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26 15:04:46
也先发觉明军主力在德胜门,便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大明都督孙镗率军迎战,打败也先的先头部队。由于也先不断增兵围攻孙镗,孙镗力战不支,退至城下。此时,把守城头的给事中程信,严令不准开城。同时,命城上守军发神炮、火箭轰击瓦剌军。大明军队又从彰义门、德胜门抽兵增援,终于打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十月十四日,瓦剌军又改为进攻彰义门。于谦命守军将城外的街巷堵塞,在重要的地带埋伏好神铳手、短枪手,又派兵在彰义门外迎战。明军前队用火器轰击敌军,后队由弓弩压阵跟入,击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此时,景帝所派监军太监率数百骑兵冲击敌阵去抢功,使明军阵势陷入混乱。瓦剌军乘势反击,追到德胜门外。在万分危急关头,当地百姓纷纷登上房顶,以砖石迎战瓦剌军。于谦派出的援军也及时赶到,打退了瓦剌军的反扑。
随后瓦剌军又转战至西直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瓦剌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剌军追到土城,被潜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推进不得。
日期:2013-11-26 17:23:45
也先在进攻京师的过程中,到处遭到大明军民的抵抗和不断袭击。各地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抗击瓦剌军的掠夺。北方边陲重镇的守兵,也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誓死保卫国土。
也先进攻京师各门屡次遭到失败,中路军在居庸关的进攻也受挫,并获悉大明各路援军即将到达。也先唯恐后路被切断,便于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马,挟持正统皇帝由京师良乡向紫荆关撤退。
兵部尚书于谦发现也先军队正在撤退,即命右都督石亨等集中火炮轰击也先军营,炸死瓦剌军一万余人。瓦剌军在撤退的路上,一路烧杀抢掠,掠夺了许多物资和人口。而明军分路追击,石亨大破瓦剌军于清风店,范广在固安打败瓦剌军。也先一路狂逃,十月十七日,撤出紫荆关,不久退往关外。
东路的瓦剌脱脱不花军,闻得中路、西路已败,亦立即撤退,并于十月二十日单独遣使进贡,来北京议和。
此时关内塞北皆是天寒地冻,不利于瓦剌军队挥师行动,加上京师外围大明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一月八日,瓦剌军完全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至此,大明军队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万贞儿听前廷随景泰帝上朝的太监们说,这一向前方战事吃紧,皇上和两宫太后皇后都夜不成寐,时刻关注着前线战事的瞬息变化。万贞儿关心这些战况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她心里很担心窦如海的安危,所以注意打听每一次战役的胜败情况和细节,希望从中可以窥探出窦如海所在神机营的准确消息。
乾清宫的首领太监成敬取笑她说:“想不到贞儿姑娘一介女流,也对军队和战事这么感兴趣啊,可以和花木兰、梁红玉、红拂女相比了。”
日期:2013-11-26 17:24:48
万贞儿一听,显得很羞赧:“公公见笑了,贞儿就一卑微宫女而已,虽不懂得国家大事,但也晓得,京师是我们的栖身之本,京师一旦有不测,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自然也是盼着我们大明的军队打胜仗的,也免得我们普通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了。”
成敬却正色说:“贞儿虽是宫女,却也有男子的见识呢。”
万贞儿福了一福,依旧是谦顺地说:“成公公谬赞了,贞儿心下惶恐。贞儿就是一个弱女子,哪里懂得什么国家大事呢?”她不愿多说,成公公哪里又知晓她的儿女私心呢?
一有机会,万贞儿就问梅林姑姑:“如海哥有消息了吗?”
梅林姑姑说:“我也一直在打探他的消息呢。吉人自有天相,我这侄儿当年在瘟疫中逃得一命,这次也一定会平安无事凯旋归来的。”
十一月二十八日,梅林姑姑带来了确切的好消息,窦如海平安报捷,不仅打了胜仗立了功还升了职,从神机营右哨军三司之一的把牌官升到了神机营中军四司之一的监枪内臣了。
窦如海托人捎信说,现在军队在休整整编,待一切安定下来后,他会抽时间来看望姑姑和贞儿妹妹的,嘱咐二人不要担心。
万贞儿大舒了一口气,心里直念“阿弥陀佛”,心想“佛祖保佑”,日夜在佛祖面前的烧香祈祷没有白费,如海哥终于平安回来了!他升不升官无所谓,只要平安就好!
万贞儿现在终于彻底地理解正统皇帝北狩被俘后,钱皇后为何如此地日夜悲嚎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就如同她对窦如海上前线打仗的心情一样,心里真正地牵挂想念一个人,才会日夜为其操心忧思,辗转难眠。
窦如海终于平安回来了,而钱皇后日夜挂念的正统皇帝却依旧被掳去了大漠,他还能平安回到中原故土吗?
日期:2013-11-27 10:40:25
第七章 迎回上皇
京师保卫战大捷,景泰帝终于坐稳了龙椅,两宫太后皇后也大松了一口气,大明王朝终于免除了一场劫难。万贞儿身边的宫女太监们和全国的普通百姓一样也都暗自庆幸,终于免除了一场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
连万贞儿这些后宫的普通宫人都知道,捍卫京师大捷的最大功臣就是兵部尚书于谦大人。如今景泰帝和两宫太后都很倚重他,他也成了景泰朝的重臣,说话很有分量。
蒙古瓦剌部这次大败,依旧掳着正统帝去了北方。听说瓦剌内部已经开始派人求和,上圣太后也和一帮大臣开始操劳迎太上皇回朝的事。这事,据万贞儿自己的观察,景泰帝和吴太后并不很情愿很积极,积极的是孙太后和一帮旧大臣。景泰帝和吴太后自然是担心正统帝回朝后,他们母子俩的帝位和后位不保。
但要迎太上皇回朝的那一派大臣也言之凿凿:“如今朝廷打了大胜仗,一雪前耻,还怎么能让堂堂一朝之尊正统帝继续忍受流落北疆蛮荒地之苦?这也无法告慰大明列祖列宗啊!”
日期:2013-11-27 13:13:28
所以孙太后这一派和景泰帝那一派就保持着拉锯战,不相上下。关键时候,朝廷的功臣重臣兵部尚书于谦发话了,他主张还是要迎回正统帝,正统帝被迎回后,依然当“太上皇”,并不会危及景泰帝的皇位。
这是一个两方都能接受的法子,加上于谦是孙太后和景泰帝都器重倚重的大臣,因此,迎正统帝回朝的事情也终于开始撸出眉目了。
从万贞儿自己内心来说,她肯定是希望迎正统帝回朝的。她现在是端本宫的人,服伺的主人小太子毕竟是正统皇帝的亲生长子。正统帝在,小太子将来登基继承大统的希望和机会就多些。否则夜长梦多,要是让杭贵妃那样嚣张跋扈的人当了皇后,她的儿子当了太子,他们端本宫的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瓦剌打了败仗,既失去了明朝历年赏赐的大量物品,又失去与明朝做生意的机会,真是得不偿失,也先就想以手里俘获的正统皇帝为筹码和明朝谈判,想尽量地得一些好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