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清朝--继续当年明月没讲完的故事》
第57节

作者: 旧时清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顺治也清楚地知道了江南士子们抵抗的决心,他也祭起了手中的杀器。读书人是最害怕流血的,只要有一点血,读书人什么子曰诗云都会忘的一干二净。而顺治的杀器实在是太过于凌厉了,它触犯到了读书人核心的利益。所以江南士子们才会一直喋喋不休地辱骂清朝。读书人并不是怨妇,可是谁要是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摇身一变就是骂街的大妈。
  顺治的杀器就是科举考试。在一开始清朝是很会做样子的,平定南方的之后就立即开了科举。这时候江南刚刚征服,很多士子们还不好意思去参加清朝的科举,毕竟面子也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是做处丨女丨不甘心,做**可又放不下脸,大抵如是。所以最开始的几年参加清朝科举的人数很少,录取率也很高。看着那些放下脸皮的人真的获得了功名,很多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是肠子都悔青了,一时之间“一队夷齐下首阳”。

  看到参加的人很多,清朝政府就开始调整政策了。首先规定满族人有特权,考科举不仅名额多,录取分数还低。这些江南的士子们也都忍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那是完全合理的。虽然占了绝大部分名额,可是只要给我们留几个就行。其次就是录取率的下降,这时候的录取率已经从第一届的78%降到了3%左右,真的完全变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这些都没有什么,江南的士子们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他们科举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可是问题在于,清朝统治者最后告诉他们:来科举也许就是赶赴一场鸿门宴。

  这一切都和顺治十四年一场科举考试案件有关。那一年在顺天府的秋试中发现了作弊现象,考官们被考生收买了,最后考完试,考官们不是在阅卷,而是在推敲谁的后台更硬,结果自然是出事儿了。考生们闹了,明朝遗留下来的给事中们再一次发挥他们的作用,事情瞬间弄大。顺治帝的处理方式极为简单,主考官杀,举人们全部复试,不合格的统统流放。而就在同时,江南科场案浮出水面。主考官方猷录取了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举人方章钺。虽然方猷为自己百般辩解。可是顺治终究还是将此案重点督办。没有办法,江南总能激起皇帝的兴奋神经。可是经过调查,并没有发现方猷舞弊的确切证据。但是顺治很高深莫测地说了一句:也许有吧。下面的官员立即会意,我说过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擅长伪造证据的国家。在这之后顺治又亲自将此案的处理加重,所有主考官绞杀,中举的士子再次复试。而复试之时,一个考生三个监考,旁边还有两个八旗军人。考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想要发挥出正常水平实在太难了,很多人吓得连笔都握不住。顺治很得意地说:“大家看,这些都是作弊的啊,统统流放宁古塔!”

  在科场案上顺治的处理看似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性,可实际上却是对江南士子的又一次打击。他在提醒那些对清朝不满的士子,所谓的名士在我这儿什么都不是,如果你们不老实,这就是下场。这也奠定了清朝科举严酷的恶名,举人老爷们进场是是要脱光衣服检查,在考场内也是如同猪狗一样。什么叫做斯文扫地,就是江南士子所享受到的“待遇”。而这样的诱杀并不能吓住读书人,思想上的问题通过思想上的方法来解决,武力是毫无用处的。读书人们依然秘密地结社,依然在自己地著作中痛骂着“鞑子”。

  顺治在警告江南的读书人的同时,他也开始整治那些江南乡绅们,乡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是社会的稳定剂,任何朝代对他们都是礼遇有加,以至于有的历史学者称中国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乡绅集团下的儒生社会。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敢对传统乡绅集团动手的也没几个。
  其实顺治也不想对乡绅集团动手,可是实在没有办法,朝廷的财政危机实在是太紧迫了。而这时候的江南乡绅们却仍然在逃税漏税。江南乡绅们逃税漏税的行为在明朝中期就已经非常严重了,明朝地方官根本无能无力,这些乡绅之家谁家都有一两个人在京做着高官,关系网十分复杂。一句话,这一潭水实在太深了。清朝虽然入关了,可是乡绅们依旧牛掰,他们的那些势力还是在京,虽然是“汉奸”的身份。顺治多次派出专人前往江南调查,可是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在顺治十五年的一道诏书中他更是拿出坚决地写道:“大破情面,彻底清查”,搞不定的官员统统开除。可是结果还是不令人满意。江南的乡绅们依旧喝茶听曲,每天看惯云淡风轻。但是这样的安宁日子不会太久了,虽然顺治整不了你们,但是他儿子可以!

  江南躁动不安,一直让顺治感到心堵。他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江南的抵抗,虽然这样的抵抗是无声的,并且似乎每一次在表面上都是以他的胜利而告终。可是顺治却也知道,这都十多年了,有抵抗本身就是自己的失败。更何况,虽然种种限制,可是江南的士子科举成绩依旧惊人;虽然大力整治,可是逃税漏税依旧非常严重。
  为什么天下归心是这么的难?为什么四海晏平是如此的遥远?躁动的江南,你又何时能够平静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