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7节作者:
锐圆 日期:2006-11-18 10:43:23
历史是恶推进的。这好像还是一位革命导师说的。
尽管是恶推进历史,资治通鉴也是一部“三斗史”,斗智、斗勇、斗狠,但是正如兵法讲,正奇相倚,历史如果全是先下手为强,人和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也就没有差别了。
以李斯的学养,他是明白政治的正当性的,在沙丘接受了赵高的说辞,他破坏这了种正当性。这对他的内心是有影响的,也许他后来处于一种懊悔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会让他在斗争中迟钝,会让他更加得过且过,他以为妥协了以后,二世和赵高会把他当成一种合法性的装饰物,他也努力去这么做了,不料,赵高对权力的贪求是那么“独”,一丝都不愿意和他人分享,一直要置李斯于死地。赵高无疑也是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家伙,李斯临末了曾有一次反扑,但无效。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皇帝,皇帝不管是好皇帝、坏皇帝,只要他是一个明白人,只要他还亲自掌控皇权,大臣们的斗争尚有空间,如二世时,皇权某种意义上已经傍落到赵高手里,李斯和赵高的政争已经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了,赵高来上天王盖地虎,李斯没有招。说李斯不够狠,不如说他没有控制好二世,甚至不能影响二世(他以前可以影响始皇帝),之所以不能影响,说话还不如放屁响,就是因为沙丘他是被动的,这个关节点上输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日期:2006-11-19 16:00:49
【一一三】你就是俺的真命天子
(前208年)楚王景驹在留,沛公往从之。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
——《资治通鉴》卷八 秦纪三
张良在博浪一椎,表明了他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政治家,更关键的是,经此一击,张良遂成老资格的反秦义士,革命比陈胜更早,然而却未见张良有称王之举,也未见有所谓“少年”拥戴张良为王。
之所以有此念头,是因为当是时称王称霸者不知几何,陈胜先称王,被灭了,田儋自立齐王,周文被拥戴为魏王不受,东阳少年欲立陈婴为王,陈婴尊母命亦不受,稍微聪明一点的,就想办法立其他人为王,张耳、陈馀拥立武臣为赵王,东阳宁君、秦嘉立楚王景驹,后来,项梁在范增建议下立了楚怀王的孙子放羊娃羋心,遗老遗少,阿猫阿狗,都有称王的机会,张良当然也应该有。但是张良不仅自己不称王,反而一见泗上亭长刘邦,马上表态,“你就是俺的真命天子”,嘿嘿,有点意思。
当然,张良也不是相面相中了刘邦,而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张良在此之前,拿所谓黄石公兵法忽悠其他人,没人理他,没怎么读过书的基层干部刘邦却买他的帐,张良激动得眼泪哗哗地:“啥也别说了,跟你干了”。
倾盖如故,白发如新。政治盟友和少男少女一样,也有一见钟情的情况。张良和刘邦就是典型。
张良是贵族出身,要说起来,他在反抗暴秦的革命中,觉悟的最早,行动的最早(博浪刺杀秦始皇),准备的也最充分(《太公兵法》达到博士后水平),组织化的也不迟(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但是他没有野心,没有树立自己的旗帜,有点怪哦。
我有时会闭目想象一下张良的形象,他应该是一个面色表露出一点忧郁,嘴角表露出一点坚毅,神情表露出一点恍忽的清俊帅哥。革命是坚定的,自己做领袖却又是犹豫的,心中渴望着一个英雄并希望能依赖他、信赖他、追随他。我有点怀疑张良哥哥心中有座断臂山。
出身草根的革命领袖,往往以其豪迈的气慨、豁达的胸襟、生动的语言、甚至有些粗鄙的作风……满足了有小资格调的贵族青年的性幻想。
刘邦显然对张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天上掉来个刘哥哥,张良由此臣服。
刘邦也很明白这一点,他后来怀疑过韩信,怀疑过萧何,但始终没有对张良的忠诚表示怀疑。
日期:2006-11-20 12:13:05
【一一四】你就是俺的真命天子(续)
张良的爸爸是韩国的宰相,张良的爸爸的爸爸也是韩国的宰相,做官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饭,累世公卿,N代贵族,这就是张良哥哥。
秦始皇灭了六国,当然也包括韩国,此韩国非现在的彼韩国。张良从高干子弟,宰相候选选人,一下子变成了平民……,不对,连平民都做不了,所谓国破家亡,成了一个盲流。
张良的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光荣退休。但锐圆哥哥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张良为什么甘心屈居刘邦之下?
