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秋我做主——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第38节作者:
海棠栖露 日期:2015-03-15 10:23:45
第十章 翻盘(一)
郑厉公之所以能够推倒兄长郑昭公,宋庄公和祭足都居功至伟。
对于郑厉公来说,宋国方面和祭足的相互关系很微妙,他们之间保持协作固然构成了郑国本届政府维持运转的两个支撑点,他们之间保持一种势均力敌的对立,其实也是郑厉公寻找战略平衡、巩固个人地位的一个上佳切入点。
协作的观点很好理解,若非宋国和祭足前拉后推、里应外合,郑厉公根本不可能被非正常提拔;而且郑厉公即位后,仍旧需要宋国和祭足继续给予其外交和内政上的支持。
要理解对立的观点,则需动动脑筋。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宋国不是无条件地顶郑厉公。在利用特殊的亲缘关系扶助郑厉公上台后,宋国的终极目的是由宋国引领宋、郑未来的合作关系,宋国为主,郑国为辅。
其次我们应当知道,祭足也不是死心塌地要为郑厉公效忠。以祭足遂行废立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典型的权臣,有独立的思想,有果敢的作风,也有左右郑国政局的能力。他扶立郑厉公,并不是因为爱戴郑厉公本人,而是为了顺应郑、宋友好大局,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掌握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就不难推导,如果郑、宋关系向好,也就是说宋国支持郑厉公,那么祭足也会有尽心辅佐郑厉公的动力;如果郑、宋关系交恶,也就是说宋国为难郑厉公,那么祭足支持郑厉公的热情就会消退,专断独行的思维势必抬头。
上一节课说到,宋国疯狂地向郑国责贿,导致郑国和宋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这意味着郑厉公断绝了维系其个人地位的一个支撑点。
那这种情况又会引发什么后果呢?同学们只需站起来,然后随便抬起一只脚就能体会到,人的重心全部压在了落地的那只脚上。
(失去平衡的后果,就是毫无悬念地摔倒)
同理,郑厉公现在只能完全依靠祭足来主持大局了。祭足本就是郑国资历、能力和威望等各方面都无人能及的重臣,值此国家多事之秋,客观上需要他站出来一力承当,他当然责无旁贷,而且也非他莫属。
只是当祭足的权势进一步放大到某种程度后,郑厉公反过来又会感到惶恐不安。因为他觉得,郑国名义上的君主虽然还是他郑突,但实际上的君主,似乎已成了祭足。
郑厉公对这种错位的迷茫与纠结,如果套用那句“反腐亡党,不反腐则亡国”的谣言,可以表述为“重用祭足亡君位,不重用祭足则亡郑国”。
在长久的自抑和煎熬后,郑厉公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施计铲除祭足。
郑厉公的这种想法在专制社会统治者中常见不鲜,他们往往认为,如果不能保有自己的绝对权力,那么失去权位与失去国家并没有区别。
日期:2015-03-15 22:10:22
不好意思,海棠刚刚才把家里的事安顿好,让各位久等了,这就更新。
PS:楚国大将军能把小贝那么潇洒的摔姿想象成旺财行方便之事,海棠表示十分钦佩。
日期:2015-03-15 22:18:46
第十章 翻盘(二)
郑厉公的盘算是收买祭足的女婿雍纠,然后让雍纠想办法行刺。这个思路很务实。祭足在郑国经营多年,身居首辅,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如果谁想跟他明火执仗地对着干,那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若想在郑国弄死祭足,基本上只有三种可能的途径。
一是无所不能的棒国先民(那时丫还住在帕米尔高原)发射火箭失败,残骸从250米高空坠落,恰好掉进郑国,并且砸中祭足。
(棒国92年出版的教科书说:棒民族的祖先在公元前8000年从帕米尔高原远涉迁移到了半岛,途中催醒了满洲的”红山文明”,哺育了中原的”黄河文明”,棒人并在公元前7000东渡倭国,创造了倭国文明…)
二是无所不能的棒国先民不甘心失败,再次发射,结果再次失败,又掉在了祭足的脑袋上(为什么我要说又呢)。
三是策反祭足身边的人,让他们自然穿越祭足的外层防御,到内线突然下手。
雍纠的办法,则是到郊外宴请祭足,然后伺机杀之。这个主意也很棒,寻欢作乐的时候,人的防范意识往往比较涣散,要是一通猫尿把祭足灌醉,那就能任君摆布,想怎么玩都行。
可有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郑厉公和雍纠把能考虑到的因素基本都考虑到了,唯独没有考虑一点,那就是天意。
谋杀头号权臣外加自己的岳父,对于雍纠来说显然压力不小,以致于晚上睡觉时竟然不知不觉说梦话泄露了天机,而当晚在他床上轮值的女人,不偏不倚正是祭足的女儿雍姬。
雍姬内心里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现在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将刺杀计划报告祭足,然后祭足提前反制雍纠;二是不将刺杀计划报告祭足,然后雍纠的计划顺利得逞。
总之,无论作何选择,雍姬必须舍弃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中的一个,要么是老爸,要么是老公。
思虑良久,雍姬依然拿不定主意,于是和她的母亲展开了下面这段对话。
雍姬问:“父与夫孰亲?”
