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黄巾大暴走(三国中平元年)》
第17节作者:
我狂我故 若是加上《三国演义》上所讲张角为落第秀才来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髓,佛、道、儒三者成功融合为一体。
佛教传入中国,据说是在西汉时期,很有可能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到东汉年间已经十分盛行,东汉的第二个皇帝汉明帝刘庄还特意建造了白马寺,安置从印度而来的两位高僧。
经过皇族的大力推销,百姓们也很快地接受了这一嗜好。
张角看到其可利用之处,便好好地使用一番,对外宣称弥勒佛再世,天下将有变。
道教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产物,它却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就连他的定义,也是在北魏时期的著名道士寇谦之的理论支持下,才有结论。
虚无缥缈的老庄哲学,是它的起源。
这道家学派的学说,衍生出一批想以炼丹致富或求长生不老的方外人士,这个神秘人群,人们称之为“方士”。
方士的追求,过于高不可攀,或是不切实际,他们之中又分化出一部分专以念咒画符的人,在全国的各地乡村城市间转悠着,以博得一个清静无为的好名声。
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道教也在形成中。
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当然要属那个与孔子家族齐肩的天师家族的第一代领袖人物、神秘道士张道陵。
张道陵的传奇完全可以写上一部玄幻小说,他的著名事迹,经后人的渲染,已经神到不能再神的地步。
日期:2014-02-24 14:07:15
传教
据传说他曾经在四川鹤鸣山上修道,在那里以符咒为人消灾解难,治病祈祷,他对外宣称的名号是“太平道”,因为他的门徒想要跟着他混时,必须缴纳“五斗米”,做为学费,因而一般人都称其为“五斗米道”。
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称呼,是记载在正史上的官方称呼,“米贼”。
连神通广大的张道陵,都不会知道,多年以后,他将有一个十分出名的孙子,虽然没有他那般呼风唤雨的神话本领,却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风云人物。
也正是这孙子的不予余力推荐,张道陵同志将会被推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太平道”在当时应算得上是一个热门组织,江东著名道士于吉平常捣鼓着的就是这个道,汉中的张修也好这道道,张角拿他来做宣传也就属于很正常的事。
张角的太平道的行事方法,以现在有些偏僻乡村被称为“大师”的神棍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先是拿着九节杖为前来求医的病人祝福祈祷,教导病人叩头思过,检讨自己所犯的错误,类似于西方人在教堂里向神父忏悔般,只是少了个以避隐私的房子,接着是一尘不变的老五套,念咒,画符,烧符,喷水,赐饮,这好似催眠或似魔术的把戏,很容易让人喝下那碗脏不拉几的符水。
个人估计,符水里面可能放有某种从山上采下来的中草药,因而也真有因此而治愈的,所以,他的信徒有增无减。
如果治愈不好,那又怎么办呢?
他们自有一套完美的说词,古往今来,众多的宗教组织领袖说的也往往都是这话,总结起来,四个字:
“有诚则灵。”
张角的魅力,真是很大。
史书上说,有些信徒变卖了家产,长途跋涉,就是为了见他们一面,就如现在的小女生追星般,前往投奔他们的信徒,将道路给堵塞,比起北京城的塞车来还要过头,因此而病死在路上的人数以万计。
愚蠢的郡、县的官员们根本不了解张角兄弟的真实意图,还以为他是在劝民向善,因此被百姓们拥戴。
这当然是夸张之词,但也反映出当时的一部分事实情况。
张角是当之无愧的那个时代的天皇巨星。
在他的这支庞大队伍里,还有几个混入上层的名流,比如说皇帝身边的中常侍封谞与徐奉,可见其渗透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当然,朝廷中也有看出情形不对的头脑清醒人士,司徒杨赐是一个,司徒掾(秘书性质)刘陶也是一个。
日期:2014-02-24 14:59:14
不能实行的好建议
杨赐不是等闲人物,他的家世当得上“名门望族”四字,即使与“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相比,也一点也不逊色。
从他的祖父杨震开始,直至他,三个年代的人都曾经在司空、司徒、太尉这“朝廷三公”的位置上历练过,虽然没啥多大成就,总也算得上时京城里的腕儿,谁都得给个三分面子。
他还有一个知名孙子,曾在曹操那里工作过,在传说故事里,这孙子,比他还有名。
杨赐是士大夫阶层的一员,自有其一番傲骨存在,因家世的显赫,在仕途上他也没吃过很大的亏,沉沉浮浮间,三公的位置让他做了个遍,在任上虽没给国家做多大贡献,积极上言,给皇帝开展说服教育还是蛮多的。
皇帝虽然不听他的,也不怎么讨厌他,倒是他的士人身份,及不合作态度,让宦官集团很不爽,将其定性为“党人”而免除职位。
不过,这点小风浪很快着就过去,没过多久,杨赐便重新回到朝廷任职。
黄巾准备闹腾的前一年,正在司徒任上的杨赐,便看出张角等人的花花肠子,于是,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上书的形式。
他的奏章的大意是这样的:
“张角这些人,欺瞒百姓,形势恶劣,虽然受到国家赦免,仍旧不知道悔改,而且还越闹越大,其势力的扩展不容乐观。现在如果派州郡政府前去搜捕缉拿,恐怕会引起很大的骚乱,场面难以控制,也有可能激化他们的强烈反应。”
这是事实,动乱产生的原因,很多都是上层的处理不当,要想解决方法,不能蛮干,需要的是实干加上点巧劲。
切实可行的办法,杨赐接下来做了详细说明:
“我们政府应督促刺史、州长这些高级干部,在流民中开展全面调查,按他们的原户籍所在地,将他们遣送回自个家里,用以削弱张角党众的有生力量,然后就是诛杀他们的首脑人物。”
杨赐这招毒啊!
他找到了关键问题所在,张角因流民的存在而壮大。
先是对根基进行铲除,没有了吸取大地的养分的媒介,张角将变为光杆司令,然后对其主体进行休整,循序渐进,慢慢解决,不用费很大的力,将事件在悄无声息中平息掉。
方法很对,但难以实行,最终只会沦落成“百无一用”的书生之见。
史书上将这件事的未能成行,主要原因归结于杨赐去职,奏章滞留宫中而未经皇帝法眼的观赏,最终陨落。
我不敢苟同。
且不说灵帝即使看到这份奏章能否实行,从其以往的表现来看,那可能性已到达微乎可微的机率,且不说宦官们的弄权舞弊,从中作梗,且不说官员们的贪暴难改,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事准则,单说这流民,便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流民,是东汉王朝本身制度腐败的产物,若要根治,必须对制度本身进行伤筋动骨的治疗,这也必将涉及到很多人的既得利益。
制度的更改,往往是改朝换代的信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