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56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02 16:18:10
  05这只是开始(2)  
  顺治在应对清朝内部贵族带给自己压力的同时,少年的他很快深刻地感觉到了治理国家的不易。虽然老子很潇洒地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是老子理想中的国终究是个民众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他恐怕无法理解大国领导者的无奈。大国领导者在表面上看来风光无限,可是背后全是沉甸甸的责任。对他们来说,任何功利的世俗的评价都如同风吹过山谷一样毫无意义。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内心所承受的那份不易。治理一个大国应该是一门最高的艺术。这样的要求对顺治这样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不容易做到,可是他又不得不做。只因为,他是皇帝。

  有一天当顺治询问户部还存有多少银子的时候,户部直接就回答说:“存银20万两,可是光官员工资每个月就需要六十万两。”顺治瞬间无奈了,他还不知道其实他的政府已经穷到了给官员打白条的程度。顺治只能说到:“这该死的的睿亲王把钱都贪污没了啊!朕还是从内库拨款吧。”可是顺治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钱的消失和多尔衮的贪污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国库里的钱完全是被战争这只巨兽给吞没了。在这个世界上,最烧钱的行为就是战争。虽然清军已经入关八年之久,可是由于一系列弊政的存在,这个天下并没有彻底地安静下来,清政府频频对外用兵,战乱仍然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清政府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高达1300多万两,这样的大口子是内库永远不可能补上的。

  在这样的时刻顺治仍然十分清醒,他没有像明朝那样加征赋税,曾经答应的免税他都实现了,因为他知道靠加征只会陷入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之中。顺治能够做到就是节俭,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顺治下令停止了营造宫殿的工程,开始规范宫中的开支,大量的宫女太监为此下岗失业。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让皇帝本人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大臣们自然是上行下效。可是这样的节俭终究不是治本之策,顺治要彻底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还需要想别的办法。

  和财政危机一样紧急的就是军事上的危机,要想解决财政危机就必须先解决军事危机。因为军事危机是造成财政危机的根源所在,解决问题只有从根源上入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是万古不变的一个真理。而当时的中国大地仍然是烽烟四起,战争并没有停止的意思。随着清军生活的安逸,士兵们的斗志都有所下降,随着斗志一同下降的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八旗士兵们变的越来越懒了,他们更喜欢做丫鬟伺候的老爷,而不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丘八。即使八旗士兵原因上前线,可是抵抗遍布全国各地,清朝有限的兵力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反抗。这时候的山东和直隶都还有反清的力量,这可都是京城眼皮底下啊,别的地方可想而知。

  总得来说,多尔衮留个顺治的局面不能说是是一个烂摊子,可是也绝对不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天下暗含着太多的危机,一步走错完全会导致满盘皆输。为了保住刚刚夺得的天下,为了无数人梦想中的盛世,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耀,顺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日期:2013-05-02 22:06:49
  第十二章:反抗
  01南方的躁动
  在多铎占领南京之后,多尔衮就将洪承畴派往了江南,给他的职位是“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授予便宜行事的大权。这样的一个行动无疑是在向江南地区释放出一个和缓的信号,洪承畴就是清朝树立的投降典范。可是随着多尔衮的一纸剃发令,江南之地抵抗再起。虽然最后在清军的强力镇压之下,江南的军事对抗迅速地消失,可是在人心上江南的百姓们并没有完全地归附,朱三太子的传说仍然像鬼魅一般地在江南广为流传。

  比武力更能征服人心的只有思想,江南的那些抵抗之人在思想上仍然在坚持抵抗。很多人读书人还在眷恋着南明,他们对清朝朝廷仍然非常漠视,私下里称这些新贵们“鞑子”,拒绝着和这个朝廷的合作。这些士子们通过举办诗社的名义聚集在一起,表面上是在讨论诗歌,可暗地里都各个“愤青”似的辱骂清朝。这些人是反清思想的发源地。但是他们如此积极地反清却不仅仅为了所谓的道统,更不是为了为了天下百姓。真正有着济国安邦情怀的知识分子自朱元璋开八股之后就消失了,科举考试也早就沦为了一群高智商的功利主义分子的游戏罢了。

  在顺治亲政之后,他就下令给洪承畴升任五省经略,要求他“肃清南方”。但是这时候的洪承畴在江南士子那儿已经吃不开了,很多人根本不再理睬他。一个人一生中绝对不可以被骗两次。无奈的洪承畴只能再一次地让军队开道。在绝对的武力面前,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做到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而绝大部分人会得软骨病,他们膜拜权力,屈膝下跪,只为了能够屈辱的活着。求生是人的一种本能,这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谴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