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言下之意,老爸只有一个,死了就没了;老公却难说,死了还能再找。
雍姬如醍醐灌顶,赶紧对祭足说:“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
祭足闻言大惊,立即派人将雍纠处死,并陈尸于“周氏之汪”(字面意思是“周家的池塘”)。
郑厉公见计谋败露,深恐累及自身,只好逃奔蔡国。临行前,他捞起雍纠的尸体放在自己的马车上,怀着复杂的心情仰天长啸:“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日期:2015-03-15 23:53:25
第十章 翻盘(三)
郑厉公奔蔡,发生在公元前697年夏,这是四年来第二位跑路的郑国君主。
这种频度的政变,对郑国的摧残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后续事件就是,郑厉公前脚刚走,公元前712年被郑国瓜分的许国(郑庄公将许城一分为二,其东以许庄公之弟许桓公君之,其西以郑大夫公孙获领之),后脚就得以全部恢复。
不过,郑国的噩梦并未就此终结,在未来的一段日子里,郑国的政变将会更加剧烈,到时候就不仅仅是跑路的程度了。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郑厉公之后,谁来当郑国的国君。
6月22日,答案揭晓,继任的国君是、是、竟然是郑厉公的前任,郑昭公。没错,《史记》上白纸黑字地写着:“祭足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复入郑,即位”。
郑昭公以前是被祭足赶跑的,现在又被祭足迎了回来,这个转折有点诡异,老师也想不明白,但它起码证明了祭足在郑国翻云覆雨的能力。
更加诡异的是,被卫国收容的郑昭公复位后,卫国转而又支持逃奔到蔡国的郑厉公反攻郑昭公。显然对于卫国来说,收容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必须是郑国当局的反对派。
你说卫国没原则吧,它的原则还不是一般的坚定。
当年秋,郑国大邑栎地发生哗变,邑委书记兼邑军区第一政委檀伯被当地人所杀,然后郑厉公迅速占据了栎地,瞧他那轻车快马的架势,要说他不是害死檀伯的主谋之一,实在叫人难以相信。
冬季,鲁桓公、宋庄公、卫宣公和陈庄公在袲地会见,准备合兵攻打郑国,送郑厉公复位。后因战事不顺,联军撤回。
说撤回也不尽然,因为宋庄公尽释前嫌,给郑厉公调拨了许多人马,助他固守栎地。所以郑昭公也拿郑厉公没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割据一方。
令郑国执政当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厉公在栎地这一扎就是十八年,前后熬死了三位郑国君主,最后竟然还得以衣锦还乡。
也就是说,在这十八年里,栎地相当于一个郑国小朝廷,在周边反郑势力的干涉下,郑国已经处于实质性的分裂状态。这是郑国持续衰落的又一个明证。
公元前696年春,鲁桓公、宋庄公、卫宣公和蔡桓侯在曹国会晤,并于夏季合兵伐郑,昔日的春秋小霸王似乎成了人尽可欺的小角色。
不过到了这年冬天,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稍微有所回转。
回转的原因不是郑国率先掌握了原子『弹』,也不是周边国家对削弱郑国集体丧失了兴趣,而是国际社会冒出了新的热点——卫国的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泄发动政变,立卫宣公的儿子黔牟为君,卫惠公逃往齐国。
卫惠公是齐襄公的外甥,所以齐襄公觉得卫国那帮左左右右的公子非但搞得他老是分辨不清到底谁是谁,而且冒犯卫惠公等于就是没把堂堂齐国放在眼里,这岂不是反了?
公元前695年春,齐襄公、鲁桓公和纪哀侯在黄地结盟,商讨攻打卫国的事宜。鲁桓公则顺带想促成齐、纪交好(当然这只是鲁国的一厢情愿。但齐国为了扩充攻打卫国的阵容,当时虚情假意地应付了鲁国一番)。
本来呢,这是郑国难得的喘息之机,卫国自顾不暇,鲁国的注意力也被齐国牵向了卫国,郑昭公正好可以抓紧时间拔除栎地的那颗钉子。可不成想,当年10月22日,郑国又发生了政变,这一次,终于死人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