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
第4节

作者: 东安西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癞头神僧一见英莲,就大哭,向甄士隐说:“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这样的语气,加上“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评语,不就是指英莲是个不祥之人吗?结合后来英莲郡主令到贾府败家这事来看,她就是红颜祸水,癞头神僧八字评语相当中肯。若早知她是这样的败家丧门星应该怎样处理呢?当然是送得远远的最好。所以,当癞头神僧说出“舍我罢,舍我罢!”这样的话时,不得不感叹他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可惜啊,癞大师都泄漏天机了(老毛病了,这算不算干涉人间生态平衡?),甄士隐还是没有醒悟,不舍得放手。癞大师也只好用四句谶语预先警告了一下,虽然用词很隐晦,太具体的情节没有提及,但明显提醒元宵节后谨防大祸临头——难道没人注意到书中前十几回时就有个神秘人物就神秘地死在元宵节刚过吗?人死如灯灭,用“烟消火灭”来形容不为过吧。另据考证历史上曹家被抄的时间就是在元宵节刚过的时候,靠!没那么巧吧。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风月宝鉴》所讲述的故事就有一定的真实成份,它所记载的就是曹雪芹永生难忘的家族衰败的传说。

  私以为,家族的衰败对于曹雪芹来说,那是人生的转折点,他的生活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事件他不可能不用他的笔记录下来。而在《红楼梦》里,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致使曹家衰败的某些具体细节。在书中,曹雪芹曾天真地做了一个设想:如果癞头神僧一开始就把英莲郡主抱走的话,少了这个败家丧门星,贾府还能将安稳日子过下去。显然,在曹雪芹的潜意识里,英莲郡主就是贾府被抄的罪魁祸首,是不祥之物。是何种心态能让曹雪芹这么恨自己笔下的一个虚拟人物?只能说,这个人物,真实程度很高,能对应上曹家的某人某事,这样才能解释得通。

  011

  日期:2012-09-03 15:05:11
  第四节  霍启与路人甲
  当然这种逻辑推理式的索隐有一定的主观性,各人立场不同,结论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既然前面已经说过,将以多数人都能看得见的文本分析为主,那就让我们看一看英莲郡主的经历到底有多不平凡。
  英莲郡主一露面就有神仙加她关注,这种待遇可是明星人物方能享受到的,她这一生注定要不走寻常路。就在她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大事——她和她的父母失散了。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记录了事发的经过如下: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佳节元宵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那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看起来似乎是个典型的儿童走失案件,在人多的街上,因为大人的疏忽,小孩不见了,很常见的案例,只是写的稍为啰嗦了点。那些把英莲当成寻常小家碧玉的同学,看不出其中玄机所在,也就当了真了。其实,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案件背后,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秘密行动,由此带出一幕惊心动魄的谍战大戏,这出大戏构成了贯穿《风月宝鉴》乃至整部《红楼梦》的主题框架。
  那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情节在很多读者看到的却是很平常的故事呢?当然这是有和谐的原因,义忠亲王被迫穿上真事隐的马甲,很多细节只能含糊其词;另外这也是作者故意误导所致,毕竟事关一个贯穿全书的大阴谋,作者当然不希望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设下伪装误导读者。
  012

  日期:2012-09-03 17:10:24
  但既然是有阴谋,无论掩饰得多好,终归是有疑点的。在这个事件中,作者也特意留下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待我们一一看来:
  如书上所记,案发的时间,是在佳节元宵之夜。同学们应该还记得,癞头神僧临别赠给英莲郡主的四句谶语吧,第三第四句就是“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很明显,元宵之夜,是悲剧之源。能让神仙特意点醒的故事,绝不是什么普通的儿童走失的无聊故事,此事决定了《红楼梦》万艳同悲的命运。
  事件的人物,除了义忠亲王甄士隐和英莲郡主之外,新出现了一个家人霍启,是他抱了英莲看灯以致走失。这个霍启不简单,身为打酱油的下人居然有名有姓,而且从这个名字看显然是个男家人的!每部电视剧里看到的也确实是个男家人。这就很奇怪了,英莲小姐当时一个五岁多的小女孩,怎么可以让一个男家人单独抱上街去玩上大半夜,这成何体统!甄士隐夫妇到底干什么去了?就没一个丫环仆妇吗?这事就算是放在乡绅家庭甚至于普通小户人家,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如果是碰到思想极端一点的如海瑞之流,那简直是要出人命啊。

  但这事竟然发生在亲王府,没说的了,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肯定是有阴谋!没有义忠亲王点头,没人敢这么做,至于他为什么要送走女儿,这事作者先卖了关子,大家不要再问了,内幕太可怕,不细说。让一个男家人抱走郡主,而且是夜里单独行动,必定是重大机密要掩人耳目,用女人难当此重任。其实,霍启谐音“祸起”, 这个名字不是随便取的,原文“霍启抱了英莲”即“祸起抱了英莲”,作者认为后来的种种悲剧,全由此而产生。

  013
  日期:2012-09-03 18:45:15
  好诡异的情节,听起来象是要下一盘很大的棋的样子。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就不对了,这个深受上级信任的霍启同志中途居然把英莲郡主给弄丢了,这出戏还唱得下去吗?
  如果仔细看看英莲郡主失踪时的情形,就会发现事情有蹊跷。霍启将英莲带至一家门前,小解之后回来就不见人了。奇怪,一个男人小解顶多也就花几十秒时间,他甚至可以一面办事而不让英莲离开他的视线范围,这样也能丢人?丢人啊!也许有人说了,英莲被放在一户人家的门前,霍启另找地方去方便,看不到英莲。那就更奇怪了,霍启要方便,不找偏僻的地方,非要跑到别人家大门口,有毛病啊。他一个下人,小解也这么多讲究,不符合逻辑,这事背后还是有阴谋。

  这段故事回头按原来非阴谋论的眼光来读的话,会发现作者将之写得非常琐碎。很普通无甚嚼头的故事,本来一句“英莲看灯走失”就可解决的内容,啰里八嗦地写了一大通,连小解这种无聊情节都出来了,象话吗!其实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魔鬼藏于细节中,在平淡的故事背后隐藏着复杂的人生。
  话说霍启将英莲带到了指定的那一家门口,让她坐在那里,其实此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就尿遁了。不过郡主失踪,非同小可,有关部门必须要一个调查结论的,于是黑锅就由他来背,亲王府是不能回去了,他只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01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