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27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照《战国策》的记载,荀子是在赵国当过上卿的,而如果考究下荀子入秦的时间、荀子议兵、荀子当兰陵令等事件的发生顺序,我们又会发现,这些事情的发生时间往往又是交叉的,有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甚至是——荀子没有时间在赵国当上卿。答案只能是:荀子在当时也是苏秦张仪式的人物,往往身兼几国的官位。这就可以解释了,荀子身为齐国使者来到赵国,来到赵国受到赵王器重,赵王让他做了赵国的上卿;荀子回到齐国后,齐国有人说荀子是赵人,在赵国期间也跟赵王沟通好了,回到齐国也是要向赵国出卖齐国利益的间谍,“齐人或谗荀卿”说的就是这个,于是荀子只好逃离齐国。

  由于曾经与楚国大官僚贵族的临武君相识,因此荀子离开齐国的消息传到楚国,临武君向求贤若渴的春申君推荐荀子,由于荀子拒绝做“家臣”或“门客”,于是春申君就安排荀子做了新取得的国土兰陵的令。
  日期:2014-10-22 08:50:00
  5.荀子的生平足迹
  其一,荀子在齐国“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并作为齐国使臣出使家乡赵国,期间与赵孝成王、楚国临武君“议兵”。
  其二,荀子在赵国期间风光无限,身兼齐使(齐大夫)、赵上卿及学界领袖于一身,受邀前往秦国参观访问,并分别与秦相范睢、秦昭王密谈。
  其三,回到齐国的荀子,受到议论攻击,说他是秦国和赵国的多重间谍,他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于是他离开了齐国。

  其四,应楚国春申君的邀请,荀子来到楚国,他拒绝当春申君的门客,当权的春申君为了显示用人的气度,就顺便把荀子安排为刚成为楚国领土的兰陵地方的长官兰陵令。但很快,春申君又听信谗言,免去荀子兰陵令的职位,荀子失望地离开了楚国,回到家乡赵国。
  其五,赵王重新任命荀子为上卿。期间春申君后悔了,写信请求荀子原谅并回去再任兰陵令,遭到了荀子的嘲讽和拒绝。
  其六,由于赵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秦国的尖锐的军事斗争形势,所以赵国的话事权,一直掌握在像廉颇等人这样的军队高级将领手中,赵国没有条件给荀子施展抱负和才学,越来越失望的荀子,又接到了春申君更恳切的道歉。
  其七,于是荀子再次回到了楚国,再次就任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因葬兰陵。”

  日期:2014-10-23 09:01:22
  继续更
  最后,如果审视下荀子的政治思想遗产的话,那么其弟子李斯毫无疑问发挥了最大的时代影响力。在《史记》中,司马迁记录了李斯对荀子所说的一段慷慨激昂的西去感言,仿佛李斯之决绝入秦,完全与荀子无关的样子——当然,《史记》中完全没有记载荀子之入秦,本来就是个很可疑的事情,所以把李斯入秦写得与其儒学宗师的老师毫无关联,就不足为奇了。
  但在上面我们详细研究了荀子之后,我们当然会得出与司马迁写的完全相反的结论,诚如司马迁借李斯之口所说的“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这一定也是荀子的看法,他看透了,天命在秦。
  于是,李斯入秦了,并很快在秦国政坛崭露头角。学界大师荀子的弟子这样的身份,一定是块敲门砖,但更重要的,李斯幸运地在秦国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这个人本来是个商人,后来又被称为是杂家。但实际上,如果说这个人不是个儒生的话,那他至少也是个儒家的忠实信徒。
  他就是吕不韦。
  日期:2014-10-23 09:01:46
  6.《吕氏春秋》的成书背景

  话说李斯到秦国的时候,正好秦庄襄王去世,李斯求见吕不韦,希望能当吕不韦的身边工作人员,不料,吕不韦非常赏识他,直接任命李斯为郎。
  吕不韦的故事世人皆知,他的成就有二:一是投机秦国政界并成功当上了秦相,但随着秦始皇(当时还是秦王嬴政,为了表述方便称秦始皇,下同)与他翻脸,这一成就也成了取死之道;二是,他组织人编写了一本书《吕氏春秋》,这本书遗传至今,这不但是一项不与身俱灭的文化事业,更是吕不韦留给后世的一个有力的自证——而这一点,过去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按照传统的历史观点,《吕氏春秋》成书的背景是这样的:吕不韦主宰秦国政治,当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并且同时期的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名重于列国。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之强,哪里能落到他们后面,于是他也广揽天下良才,组织门客们写出一本空前绝后的大书来,是为《吕氏春秋》。吕不韦为了证明自己主导搞出来的这本书之牛逼,书成之后还特意将此书“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这样的观点,看起来合情合理,可是如果我们考察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却让人对这种说法产生了困惑。

  在相当于是《吕氏春秋》一书序言的《序意》中,吕不韦自己交代了此书的写作背景:“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这里的“维秦八年”,指的是秦始皇八年,而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此之前,因为秦始皇年少,所以国事都是委托给了吕不韦为首的大臣,而这一年是秦始皇的“弱冠之年”,也就是说从这年开始,秦始皇开始亲政。
  更复杂的,还是这年发生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一年秦国发生了这样四件事:
  其一,“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於临洮。”
  其二,“将军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尸。”
  其三,“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其四,“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於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日期:2014-10-23 09:02:32
  这四件事情,并不是孤立的!首先,这一年,先后发生了两次叛乱事件,其中一次还是他的弟弟长安君造反!然后,第三件事貌似浪漫主义的一个描述,但实际上也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由于紧急的平叛,以及可能的自然灾害,这一年秦国发生了大饥荒,而这时天不绝人,“河鱼大上”,所以大家前赴后继地“轻车重马东就食”。
  可以说,秦始皇亲政的第一年,过得真不轻松!在这样的大权初握、却往往因为要平叛而寝食难安的日子里,秦始皇为什么又会册封嫪毐嫪毐为长信侯呢?
  按照一般的说法,就是因为太后赵姬因为嫪毐超强的性能力“绝爱之”。所以太后会让秦始皇封嫪毐为侯。这不是没有可能。首先,秦国太后有男宠,这不是没有先例。《战国策#秦策》记载,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宠爱的面首叫魏丑夫,这个事情她并不避讳,她甚至考虑自己死后要让魏丑夫殉葬。后来在大臣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其次,秦始皇从小与母亲在赵国邯郸相依为命地长大,是母亲给了他生命、给了他王的宝座,所以对母亲的要求言听计从,这也不无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