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47节作者:
皇帝不称朕 日期:2014-02-28 22:31:58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五 厂、卫并行(5)
上文讲到,浙江按察使周新,作为提点一省刑狱监察的方面长官,又是素享声誉的地方大员,因为得罪了纪纲,都难逃杀头的悲惨下场。可见缇帅纪纲是如何被朱棣视之为“肺腑”了。纪纲凭借着皇帝的宠信,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开始胡作非为起来。
有一次,他要买一个女道士做妾,却不想被都督薛禄先得了手。也不知这位薛都督是无心还是有意,竟然挡了纪纲的道,自然不免要遭纪纲的道儿。纪纲想他的美人竟被人夺去,越想越不平,某日在大内碰见薛禄,这口气不发不行了,一棍子敲下去,当场将情敌开了瓢儿,几乎死去。这可是在大内啊!可不是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场合,纪纲却不管这个。
还有一位都指挥哑失帖木,坐在大轿,走在长安路上,一时得意,没有给纪纲避道,让纪纲给记下了,便诬告他冒赏,将其捶杀。
这两位,一位是都督,一位是都指挥,官位都在纪纲(都指挥佥事,和都指挥还隔着一个都指挥同知)之上;尤其是薛禄,本是靖难功臣,后来封为阳武侯。可到了纪纲这里,全不把他们当人看,任打任捶,随其所欲。纪纲的暴虐,至此尽露,其他的所为,皆可不必详表了。
然而,纪纲的好日子,在永乐十四年到了头。这一年七月,他被朱棣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在《明史·纪纲传》里,记述了纪纲的许多恶迹,如下几条值得注意:
1、他多次派家人拿着伪诏,到各地盐场,勒取官盐四百余万。回来时,又假称有诏,擅征官船、牛车,将盐载入其私第。而无论是盐还是船车,他一概都不给钱。
这条罪状的要害,不在于他白占公家的好处,而在于他的家人“伪为诏”,也就是俗称的“假传圣旨”,这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了。
2、在永乐初,晋王朱济熺(第二代晋王,朱棣之兄晋恭王朱棡之子)、建文帝的弟弟吴王朱允熥先后削爵,遭到籍没。纪纲在奉旨抄没王府财产时,趁机干没金宝,获利巨万。这个贪财不要紧,就连康熙帝为了照顾韦小宝发财,不还派他去抄鳌拜的家产吗?韦小宝得了鳌家的护身宝衣,赶紧穿上摇摆,这也无关大雅。可纪纲却甚为轻狂,他竟然穿上两家王爷的冠服,高坐置酒,命唱戏的小童儿奏乐奉觞,山呼万岁助兴。
3、纪纲家居所用器物,僭比乘舆(指天子出行的法驾)。
以上两样都是严重“违制”的行为,往往是杀头的QianXi。
4、他还阉割少年数百人,充他府中的仆役。
勋戚大臣府中使用阉人,在明初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但纪纲只是一介武夫,是皇帝的佞幸,而不是勋臣,也非皇亲国戚,他家伇使阉奴,就有些过格了,而且其数量是如此之巨大,可以猜想他家的府邸是如何豪阔了!
5、皇帝选的妃嫔,有一些虽然入了龙目的眼,但因为年纪尚幼,不到册封的年龄,就让她们暂居外宅以“待年”。纪纲竟然横插一杠,去和永乐皇帝抢腥吃,他把其中最为绝色的女子先纳了——他难道忘啦,当薛禄和他抢女道士时,他是如何动怒的?莫非他主子永乐皇帝是善类一枚,会容许奴才来他碗里争鱼吃?
如此种种,按网络语言,都是造反的节奏。这些“反状”,多数都似曾相识,一般来说,皇帝要说谁谋反,都会糊几顶这样的帽子栽在他头上,并无甚新意。因此我怀疑,它们都是纪纲垮台后根据狱词,加工整理出来的,以证明他一直都有不臣之心。
然而以上这些罪证,虽然都属僭越,但还不是谋反大逆的直接证据。不过不用急,很快就有了……
日期:2014-03-01 23:26:44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五 厂、卫并行(6)
且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也不免于走狗烹的下场,最终被他主子朱棣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上文讲过几件他“僭越”的罪证,他谋反的直接证据,朱棣也替他整理出来了——
永乐十四年端午节,大内照例举行“射柳”的活动。
射柳其实就像划龙船、舞狮子,是朝廷节日庆典的一项必备的庆祝仪式;在这隆重的节日气氛里,让将士们骑骑马,拉拉弓,活动一下胳膊腿,亦含有“马放南山而军不忘战”的象征意义。
许多人望文生义,以为射柳就是照柳树放箭,射断柳枝便为高手。其实不然。试想,柳叶是何等轻柔之物,一支箭飞来,箭镞还未挨着叶身,它早已为一股劲风荡开了,哪里能射穿它?所谓“百步穿杨”,不过是一种形象的说法罢了。因为壮士在柳下习射,遂称之为“射柳”,总比“射垛(箭垛子)”文雅好听。中国人尽喜欢整这些好看而不中用的东西!
纪纲早在做诸生时,便长于骑射。后来从了武,更要日日拉弓放箭了。他是有名的神射手,可他在下场前,却悄悄吩咐亲信、本卫镇抚庞瑛道:“待我射时,故意射不中,你却要折一根柳枝,大声喊好。”庞瑛不解:“这是为何?”纪纲答道:“我要借此观察一下众意所向。”
纪纲下了场,呼啦啦一箭射去,果然失了准头。庞瑛按照事先说定的,折一根柳条在手,立马欢呼雀跃起来。四周围观的官员们,虽然莫名其妙,却也不敢“指正”,就都跟着一起喊好。纪纲见状大喜,道:“这是没人敢跟我作对了。”从此便立下心来造反了。
看官!您瞅瞅这故事,不是赵高指鹿为马故事的明代版么?赵高在朝堂之上,指一头鹿说,这是一匹马,大臣们都唯唯诺诺,不敢反对。纪纲明明没有射中,众人亲眼见庞瑛从树上摘下柳枝欢呼,却也不敢喝倒彩。这说明,纪纲就像秦代的奸臣赵高一样,凭借权势,凌驾于满朝百官之上,而人们都敢怒不敢言。
这个故事是记录在《明史·纪纲传》里的,然而我却不以其为真。
前面我已指出,所谓“射柳”,实不必射柳。我估计《纪纲传》的纂修官也没弄明白这一点,便茫茫然写纪纲交代庞瑛,“若(你)折柳鼓噪,以觇众意”,好像纪纲本该射断一根柳枝似的。如果“射柳”以是否射断柳枝来判高下,那实在没有必要,柳树之冠那么大一簇(北方之柳,可是又粗又壮,仿佛一壮士,不似南方湖边病美人之态),就是我这样的近视眼,如果趁几斤蛮力,虎地一箭射去,兴许也能射折几根枯枝下来。我猜,纪纲令小鬼庞瑛折枝,不过让他手里有样物事,招呼起人来,大家看得更清楚些,其作用就像士兵投降时手中挥舞的白旗。
当然,也有可能,庞瑛所折之柳枝,是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时,被人后来加进去的一件道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