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2-21 12:15:27
和秦国一样,齐国通过这场战争也达到了它的目的。魏国连关系最亲密的国家韩国的呼救都可以不理不睬,赵国和它关系疏远的多,它会响应赵国的呼吁去救援燕国吗?可能性极小。齐国完全放下心来,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对燕国的进攻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打完岸门之战的秦军没有休息多久,它又移师去攻击魏国,占领焦和曲沃两个城池,和魏国的战争远比不上岸门之战那么“麻烦”,我估计魏军都懒得卖力防守,这是第几次了?一看到秦军来,魏军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就撤离,反正两国关系好转后秦国会自动的把这些地方又还给魏国的。
秦军在东线对三晋国家开战的时候,它在西线也没有闲着,从前315年到前314年,它对义渠不断进攻,战争结束的时候,义渠25个城被秦国攻占。义渠是个小国,25个城对它来说是相当大比例的一部分领土,它还能剩下几个城呢?大概只有一两个。
日期:2015-02-21 14:01:51
由于后来宣太后和义渠王的花边新闻,有些人认为义渠国很强,秦国需要太后亲自出马去色诱义渠王,把义渠王抓住以后,秦国才能乘机出兵灭掉群龙无首的义渠国,这个观点很引人入胜,但是应该不符合事实。义渠国灭亡的时候是在前270年左右,从前314年到前270年这40多年时间里,秦国经常倾巢而出,把能够调集的军队都派遣到东方去和六国展开激烈战争,如果义渠很强,它从后方偷袭秦国,秦国不是经常都处于危险境地吗?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秦国对义渠采取过什么特别的防范措施,也从来没有听说六国曾经联络过义渠国。并不是只有公孙衍才能想到从后方偷袭秦国的主意,其他人也能想到,比如赵武灵王就很想这么做,那么他们为什么都不借助义渠国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呢?
前314年之后没过几年,战略决战阶段就开始了。为了战胜齐楚,秦国在这场战争中投入几乎全部军队,它的关中老巢一度如此之空虚,以致于楚国决定不畏千难万险,翻越秦岭发起偷袭,从楚国的方向进行偷袭太难,而从义渠国的方向进行偷袭很容易,可是义渠国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日期:2015-02-22 18:26:29
这些证据都表明,经过前314年的战争,义渠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被削弱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这一年,秦国一定是万分仔细的检查,确保义渠再也不能产生任何威胁后才离开。以张仪的性格,有了前318年的教训,他不可能允许在战略决战阶段秦国的背后还有这样胆大妄为的一个隐患存在。秦国把义渠国的军队消灭的所剩无几,而把它的大部分政府机构和大部分官职都有意的保留下来,只不过里面的官员们转而从秦国领薪水,因为现有义渠国的税收不足以养活他们。
张仪煞费苦心,不怕麻烦,精心营造了一个义渠国还完整存在的假象,这是做给魏国看的。义渠和巴国,蜀国不同,公孙衍曾经和它结盟,魏国和这个国家有过接触,对它有一些了解,由于前318年义渠对秦国所做的事,秦国可以理直气壮的攻击义渠,但是战后不能简单的把它灭掉了事,这有可能会让魏国感觉到秦国的扩张性,而和魏国结盟的困难,秦国已经领会的很深,它决心尽一切努力减少魏国对它的恶感。所以秦国在彻底消除后患的同时,也让义渠国的空架子继续立在那里。
日期:2015-02-23 13:43:01
宣太后和义渠王最早开始交往,至少也要等到楚系外戚在秦国掌握大权之后,根据宣太后的儿子秦昭王的年纪推算,那个时候宣太后30多岁,不到40岁,可能还有一点色相,可是那个时候秦国并没有趁机进攻义渠国。义渠国灭亡的时候宣太后大概在70岁左右,一个70岁的老太婆能有什么色相可以牺牲呢?义渠王连一个70岁的老太婆都要伺候,这是屈辱的,这不说明义渠强,反而说明义渠弱。
把对义渠的战争也算上,我们发现,从前316年到前314年,两年左右时间里,秦国的军队忙个不停,把所有周边国家都打了个遍,几乎没有休息过。在南方它灭掉巴蜀两国,在西方它给予义渠致命打击,在东方它和三晋国家分别开战。而在前318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秦国只打过一仗,就是前320年攻打齐国的战役,在前318年和前317年,它一年打一仗。为什么秦国的行动速度突然加快了?因为它知道战略决战阶段很快就要来临,它要在那之前抓紧时间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完。
日期:2015-02-23 18:28:11
前316年到前314年的两年时间有什么特殊呢?前314年不用多说,齐国在这一年灭掉燕国,这是战略决战阶段来临的标志。前316年也有一件大事发生,燕国君主燕王哙在这一年进行了颠覆传统的大胆改革,他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改革立即带来的结果是,它损害了以太子为首的王族成员的利益,他们突然间就发现自己从此不再是王族成员,失去了王族成员的特权,原来可以做下一任燕王的太子再也做不了燕王,他们当然不准备善罢甘休,而是起来反抗,和以子之为首的改革派官员形成相互敌对的两大势力。
燕国的内乱正在急剧升温,到了最后它能够严重到什么程度齐国难以预计,但是后果应该是相当的严重,这一点齐国可以预计到,因为对立双方的利益冲突显然是不可调和的。所以,齐国很可能在前316年作出判断,收获果实的季节已经到来,良机不容错过,它对燕国动了真正的杀心,从这个时候开始,齐国对燕国内部局势的每一个动向都进行着极其严密的监视,以寻找最合适的时机出兵。
日期:2015-02-23 21:13:58
关于燕王哙为什么会别出心裁,发动一场把燕国最终引入灾难的改革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以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燕王哙是受了墨家思想的影响,我同意这个观点。根据史书记载,燕王哙经常到农田里耕地,即使君主也要亲自参加体力劳动,和广大普通民众打成一片,这是墨家的主张。还有,燕王哙日常生活很节约,这和墨家的“节用”主张一致。还有,燕王哙不听音乐,墨家为了反驳重视礼乐的儒家,专门提出“非礼”,“非乐"的主张,不听音乐这一点是燕王哙接受墨家思想的有力证据。总之,记载当中留下的燕王哙形象各方面都符合墨家对于君主的要求。
诸子百家里面,推崇禅让制最为明确和坚定的也是墨家。孟子说过一句名言,“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这说明燕王哙生活的时期正是墨家思想在历史上传播最为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时期,所以我认为,燕王哙改革是他受到墨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日期:2015-02-23 22:46:43
前316年,齐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那里对燕国磨刀霍霍,燕王哙却完全没有意识到燕国的处境非常危险,他还有闲心去追求尧舜禹时代的太平盛世,秦惠王当年的提醒过的太久被遗忘了吗?或者是从来就没有放在心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