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33节

作者: 锐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7-1-1 10:47:10
  【一五七】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汉纪三 己亥,公元前202年
  强大的秦帝国崩溃了,战无不胜项羽自刎了,自刎前举行了告别演出《霸王别姬》,“我和你吻别,在冷冷的乌江边……”这一切,都给刘亭长带来了震惊和思考,他开始用“朕”这个词自称,但是他曾经仰视过的强大力量忽然遁迹,这让他在高端感受到了丝丝的冷意。
  他们为什么会失败?我为什么会成功?这个问题自然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放下。
  刘邦PK掉项羽,之前已经有多个评委点评,有韩信版、郦食其版、随何版、陈平版……,这里的高起和王陵版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刘邦在胜利后的酒会上,隆重发表了正宗原版的总结报告。我们看当事人怎么讲,为什么这么讲。
  刘邦认为自己在战略和策略、政治和保障、用兵和决战三个方面,比项羽强。标志是在这三个方面,他都得到了顶级的人才,做的最好,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没有用起来。得人才者得天下。
  刚粉碎四人帮的时候,国内史学界甚至包括整个学界讨论过一个问题:是谁创造了的历史?是英雄还是奴隶?最后的讨论陷入了对英雄和奴隶的定义中去。以至于有一位很著名学者提出了一个很滑头的结论:历史是由创造者创造的。对历史进程的总结,做学理上的探究,往往会走进死胡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元的,多种因素的。毛泽东讲矛盾论,抓主要矛盾,这个哲学观点影响了很多人和很长时期,至到今天。所以,我们几事都习惯找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即主要矛盾。过去二十多年,我们都信奉邓公的总结,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发展之外,还有许多东西也是硬道理。人是有历史局限的,饿的时候,馒头是硬道理;吃饱以后呢?
  楚汉相争,双方的起点,所能信赖的社会资源,都是在一个平台上的,应该说,这场竞赛是比较公平的。双方比的是各自的发挥,特别是领袖人物的发挥。所以,同时代的人,都愿意拿刘邦项羽的个人魅力说事,因为其他差别大家都认为不重要。现在美国和伊拉克打,双方的后方资源严重不对称,所以没人去比较布什和萨达姆谁会用人,谁舍得犒赏部下。
  所以,总结楚汉战争,输赢在刘邦和项羽两个人身上就可以找到原因。我们继续按照刘邦的思路看:一、刘邦有战略,王关中是第一步,进而控制赵燕齐,最后灭楚,继而抚慰闽粤,最终最到皇帝。在策略上,在战争中既要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拉拢彭越、英布等实力派对付最强大的敌人项羽,又注意在过程适时剪除异己力量,着眼于一统天下后绝对控制。二、刘邦有根据地,有战略后方。三、在具体的战役中,不以一城一地得失为念,以控制粮仓消灭有生力量为战役目标,总体上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比较机动,且采取分兵策略,在战略上对楚军形成包围,在盟军的配合下,可以多点攻击或骚扰楚军。当灭魏灭赵定燕都是彻底性胜利,项羽虽然在很多次战斗中把刘邦打得屁滚尿流,但始终未动及其筋骨。刘邦在这三方面决胜项羽,这是当时经验总结,我们今天看来,总结得很到位。
  至于刘邦把功劳归于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这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权术。
  这里,我们要说一下“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个流行的历史观。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在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中,可以马上见效。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人心”是什么?是全体国民的人心背向,还是能影响政治进程的上层精英们的人心背向,这都需要具体分析,这又是学理上的难题。如果我们定义“人心”是普天之下子民们的意愿总和,“人心”只能是一种慢慢散发能量的、长期有效的发酵剂,一时的人心不能改变历史,只有积累到临界点,才会被政治家利用而发生作用。
  汉祚四百年,我们可以说深得“人心”,王莽只玩了十多年,我们可以讲“人心”未附,这样的“人心”,都是事后诸葛亮统计出来的。在楚汉大战期间,“人心”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哪里?刘邦兵源补充比较快,这算是得人心的表现吧,也就是这样了。倘若项羽一战擒杀刘邦,刘邦再得人心也远水不解近渴。


日期:2007-1-3 21:10:07
  【一五八】田横五百士
  彭越既受汉封,田横惧诛,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帝以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取,后恐为乱。乃使使赦横罪,召之。横……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帝曰:“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之。既葬,二客穿其冢傍孔,皆自刭,下从之。帝闻之,大惊。以横客皆贤,馀五百人尚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死,亦皆自杀。
    ——《资治通鉴》卷第十一 汉纪三 己亥,公元前202年
  徐悲鸿有幅画,《田横五百士》,现在随便都可以在网上搜到,这幅画的主旋律是“讲气节”。
  衡量一个领袖的人格魅力,评价一个政党的感召力,评价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平常粉丝拥趸一大堆,万岁喊得再响,我爱你唱得再嘹亮,这都没有用,要看失意以后,失败以后,失去利益输出能力以后,甚至死亡灭亡以后,还有没有人继续拥戴你,这时还拥戴你的人,愿意为你牺牲的人,就是有气节的人。
  “气节”两个字,十分珍贵,平常不要随便讲,不要自诩也不要轻易这么评价人。
  田氏,舜之后封于陈,齐桓公时陈敬仲奔齐,世为齐大夫,逐步控制了齐国的实权,弑掉了齐简公,然后篡位。田氏是真正的贵族,权力基础深厚,所以六国中后亡,秦乱时先立,田氏在秦汉间虽然几经折腾,王位之上走马灯式地换了多人,但却是非田氏不王,这在其他六国中绝无仅有。套用台湾的竞选语言,田氏在齐地有巩固的基本盘。
  刘邦“以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贤者多附焉”,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在,他一定是不能安心睡觉的。上次说到“人心”,人心归附,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当敌人没有彻底消灭,还保留着基本盘的时候,一定不能睡觉,因为基本盘里个个都是火种。新朝甫立,巩固新政权的第一要务,就是消灭这些异己力量的基本盘。
  田横到此时,实际上已经没有战斗能力了,追随他的虽然都是死党,但形也势也,不能与大汉争锋已成定局,他们想和金庸《碧血剑》里的袁承志一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找个小岛做化外之民。田横此时的基本立场是,不再组织反抗刘邦的行动,对新朝表示尊重,但不愿意完全臣服,想搞个特区或者是联邦共和国。可惜,大一统的观念已经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田横注定是个悲剧,但悲剧指数有多高,还要看他们的表演。
  田横先是推辞说,我煮了你的高参郦食其先生,他的弟弟郦商是大汉的功臣和有手握兵权武将,所以,我们只想在岛上做一个治下的小老百姓。刘邦下了诏令,齐王回归了,谁敢动他一根汗毛,诛全族。
  刘邦再派人宣讲政策:归附了,齐王及以下高干都有职务安排,最差也是政协委员;不归附,我们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田横看赖皮政策不灵,只好带着两个随从,踏上本土去见刘邦。《田横五百士》画的就是田横带两名随从离开海岛与部下告别的那一刻。到了离洛阳三十里的时候,田横自杀了,他的遗言是:“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
  田横绝对是个狠人,深知刘邦的心事,你不就是怕我不服搞搞震吗?我把脑袋割下来,让你彻底放心!刘邦曾有过用假人头骗陈馀的事儿,田横自然知道,所以砍一个新鲜的原版头颅给刘邦,什么叫毅然决然?田横做的就是。
  田横之死,有不愿苟活之意,也有为余部求生之义,但他可能也没想到,他的五百余部,也不愿独活,也全部自杀追随他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