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22节作者:
海棠栖露 具体就郑国而言,我相信郑庄公的战略思想已经臻于成熟,他准备完全摈弃那种单纯角力的战法,彻底改走技术流派的路线,在把鲁国策反到自己这一边之前,不再轻启和宋国的战端。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在著述《读通鉴论》中写道:“战与和,两用则成,偏用则败,此中国制夷之上算也。”郑庄公无缘得见《资治通鉴》,但他的觉悟肯定不比王夫之低。
日期:2015-03-05 10:19:42
第五章 庄公小霸之远交近攻(五)
郑、宋媾和向中原诸侯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这两个互为最大邻国的竞争对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不再视对方为主要战术防范目标,从而可以腾出手来捣鼓点别的什么。
于是,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
鉴于宋国暂时不会牵制郑国的军事力量,陈国也随之改变了之前的反郑立场,转而与郑国开展实质性的和平谈判。
12月,陈国与郑国达成盟约,陈桓公主动要求与郑庄公结为姻亲,将女儿嫁给郑世子忽为妻。
郑庄公正中下怀,为世子忽和陈女举行了订婚仪式,悄然在宋国南边安插下了一枚棋子。
公元前715年春,齐僖公在郑、宋、卫三国之间斡旋,希望促成三国共同和解。
齐僖公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估计与郑庄公的授意有关,但也包含了齐僖公意欲扩大齐国对中原事务影响力的因素。
郑庄公想要与宋、卫同时媾和的意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终极目标其实还是交好鲁国。
为什么这么说呢?
打个比方,某男看上了一位美女,想要把她弄到自家的户口簿上去,可是美女心高气傲,无论该男如何追求就是不给个准信。
该男动起了心思,何不装孙子把美女身边那些市侩的七大姑八大姨先拿下?一旦自己融入了美女的生活圈,到时候接近的机会多了,挑剔的话也少了,美女再想保持矜持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七大姑八大姨您都分得清吗?)
等到生米煮成熟饭那一天,鸟不鸟那些个讨厌的亲朋戚友也就无所谓了。
郑庄公就是冀图渗透到卫、宋、鲁三国的大联盟里,再伺机寻找进一步向鲁国表白的机会。
齐僖公挺有面子,不久之后,郑、宋、卫三国原则上同意结盟,并确定了盟期。
但是,宋殇公还是多了个心眼,他似乎意识到了郑庄公有过河拆桥的危险,就提前与卫宣公在犬丘进行了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想要构建一个超越普通盟友的特殊关系,以应对郑庄公可能存在的后手。
宋殇公这种未雨绸缪的警觉性还是很值得赞赏的,只是他相中的搭档不怎么给力,卫宣公其人,唉,不说也罢。
日期:2015-03-05 16:02:20
第五章 庄公小霸之远交近攻(六)
见与宋、卫的盟期指日可待,郑庄公又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另一项勾引鲁国的计划,这项计划有个鲜明的主题,叫“祊易许田”,翻译成白话就是“用祊地的田交换许地的田”。
西周时,周天子每隔几年就要到王朝各地巡狩,一方面祭祀名山大川,一方面考察诸侯政绩。
说到祭祀名山大川,有一个地方不得不祭,那就是泰山。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泰山为开天大神盘古的头颅所化。它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临烟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远流长的黄河。
由于泰山与脚下平原的相对高度差有1300米左右,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使人登临后产生“一览众山小”的强烈感觉。
此外,泰山山脉绵延100余公里,盘亘在约426平方公里的宽广范围内,博大厚重,自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镇坤维而不摇”的威仪。
(泰山秋景)
因为天生具备这些资质,泰山渐渐地与一种华夏传统文化礼仪——封禅扯上了关系。
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的政治首领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泰山封禅剧场版)
封禅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起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封禅典礼较为简陋,以祭天为例,仅仅就是找个高地(如果没有现成的高地,那就人工筑造一个高高的祭坛,例如公元前26世纪黄帝修的明堂、公元前756年秦文公在鄜邑修的高台、以及现存于北京的天坛都是此类)拜祭天神,祈求风调雨顺,使人民不至于遭受饥荒,不被邪魅侵害。
(北京天坛)
后来,封禅呈现出了两个发展趋势。
一个是高地要尽可能的高,因为地势高自然就和天隔得近,隔得近才显得虔诚,有什么请求也方便让天神听得更清楚,这个道理就跟许多爹爹娭毑即便家中供有神案,也还非得跑到庙里拜菩萨一样。
另一个趋势就是从单纯的祈求上天,变成了祈求上天的同时还要假传天意。
假传什么天意?当然不可能是某架民航客机上安装了『炸』弹,也不可能是某位政治领袖假公济私和异性通奸,而是并且不约而同地都是宣扬“受命于天”。也就是说昭告四方,我的权力是由上天授予,神圣不可侵犯,尔等切勿挑战。
现在同学们都看到了,泰山那么高峻,又那么有威仪,简直就是为封禅而生的一处绝佳场所。因此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把“泰山封禅”当作了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周天子自然也不例外。
日期:2015-03-05 21:48:14
第五章 庄公小霸之远交近攻(七)
周天子巡狩泰山,排场当然小不了,宗室的近亲统统都要参与,一者护驾,二者助祭。
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是周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有陪同周天子驾临泰山的资格,所以周天子就把泰山下一个叫祊的地方赐给郑国,让郑国君主在那里歇息沐浴,其田地的产出专供祭祀所用。对于郑国来说,祊田就是一块飞地。
与此同时,鲁国也有一块飞地,在当时的许国境内。
许地是周公姬旦受封于鲁国时一并获取的,当时周天子的意思是说,你周公劳苦功高,鲁国又隔王畿那么远,我为了表达对你的尊敬,特意在鲁国到王畿的半路上为你设一个落脚之处。姬旦死后,鲁国在许田设立宗庙,祭祀姬旦。
周王室东迁后,国力衰微,既没能力也不好意思再举行天子巡狩,所以郑国的祊田也跟着荒废了。
祊田地域不大,郑国又难以守卫,当它连唯一用来祭祀的功能都不复存在时,就彻底沦为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公元前715年春,郑庄公不经意地发现,这块几乎要被郑国遗忘的田地,其实还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便有了先前提到的祊易许田计划。
这桩交易如果单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是符合双方各自利益的。许田地近郑国,可以与郑国原本的国土连接成片,无论是管理成本,还是利用价值,都比祊田有了质的飞跃。反之,祊田对于鲁国亦然。
为了使这桩平等交易看起来更加有利于鲁国,郑庄公明确表示,泰山的祭祀我是不会去了,从今往后我只到许田祭拜周公。马屁拍到这种程度,被恭维的如果是一般人等,早就已经筋骨酥麻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