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55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01 22:43:37
  05这只是开始(1)
  顺治的官场大清洗来的猛,去的也快。以至于很多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结束了,老百姓更是如坠云雾之中,根本看不出其中的道道来。这也是顺治这场官场大清洗唯一值得称赞之处,虽然整个清朝高层变动频繁,可是对于一般民众尤其是前线军事行动几乎没有任何影响。所以这场大清洗虽然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可是终究只是一场上层间的游戏。
  随着政坛大地震的结束,顺治知道该是重建之时了。他清楚地知道政坛不能永远地震,不然最终毁灭的只能是刚刚到手的江山。可是很快顺治就发现重建要比他想象中的难很多。原因很简单,在对付敌人的时候大家有着共同目标,自然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可是重建却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谁都希望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在这个世界上吵架最多的地方肯定是议院,议员们为着自己代表的利益都喋喋不休地争吵着,虽然他们看起来是个谦谦君子。而在中国的官场上,一涉及到利益和权力,那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儿谁都不屑做一次真小人。在这个人人交相争利的时代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国人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功利的一群人。

  我前面也说过,两红旗和正蓝旗是一定要给他们好处的,可是给什么样的好处?给些什么?这都是争论的焦点所在!给少了他们自然不答应,给多了顺治自己这一边又会受损。这个度很是关键,难怪有人说,政治其实是一门玩平衡的艺术。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多次讨论,最终双方的利益诉求都得到了实现。
  在顺治亲政之后的六部名单中这种利益的均衡诉求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自朱元璋废丞相之后,六部已经从以前的附属地位完全独立出来了,成为了真正的实权部门。虽然在明朝时期,内阁更有可能参与到核心决策中来,可是六部依旧可以和内阁抗衡。到了清朝,内阁的作用进一步削弱,核心权力几乎全被收归议政王大臣会议,六部在权力方面就压过了内阁,清朝虽然设置了满汉六部尚书各一名,可是在六部尚书之上还有一位主管的旗人宗亲。

  最终巽亲王满达海管吏部,承泽亲王硕塞管兵部,端重郡王博洛管户部,敬谨郡王尼堪管礼部,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管刑部,谦郡王瓦克达管工部。这些人虽然都姓爱新觉罗,可是他们能够成为六部的主管却是复杂政治博弈的结果。满达海、瓦克达分别是代善的第七子和第四子,而勒克德浑是代善第三子的第二子,这三个人是正宗的两红旗代表,而两红旗在顺治亲政过程中贡献巨大,所以他们在六部权力分配之中所得也是最多。在清初整个政坛上,两红旗都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每一次的重大冲突之中,只要两红旗支持哪一边,哪一边就会获得胜利。代善和他的儿孙们真的是太聪明了,他们永远不出头,可是无论谁在台上都得对他们礼敬有加。

  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顺治的哥哥,是两黄旗力量,所以掌管了兵部,这样顺治就有了军事上的保障。而尼堪和博洛是努尔哈赤别的儿子的支系,父辈并没有多大实权。这是一支游离在八旗之外的力量,他们更多地是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发挥作用。作为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他们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议有着很大的干涉。所以他们主管户部和礼部,这些部门工作繁琐,在六部中实权并不太大,尤其是礼部虽然地位尊崇,可实际上是个纯务虚的部门。

  而对于正蓝旗的济尔哈朗我在前面已经说过,顺治已经动手了,他绝对不允许第二个多尔衮的出现。所以顺治给了济尔哈朗崇高的地位,甚至给了他“一切朝贺谢恩皆免礼”的特权。而济尔哈朗的儿子也是加封贝勒,一家荣宠。可是在这荣宠的背后是济尔哈朗的离开,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世界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实质仍然是清朝政治体制发育不完善的结果,满族内部原有的军事首领同盟制和明朝的内阁六部制只是开始融合,并没有做到完全的结合。所以我们看到顺治皇帝虽然是天下至尊,可是他并没有明朝皇帝的那种威权,很多事情都需要议政王大臣会议通过,而爱新觉罗家族别的成员更是直接掌握了巨大的实权。从制度的角度来说,明朝的内阁六部这一套制度已经将中国古典政治发展到了巅峰,正如顺治所说的,朱元璋之所以值得崇拜最重要的就是他留给了后世子孙完善的制度。不严谨地说一句,如果没有朱元璋留下的那套制度,明朝那些极品皇帝早就让明朝终结了。所以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朝皇帝总体水平和任何一个朝代相比都是较差的,但是大明却能够延续二百多年。这就是制度的力量!所以清朝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自身的制度融入到明朝制度之中来,清朝能够存在多长,就取决于这样的融合程度。

  这融合之中的关键就是确立皇帝的绝对集权。所以,两红旗是一定要收服的,顺治绝对不会长期容忍两红旗如此这般分权的。亲政只是一个开始,顺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切只是一个开始罢了。这样的一条路是此后清朝所有皇帝所要走的,因为他们不走,帝国只会迅速灭亡。
  在给济尔哈朗免跪特权的同时,顺治下达了宗室下马令。亲王需要在午门前下马,郡王于午门角楼前下马,贝勒以下都要在阀门下马牌出下马。这样的法令在我们汉人看来已经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即使你是皇帝的叔叔你见到皇帝也是要步行进入紫禁城啊。但是清朝一开始很多贵族却在紫禁城内跑马。所以顺治这一道法令无疑是在给宗亲们一道下马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