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依然还在,树也粗大了一些,还挂着稀稀拉拉的一些老去的秋叶。桑林的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土丘,土丘前面立着一个大石碑。那土丘是刘安为当年死难的全体乡民所立的义冢,乡民们的尸骸都搜集起来,集体埋葬在了这里。郭解在义冢前面跪了下来,沉思往事,流了许多眼泪。良久,他才站起身来,四下一望,却忽然发现义冢的后面,桑树疏疏地掩映着两座小小的坟包。当年义冢建成之后,刘安曾亲自带着郭解前来拜祭,那时候并没有这两个小坟,郭解记得很清楚,他那时还围着桑林走了一圈。此后的几年里,郭解的学业功课十分繁紧,加之路途又很遥远,便再也没有来过。
日期:2014-01-09 13:20:06
郭解快走了几步,绕过几棵桑树,来到两座小坟的跟前。两座坟前都立着石碑,一个石碑上刻着:田门秦氏之墓,另一个则是刻着赵公易之墓,下首落款赫然都写着:女田兼泣立。郭解茫然思索了一会,恍然记起,当年阿兼的生父,的确是姓田的,看来她是不愿意再用郭姓了。两座小坟上都没有乱草丛生,显然时常有人前来祭扫。
“阿兼——”郭解绕着土山奔跑着,放开喉咙,大声呼喊。
“阿兼——!阿兼——!阿兼,你在哪里——?”郭解的呼唤声在山野里盘旋回荡着,却始终没有任何回音。
阿兼还活着,她没有死!一定还没有死!一定是她,在乱后分离出秦氏和赵易的尸骨,另行安葬了。可是当年阿兼才八岁,到现在也不过十二,完全不能独立生存,这两座坟墓,究竟是谁帮她营造的?这些年,她又是被谁抚养,又是如何生活的?郭解迫切地想知道,他漫山遍野地呼喊着,回答他的依旧只有四面八方山谷的回音。
日期:2014-01-09 15:05:32
直到喊得嗓子哑了,再也发不出一点声音,郭解的眼泪又不听话地流了下来。他和双福裹着衣服,偎在马的身边,依着双坟睡了一夜。第二天,他抽出长剑,在石碑上刻下“西去长安——兄解以闻”几个字,在两个坟前各拜了四拜,默默祝祷着保佑我寻到阿兼,之后便辞了坟墓离去。他知道阿兼一定会再来祭扫,盼着她能看到自己刻下的留言,能够去长安找他。只是阿兼年纪还这么小,即便看到了留言,又如何能够千里跋涉,去到长安?长安城那么大,她即便到了,又能如何找到他呢?郭解也没有办法,只能想一步看一步再说吧。
郭解又回到了村庄里,打听了一圈阿兼,却完全不得要领。那道观早已拆毁,青铜香炉很值钱,也已不知被谁移走了,只留下一个孤零零的白塔竖在那里。当年那个老方士陈玄,却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谁也没有再见到过他。郭解无计可施,也没心情再去看一眼白塔里的密室,只能挥泪而去,继续他的行程了。
日期:2014-01-09 16:00:48
郭解一路风尘仆仆地北上,几日之后,便离开了淮南国的边境,踏入大汉的直辖疆土。又走了十来天,乡土风情皆已大变。大汉的疆土之大,物产之丰,都令从未出过远门的郭解和双福乍舌不已。北方的田地里没有了稻谷的耕种,菽粟的秋收渐渐结束,冬麦地里也已长出寸许长的幼苗。一路上,所见的百姓大体都是温饱有余,安居乐业,郭解主仆的食宿也不难解决。
秋尽冬来,天气渐渐变冷,行路也愈发艰苦了起来。这日天色很是阴沉,郭解和双福出发后不久,天上便下起了小雨。等过了午时,天色愈加阴黑,小雨却变作雪花,夹裹着北风漫天飞舞。
“老天要下雪也就罢了,怎么突然还刮起风来,冷成这样?我的手都冻得打颤儿,把不住缰绳了!”双福在马上把蓑衣紧了紧,哆哆嗦嗦地说道:“公子,咱们快点找个人家投宿吧,不然双福可就要冻死了,以后不能再伺候公子了!”
日期:2014-01-09 16:53:26
“就你小子事多!哪里就冷到那样?你到寒冬腊月时,还不过了不成?”郭解骂道,其实他自己也冻得牙齿打战,嘴唇发紫了。他自幼在温暖的淮南国长大,从未经过这样的天气剧变,他这几年也是养尊处优地度过,有些经受不起风雪挫折了。前面远处恰好有个村庄,因为阴暗,人家都早早点上了灯。温暖的灯光透过重重风雪,透到行旅人的眼前。郭解打马飞奔,向那光亮处跑去。
主人家的住房很多,院子也很大。淮南庄户人家常见的家禽牲畜,他的棚栏里都有,而且赫然还有两匹大马!在淮南国的农家里,从来不会见到这类华而不实的牲畜。主人常年辛勤的印记都刻在脸上,他自己筋力未衰,还生养了很多能干的儿孙,老人的脸上尽是满足。
日期:2014-01-09 17:43:32
“天下的钟灵,岂能尽在淮南一家?”郭解心里暗暗赞叹着。他自幼在淮南国生长,以后又接受淮南王宫里的先生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就以为天下最富庶、百姓最安乐的地方,非淮南国莫属。如今看来,先生们和自己都不免是井底之蛙了。
“公子是打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主人殷勤问道。因是农闲时候,主人便吩咐了儿媳收拾房间,为客人备饭,自己便端了一盆炭火过来,陪着郭解坐下叙话。
“我们从淮南国来,要去长安投靠亲戚。”郭解答道。
“淮南国?那是在我们的南方啊!”主人说道。
郭解点点:“正是。”
“听人说起过,南方雨多卑湿,瘴疠盛行,可不好居住呢!那么淮南国的百姓,可还吃得饱饭?”主人满脸新奇地问道,显然他并未接触过淮南来的客人,只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日期:2014-01-09 19:23:32
郭解听了不禁失笑起来。谁都以为自己的家乡是最好的,自己家乡以外的人都穷愁潦倒,三餐不继。看来这竟是天下人的通病,不仅仅是自己才有的想法。
“淮南国雨水的确丰沛,却并无瘴疠,米粮出产也很丰饶。”郭解说道,还略略为他讲述了些淮南国的乡情和五谷农桑,主人闻所未闻,大大点头,连声称赞好地方。
日期:2014-01-09 20:23:29
第二十七章 战马与舞姬
乡老倾情言战马 野奴惊意望胡姬
“敢问老丈,适才我见到在牲口棚中有两匹马,这马却是从哪里来的?”郭解道出心中的疑问。
“哦,那马啊,那是官家寄养在我这里的。”主人答道。
“哦,原来如此,这就难怪了!”郭解恍然,又问道:“那么寄养的使费,官家每年给你折算多少钱粮?”
“并无钱粮折算,”主人摇着手说道:“我们都是白养!”
“官家竟然如此侵凌欺诈百姓,难道就无人来管吗?”郭解很是为他不平,便问道。
“何谓侵凌?”老汉现出一脸的诧异,说道:“这两匹健马,可是老汉我争着向官府要来养的!也就是因为老汉颇有点年纪,声望也还不算太坏,官家才应允给了这两匹马来我家养的!”说完,老汉又摆出一脸的得意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