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18节

作者: 海棠栖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国最早对《诗经》中作品的“诗缘情”(与之相对的是“诗言志”)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毛诗序》就提到了关键的一条证据:“庄姜贤而不答”。意思就是说,庄姜很贤淑,但不能献媚于卫前庄公。
  如果把一个不解风情的男人看作是根无法点燃的木头,那么一个不会展示风情的女人,就是一把可以熄却一切激情的灭火器。
  与《毛诗序》观点相佐证的是庄姜自身的才女特质。一个女人如果花了太多的精力去读书,她就会在潜意识中认为书本里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从而形成牢不可破的自我中心意识,疏略人际交往,疏略生活情调,疏略揣摩男人的心思,最终变成一个清教徒式的、内心封闭的、没有生气、可敬而不可亲的女博士后。
  用这样苛刻的笔触描述庄姜似乎有点毒舌,但若非如此,我实在难以理解,在民风淫乱的卫国,卫前庄公还有什么借口不把庄姜当个女神顶礼膜拜?
  没有情爱的婚姻是令人痛苦的,庄姜就像是一只被囚禁的金丝鸟,唯有借自己的诗作消遣情怀。
  在《柏舟》中,庄姜以柏木之舟的坚实细密,比喻自己人才出众,但却如同飘荡水中的一只空船,苦无良人搭乘,以至于“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在《日月》中,庄姜以被男子抛弃的妇女自况,描述了自己忧患疾痛的不幸遭遇以及对结束这种不幸遭遇的沉痛呼吁。
  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读到《柏舟》和《日月》后,掩卷遐想,那如柔荑般纤细的手指,抓住了几许黄昏的孤独?如瓠瓜籽般整齐而洁白的牙齿,咀嚼过多少长夜的寂寞?而黑白分明的美目,看着红颜一日日凋零,是否掠过一丝苍凉与惶恐?

  日期:2015-03-02 21:56:47
  第四章 州吁乱政(三)
  卫前庄公的冷落就像慢性毒药一般,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庄姜,而给庄姜带来开放性损伤的,则是她的庶子州吁。
  州吁为人狠忌,喜好武事,卫前庄公很宠爱他,从不加以约束管教。可是,教育孩子是有讲究的,要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一昧的纵容迁就只会让孩子养成为所欲为的暴虐性格。
  大夫石碏希望卫前庄公重新审视一下育儿经,因为“宠禄过”,将会导致“骄、奢、淫、泆”,如果准备改立州吁为世子,那就要尽快定下来;如果不准备改立州吁为世子,那以州吁的性格,将来肯定会祸害国家。
  石碏的话是忠直之言,可惜卫前庄公不予采纳。
  在卫前庄公的包庇下,州吁从小就不安分守己,而且与石碏的儿子石厚臭味相投。
  公元前740年,州吁长大成人,卫前庄公让他担任了军队的将领。石碏再次直谏:“庶子好兵,使将,乱自此起。”卫前庄公依旧置若罔闻。
  公元前735年,卫前庄公逝世,公子完即位为君,史称卫桓公。此时,正直的老臣石碏已致仕还乡,朝中事实上没有一个威望素重的人能支撑局面,而州吁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当年对他百般呵护的老爸已经死了,继续胡作非为。
  对于州吁,庄姜向来就很反感,卫桓公做世子的时候,估计没少听到养母对州吁的恶评。而且,州吁的生母非常狐媚,她的存在也是造成庄姜境遇不堪的重要推手。哪怕只基于这两点,卫桓公应当也是不能容忍州吁的。
  于是,卫桓公用两年的时间初步掌控政局后,就立马罢黜了州吁。州吁恐怕自己遭到进一步的责罚,遂逃出了国都。在此期间,他与政变失败的郑国公子段引为至交,并笼络了很多卫国的流亡者,聚集起了不小的势力。
  公元前719年春,州吁率领反对派武装逆袭朝歌,弑卫桓公而自立,史称卫前废公。

  当了国君,感觉自然很棒,但州吁绝不轻易满足,马不停蹄地又开始寻找另一个G点了。
  其时,国内议论纷纷,尽数州吁弑兄篡位,毁坏纲常,孝义两忘。州吁也自知身下的君位并非名正言顺得来,未免为舆论所扰,就想通过制造国际冲突来转移国民视线。
  国际冲突这玩意不难找,眼前就摆着一个现成的郑国。一年前,郑庄公还引军伐卫,搞得卫国灰头土脸来着,州吁早就恨得牙齿痒痒了。
  向郑国用兵,看来是一个既满足州吁需求,又符合州吁胃口的选择,只是我忍不住想提醒州吁一下:就在去年冬季,郑庄公刚刚和齐僖公在石门签订了盟约,国势更加厚重,你就不怕摸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吗?
  但州吁说不怕,他就像一个刚出道的古惑仔,急需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说句实在话,能不能攻城略地都在其次,或者说即使打不过退兵也行,州吁要的就是一个声势,打赢了固然好,打不赢你也会知道我是个敢玩命的狠角色,从此对我另眼相看。
  州吁的想法很具有现代意识,看看咱们隔壁的金家王朝,虽然国家一穷二白,晚上黑得鬼都不敢来,但动不动就宣布要给予某某国毁灭性的军事打击,别说还真有点唬人。
  正当州吁意淫到高『潮』迭起时,死党石厚把他唤回了现实。
  日期:2015-03-03 09:35:43
  第四章 州吁乱政(四)
  石厚比州吁多了个心眼,他知道,扬名立万也得有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决不能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郑国的屁股是不能随便杵着玩的,一定要杵的话,必须穿戴好安全的套装。
  州吁横了他一眼,说有屁快放,别故弄玄虚。

  石厚于是端出了自己改进版的伐郑计划,他的主意关键是四个字——以多欺少,具体来说就是联合宋、陈、蔡三国,一同攻打郑国。
  宋国是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当年,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参与三监之乱,结果被周公姬旦诛杀。武庚死了,殷商的祭祀却不能灭,所以姬旦又把微子启封到宋国,以延续殷商的香火。大概是为了彰显周王室的仁义豁达,姬旦为宋国核定的爵位很高,为公爵,这在异姓诸侯中是绝无仅有的。
  陈国是舜裔的封国,蔡国就是“三监”中蔡叔姬度的封国。
  卫国想要拉上这三个国家,显然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蔡国处在郑国南方,因为郑国自东迁后一直把南方作为扩张的优先方向,所以与蔡国的关系非常紧张。
  而陈国和蔡国是左邻右舍,世代通婚,两国往来不断,唇齿相依,蔡国被郑国欺侮,陈国也跟着受气。
  至于宋国,石厚显然是看中了它作为中原大国,无论声望和实力都能给郑国造成压迫感,要是答应出兵,绝对够郑国喝一壶的。
  问题是,宋国既然属于国际大腕,凭什么要听从卫国的安排呢?这个就得聊聊宋国家那本难念的经。
  公元前720年,宋穆公病入膏肓,为了报答兄长宋宣公的恩德(宋宣公把君位传给了宋穆公),宋穆公没有把王位传给亲生儿子公子冯,而是传给了宋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
  司马孔父嘉谏阻道:“群臣愿奉冯也。”

  宋穆公不听,旋即一命呜呼,于是公子与夷继位为君,史称宋殇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