张良说到出身,是贵族公子,在今天,相当于博士后,比文盲最多初中生的刘邦要强得多;说到智慧,连刘邦都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说到胆识名气,张良绝对不是一公子哥儿,在刘邦还在带着老婆孩子种地的时候,张良已经招募私勇,在博浪沙用铁椎刺杀秦始皇,“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张良这一击,绝对奠定了反秦革命前辈的资格,汪精卫刺杀铁良也是一击成名,成为辛亥英雄,做到国民党总裁地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张良马上也是拉起队伍,投身反秦大潮,他和刘邦两支队伍汇合时,势均力敌,为什么就从此放弃做老板的念头,甘心打工呢?
答案只能在刘邦身上找,刘邦太有领袖的魅力了。
刘邦出身低微,但他知道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不可取,但以常人之心度常人之腹却是非领袖不能做到。
刘邦是低层,所以他知道低层的想法,知道人的基本需求,也知道人在基本需要满足后,还会有新的需要不断产生出来,所以,同样是进行反抗暴政的革命运动,革命口号震天响,项羽想到的是“打倒秦始皇,火烧阿房宫。”而刘邦想到的是,打倒了秦始皇,是不是可以分给兄弟们一人一套房。
说小一点,对跟着自己奋斗的小兄弟们,要该封王的封王,该奖赏的奖赏,你想做皇帝,别人不能天天只喊革命理想,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懂得分享,共同成长”。项羽呢,境界太低,富贵不还乡,如锦认夜行,他自己知道富贵以后有炫耀的心理需要,自己的兄弟呢?刘邦不啬赏,项羽则比较抠门,“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说到最后,项羽还是没吃透人心,你有压力,我有压力,你有衣锦还乡的理想,别人也有。所以,做老板做大以后,开上奔驰,不要让骨干开QQ,要听小平同志的话,共同富裕。
再往大说点,就是要知道民间疾苦。出身寒微,吃过苦,这不算什么,关键是自己富贵以后,还记得吃苦时的感觉,没有忘本,以自己吃苦的心态面对现在还在吃苦的兵仔们,到澳门一掷千金的时候,给职工食堂加个荤菜就别哆嗦了。
做了皇帝能知道百姓的疾苦,上了财富榜还知道青菜的价格,这样,庶几近于仁矣。
张良对天下大局、政治形势有自己的判断,但他不能像刘邦那样洞察人心,对人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刘邦对张良也可谓深知,张良是贵族高干子弟,从爷爷那儿就侍候国君,知道忠诚的道理,也习惯于忠诚主子,所以,刘邦从来不怀疑张良的忠诚度,反而对韩信这样的平民精英,时刻保持警惕。当然,张良自从跟随刘邦,自己主动放弃了兵权,哈哈。身怀利刃,杀心必起;手握兵符,野心膨胀。
刘邦是神仙、老虎、狗,样样都有。张良是神仙,韩信是老虎,吕后、樊哙是狗。神仙可以高谈战略,建言献策,老板喜欢就用,不喜欢就扔一边;老虎是喂养起来吃别人的,但他掉过脸来也会吃主子,所以,对老虎,要防一手。狗是豢养起来看家的,监控系统,他们离了这一个主子就没有饭吃,和老虎的区别就在这里。
刘邦打下了天下,老虎基本上没用了,所以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能守的,不是狗是什么?韩信还想继续扮老虎,不愿意改行做狗,所以被老板cut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