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苦逼文艺男的成佛之路:细读王维及其时代》
第3节作者:
王二小仙
可以献赋。你才高八斗,妙笔生花,惨淡经营一篇大赋,献予天子,没准好运当头。文学青年司马相如是献赋的始祖。他因一篇《子虚赋》被汉武帝赏识而发迹,由此开启一条上达天庭的小道,激励一代代的才子们前赴后继地追随着。孟浩然献过,没有回音;杜子美也献过,叫《三大礼赋》,龙颜大悦,使待制集贤院。
可以凭军功。你大字不识、不是汉人,无所谓,只要有胆有识,不怕死,高官厚禄照样管做,甚至天子位置。胡裔唐人安禄山将军即为典型。“切,禄山胡贼,祸我中华,问候你十八代祖宗!”sorry,我是非观念差,举例不当,检讨。总之,欢迎你们到边疆去,那儿大有用武之地。
可以以挽郎、辇脚、使劳、神童、陪位、艺术、百司杂直或恩赐出身。这都啥意思?哦,这个嘛,是这样,……对,就是这样,明白了吧?总之你要记住:我圣明天子为了让自己幸福最大化,皇恩惠及四海,特别开了种种口子,只要能使天子乐呵一下的,保准有官可做,这就充分调动了各档次领导同志和各阶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说半天,不过为官小道,取舍全凭天子一己喜好,可遇不可求。终唐一代,常态化、制度化的进入官场途径主要有三条:流外入流、门荫入仕、科举考试。
流外入流,就是从不入流的胥吏身份,经过重重考试,成为流内一员——享有品阶的的官员,入册的正式公务员。这呀,一般是六品以下官二代或平民子弟的主要就业选择,自然不入王维法眼。开元末的伴食宰相牛仙客,就出身县吏,或张九龄口中蔑称的“河湟小吏”。
门荫入仕,只要爹或爹的爹是五品以上官,恭喜你,你生来就是一个官老爷了。皇亲国戚不说,一品大臣,荫庇儿子当官,直接正七品上——相当于中等县县令;逐阶递减,至王维爹那样的从五品下(副州长),可荫庇王维直接做从八品下——相当于中等县县丞,跳过九品的四阶(从下、从上、正下、正上)。我怀疑,王维进士及第后分到的第一份工作,之所以是从八品下的太乐丞,而不是一般应分配的九品官,或许与他的荫庇权有关吧。
到二十一岁,你这享有荫庇特权的官二代、三代,一般要到有关部门报道。资格检查合格,会被分配做一个卫官(千牛或三卫)。此时,你就已经是一名光荣的见习公务员了。见习期,你的主要职责是持枪站岗,轮番守卫天子、太子、亲王们。45天一轮,你也可以不上岗,交点钱顶岗。总之,就是熬资历。资历熬到了,转正:有点文化的,送吏部,走文官系列;没文化的,留兵部,走武官系列。
在位十九年的李林甫宰相,就是靠宗室身份荫庇到了第一份见习公务员的工作——千牛直长,开始其并不畅达的仕途。他曾走过宰相前辈源乾曜的后门,源乾曜嫌他才望不高,拒绝了他;后来即使当了宰相,私下还是流传着许多他不学无术的风言风语。
每年新晋公务员人数,大约千把左右,高峰期也有二千多的。其中,流外入流和门荫入仕(卫官方向)占90%,剩下的10%,约百把来人,属于众所周知的科举及第。
不要看我们人数少,我们个个顶呱呱。唐玄宗在位的前二十年,共出过27个宰相,科举出身者占三分之二。一众开元名相,什么姚崇、宋璟、苏颋、张说、张九龄、张嘉贞、韩休、裴耀卿等等,全都出身科举。当时风气,“士有不由文学所进,谈者所耻”,或“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引文所谓“文学”、“文章”,代指科举,因进士考试重头是诗赋铭颂之故也。
以上就是摆在少年王维面前的各种选择。
如果他只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或智商发育稍嫌迟缓,最不济,他可以等到二十一岁,从见习公务员的卫官做起,混资历,然后进入兵部,成为一名职业军官。每天在长安街上骑骑马,巡巡夜,见到所谓文艺天才搂着平康里妹子,畅谈理想、创作情歌,或者寒门傻小子废寝忘食、秉烛夜读,莫名来了气,一鞭子抽过去:
天才算个屁,勤奋算个毛,不管你1%,还是99%,没有100%当官的爹,还想成功?
日期:2014-02-19 23:27:54
加了个小标题,将对《少年行》的解读那段弄成第一节,叫《官二代眼中的官二代》
这样,已发的内容有:
序言
第一章 1、官二代眼中的官二代
2、走进盛世(上)
3、走进盛世(下)
下面更第4节:
05
1.4、我的奋斗
然而,官二代也有个品种问题。少年王维恰恰既是天才,又很勤奋。他不屑于、不甘于做个粗鲁的军官,浑噩一辈子。
他有一个梦想: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他还有一个梦想: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听着是不是耳熟?
是的,他这梦想,一千年前孟老夫子早给出经典表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来大家一阵抄,或换个说法,比如五柳先生:或(穷时)击壤以自欢,或(达时)大济于苍生。
最热烈动人的改编者首推王维的晚辈杜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至今读来,还在感动我,感动中国。
王维说: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梦想在燃烧。我举二十个指头赞成爱迪生先生关于天才、勤奋与成功之间关系的精彩发言。我就是这么做的……你说我爸?当然,我爸功劳不可抹杀。
先说他的天才:
唯一经过宋代官方权威编撰、行销一千年的历史课本《新唐书》明确说:王维“九岁知属词”。虚龄九岁就懂写诗作文,神童哪!要知道那玩意又是押韵又是对偶又是字数限制的,难鼓捣死了。
而且王神童不是方仲永神童,昙花于一现,仅落得让王安石大人伤心叹气的份儿。15岁之后,王神童每年都会推出畅销作品,一颗耀眼明星冉冉升起于诗坛,并预告了盛唐风骨的到来。这位早熟天才,15-21岁几年内创作的许多作品,经过千年时间的锤炼,早已成为经典范本,矗立于文学的莫高窟,供人们赏读、吟诵,甚至顶礼膜拜。17岁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国人凡是上过几年小学,就要被它熏陶,外籍友人对中国文学喜欢的,借助各种鸟爪字符的翻译也会读到它。其他如16岁《洛阳女儿行》、19岁《桃源行》、20岁《息夫人》、21岁《燕支行》以及可能作于此一时期的《少年行》四首也是耳熟能详。
一个人在这么点年纪就有这么多传世名作,古往今来王维应该是第一人。
不过,爱迪生先生说了:请注意王维天才背后那99%的汗水好吗?
在哪?挺干的啊,连汗渍都没有,用了汰渍吧?
唉,都一千三百年了,早灭失了。我们只能看口供和旁证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