命赛跑中,刚林取得了胜利。刚林的使者以日夜行七百里的速度第一时间将多尔衮死去的消息报告给了紫禁城。
  我不知道孝庄皇太后在得知多尔衮死讯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兴奋?悲伤?解脱?抑或统统不是。女人心,比海深,谁又能猜到到呢?但是孝庄肯定能在第一时间内恢复镇定,她是个精明的女人,绝对不会为了一个人的死亡而乱了分寸。在顺治小皇帝接下来的行动中我们能看到太多她在背后的影子,不然小皇帝不至于那样的淡定从容,出奇制胜成功“逆袭”。
  当多尔衮死讯传来之时,14岁的顺治小皇帝一定是最高兴的那个人。按照原来的计划,他要亲政还需要等好几年,可是多尔衮一死,阻拦他亲政的最后一块绊脚石算是被踢开了。等了7年了,这一刻终于要到临了。可是他也知道自己还不能高兴的太早,现在一切都还不明朗。多尔衮虽然死了,可是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下一个多尔衮呢?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幸运的是,在这条路上,他并不孤单,他的背后有一个坚定的母亲一直在给他出谋划策。

  顺治在第一时间下诏封锁了北京九门,同时在多尔衮灵柩归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埋伏下重兵,预防阿济格的叛乱。同时顺治也发出密诏要求济尔哈朗监视阿济格,一旦阿济格有任何行动就立即压制。这些是军事措施,顺治必须要对阿济格设防,他可不希望阿济格发动兵变。武力很重要的道理谁都懂,高明在政治家永远不会紧靠一张嘴“忽悠”。只知道使用武力的那是阿济格,顺治在采取军事措施的同时也使用了政治措施。他下诏命令天下臣民给多尔衮易服举丧,这是做给两白旗看的。对多尔衮的尊重就是对两白旗地位的肯定,原本摇摆不定的两白旗也会迅速投入皇帝旗下。

  很快顺治的行动就取得了显著效果,原本就摇摆不定的两白旗几乎立即宣誓忠于皇帝和皇太后。而两黄旗原本就是皇帝的“铁杆”,一直非常拥护皇帝陛下,加上济尔哈朗的正蓝旗,拥护顺治的兵力就达到了五旗之多。这时候的顺治已经成为了新的多尔衮,基本上已经没有力量能在威胁到他了。同时我们还不要忘记,顺治背后的孝庄皇太后还掌握着极其庞大的蒙古力量,这绝对是一支可怕的实力。由于满族和蒙古人实行的几代人之间的通婚,“满蒙一家”在上层贵族之家早已成为现实,每一个满洲贵族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点蒙古人的血统。而作为蒙古草原在北京政府中的利益代表孝庄在蒙古人中的号召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也是多尔衮不敢轻易得罪孝庄的原因之一。

  在这场巴图鲁和巴克什的内斗中胜负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因为最后的赢家肯定会是顺治小皇帝。他就像那个螳螂和蝉的故事中的那只麻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看刚林和阿济格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刚林和阿济格作为多尔衮的死党,竟然不在多尔衮死后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而是一文一武搞内斗,那么结局无疑就是被个个击破。文成武德,缺一不可,如若缺失,死的很惨(出自《辟邪剑谱·总则》)。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阿济格这个无脑之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吧,他再一个向我们证明了“无知者无畏”这一句话。
  多尔衮一死,阿济格就非常嚣张,处处表现出自己的高人一等。他甚至模仿多尔衮的样子,对人动不动就是一顿训斥。因为在阿济格的世界里,他已经成为了下一个多尔衮。可惜他忘了他根本没有多尔衮那样的实力。一个人狂可以,但是一定要有实力,不然就是傻子,自寻死路。
  当护送多尔衮灵柩回京的军队到达北京城附近的石门时,阿济格的嚣张达到了一个顶点。看着自己儿子劳亲带来的亲兵,阿济格心中一股豪气顿生。当一个武将手中握着自己的亲兵时,他还会害怕什么呢?在阿济格的原计划中,只要劳亲一和自己汇合,那闪现的就将是无敌的名将之光。可是他肯定不知道我的结论,这是一个“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时代,他阿济格也根本不是名将。
  但是无知者无畏,阿济格嚣张依旧。当顺治亲自前往东直门五里之外迎接多尔衮灵柩的时候,他阿济格竟然还随身带着腰刀。在皇帝面前动兵刃始终是一个大忌,因为这意味着谋反,你是皇帝的叔叔也不行啊。阿济格倒不一定有谋反的想法,但是对皇帝不敬却是事实。顺治小皇帝在最初的慌乱之后还是忍了下来,他跪着向多尔衮的灵柩置酒三杯,假模假样地哭了起来。
  两白旗大臣看到皇帝如此尊重多尔衮,更加坚定了自己站在皇帝这一边的决心。以皇帝之身亲自出城五里迎接这样的殊荣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没有几个大臣能够享受到的啊!这剧情顺治真的演得不错,尤其是在配角阿济格的映衬下,主角的光辉形象在两白旗大臣眼中变得更为高大。
  顺治回京之后又立即下诏赞颂多尔衮,在诏书中顺治认为多尔衮的功劳即使是辅佐成王的周公也比不上,是“至德丰功,千古无两”。之后又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享受的完全是皇帝的待遇。这一切都让两白旗看在眼里,他们在心中完全支持皇帝陛下,至少皇帝陛下不会像阿济格那样翻案将他们的战功一笔勾销。
  顺治在演这些戏的同时,他也命令刚林进入摄政王府将一切印信收缴。刚林做这样的事情自然非常顺利,因为他本来就在多尔衮手下负责这些。而刚林为了自己的职位,他也会非常乐意去做这些。而失去了这些印信的阿济格将会惊讶地发现自己除了身边的这些亲兵之外,弟弟多尔衮遗留下来的一切他都无法利用。

  其实,当阿济格进入北京城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隐隐的不安。他派回来的300精锐完全消失了,北京九门也完全在两黄旗的控制之下。济尔哈朗只是淡淡地告诉他,这300骑兵被派出执行任务去了,至于九门戒严这则完全是一场军事演习。济尔哈朗这么说,傻子都能知道出事儿了。那300骑兵早就给济尔哈朗送去陪伴太祖努尔哈赤去了,而阿济格本人一进入北京城也就陷入了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包围之中。

  顺治的态度很简单,多尔衮的死党是必须要清除的。至于清除的方针则是按照先武后文的原则,毕竟满族是一个重武轻文的民族。更重要的是文官除了贪污之外又能弄出多大的浪花来呢?而武将一旦反叛那破坏力就要大的多了。
  在一片清平的背后,顺治已经悄悄地举起了“屠刀”。在道上混总是要还的,命运就是这般不可抗拒,该来的总会来。这时候的顺治和他身后的两黄旗大臣就像同时期的英国贵族那样说道:“改变晚宴座位的时候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