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0-29 21:39:40
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十章:大明皇朝先师铁峰又名应文
史仲彬《致身录》、程济《从亡随笔》、谷应泰的《明史纪纪事本末》都同时记录了一件事:“‘闭以二锁,锁以铸铁灌’)。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大内。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鞋帽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也就是说,这些书都把建文帝出亡后的僧名定为“应文”。由于没有找到真凭实据,这些书在记录这一事件上,都被史学界认定为伪书。但是,“应文”作为建文帝的僧名,却被了解明史的人广泛接受。
新田龙池寺里有许多的碑,但都不完整了。近日,笔者又在龙池寺发现新碑,它的发现,将龙池寺的先师身份完全表露。我们先来看看这块新发现的碑记了些什么吧。
碑名叫《万明灯》,其内容如下:“自佛祖之光於邑,国也由是凉落。各修设佛殿,以崇九我佛祖。由师等命寺龙池,继曰应门,文岂非先师?先师之修庙影灯、长明之灯,影煌王廷,师石马之。师亦舍田□□□□……”
这块碑就和《缘化袈裟记》、《先师武穆而空》碑一样,属龙池寺佛祖殿的记事碑文。所叙先师就是龙池寺的创立者——大明皇朝先师。《万明灯》是怎么表述先师的身份的呢?
1.先师死后被尊为龙池寺佛祖,他的身份开头就被表述为“自佛祖之光於邑,国也由是凉落。”这与《缘化袈裟裟记》中的“师亡代立”而“缘化袈裟”意思不是一模一样吗?不理国事朝政的先师不是皇帝是什么呢?
2.先师把寺命名为龙池寺,然后又改名为应门。什么是应门啊?“应门”的第一项解释就是“古代王宫的正门”。这个先师“国也由是凉落”,“应门”是王宫正门显而易见,说明这个先师为僧前正是皇帝。
3.“文岂非先师”,意思十分明确,这个文和尚不就是大明皇朝先师吗?与《先师武穆而空》所阐释的“先师武穆而空者,渚帝君也耶?!先师文宣而圣者,渚帝君也耶?!”意思不是一样的吗?应门寺里的文和尚不就是“应文”吗?
因此,这块碑的发现,大明皇朝先师铁峰其实又叫应文。应能又在哪里呢?我们看看应门寺里的本能吧!我们以碑为证,贴上碑幅图以证。
日期:2014-11-07 15:56:01
建文帝去哪儿了
第十章:大明皇朝先师铁峰又名应文(下)
前文说道,在龙池寺我们又发现了一些碑,其中公布了《万明灯》的相关内容,经过仔细的查看碑刻,辩认碑照,发现,该碑在前文的辩识上存在错误。现将碑刻公布以期明辨是非。
碑刻有个特点,上半部分十分清晰,而下半部分被踩得十分光滑,文字虽有痕迹,但是由于碑刻置放地方光线较暗,因此,我们将暗的地方,还不能百分之百明确的文字,用括号括起来,以显辩认碑刻的科学性。
甚碑文如下:
“自佛祖之光於邑,国也由是婛畿。各靖难师(设像访炆,婛炆艽。炆佛)祖师等命寺龙池,继曰应门。文岂非先婛应天允炆也耶?炆之修庙影灯、长明之灯,影煌王廷,师石马之……”
把这段文字,译成现代文,它的意思是:
自从佛祖西湖(即大明皇朝先师铁峰,有西湖弟子本能撰于明成化年间的碑文《重修天王》碑为证,本能也是《缘化袈裟记》的第一位立碑人,以后的章节中,将具体讲叙这块碑)来到到我们县(宁远县),大明国就把这里作为京都。各“靖难”官军拿着朱允炆的画像,到处寻访朱允炆。允炆佛祖等僧人把寺命名龙池寺,接着就改名为应门寺。应文不是前朝前京城应天的朱允炆吗?朱允炆所修造的庙影灯、长明灯,让天王殿影照王廷,允炆师把它刻上石马等。
这段文字不仅证明,是建文帝建造了龙池寺,还出现了新的史料,即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并没有立即亡国,而是在宁远县城还设立了临时的建文中央政权。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笔者在前文中对“上行德祖梅等师亡代立之亡序”的解读是完全正确的。也就是说,《缘化袈裟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录建文帝永州逊国国的最早碑刻。
碑刻中:“文岂非先婛应天允炆也耶?”用一反问句,坚决确定:龙池寺的先师应文,就是建文帝。
我们还是让碑刻本身来说话吧。现把碑刻附诸如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