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黄巾大暴走(三国中平元年)》
第22节

作者: 我狂我故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事实,正如卢植所料的发展,不久之后,外戚与宦官,掺杂了士大夫的第五回合交锋打响,大将军窦武得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大封赏——死亡。
  此时的卢植,依然还是布衣一身,可对朝廷格局的清醒认识,为他的声誉扩大了市场。
  也许是在这段时间吧,卢植招收了两名将来大名鼎鼎的学生。
  这两人后来都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其中的一位还当上了皇帝,在民间比他的老师还要有声望。
  日期:2014-02-25 18:27:20
  志同道合
  卢植再也不是一个固守书斋的学者,外面的世界再招手。
  经过了几次故作清高式的士大夫惯有的常例“州郡征辟不就”后,卢植迎来第一次身份转变,入征为博士。

  这里的“博士”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不同,这是一种官名,如要追溯源头,可以到那个烽火四起的战国年代,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保管、整理文献档案,搞些编撰著述,顺便给学生上上课,汉武帝时,专设了五经博士,专门传授儒家经学。
  卢植坐上这职位,用今天的话来说,正好是专业对口。
  他在这位置上,兢兢业业地做了九年,虽没有多大的成就,在朝廷中也建起了不少的人望与人脉关系。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九江地方上的蛮夷人士,不太安分,起来搞分裂国家事业的运动。

  众望所归下,朝廷中人觉得卢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是前去制止这一恶劣行为的不二人选,因而博士卢植成为了九江太守卢植。
  闹革命的蛮夷兄弟,实在太给面子,等到卢植一去,还未打上几仗,纷纷缴械投降,还不带一句反对意见的。
  一帆风顺的卢植,一帆风顺的平定了小小骚动,为他的一帆风顺的仕途,提供着一帆风顺的便利条件。
  可命运就像是一场巨帆难以承受的狂风,将这一帆风顺的生活改变。
  疾病的突袭,让卢植终止了政治之路,只得辞去官职,回到家里,好好休养。
  这当然只是暂时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扛过这一关,等待你的将是更明媚的春天。
  归家的卢植,并不寂寞,闭门做起了学问,《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因此而生。

  卢植也曾向皇帝上书,提着各种有利国家前途的各项建议,他始终难忘那个朝思暮想的朝堂。
  就在这时,蛮夷兄弟们又一次帮了他的忙。
  南夷人士乘着国家制度的衰弱、官员们的昏庸无能的大好形势,大肆闹腾起来,朝廷想着卢植当年在九江的表现,任命他为庐江太守。
  卢植到任后,未曾采取雷霆手段,只是“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
  如此,相安无事,一年只后,卢植被朝廷召回,征拜为议郎,与他心目中的同道们马日磾、蔡邕、杨彪等,汇聚于中央的藏书之地东观,校对《五经》,补续《汉记》。
  马日磾是马融的的孙子,老师的自家亲戚显得格外亲切;蔡邕是一代大家,文学、经史、音律,书法无一样不精通;杨彪是太尉杨赐的儿子,出身名门,学识也不赖。
  一帮志同道合、又是同一水平的人,在一起合作,那是何等惬意的事。
  日期:2014-02-25 19:36:16
  提升
  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文化方面的小打小闹,在年轻皇帝的眼中,并非是“急务”,找个随便人办也行,卢植是可以派大用场的人,于是,卢议郎又一次得到提升。
  先是侍中,即负责皇帝生活得近臣,后迁为尚书,即皇帝的政治秘书。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各种异常现象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东汉王朝的路快要走到了尽头。

  按耐不住胸中激情的卢植,为尽好、只是尽好一个臣子所应有的本分,再次上书,向朝廷提出“八条”变革方案,以挽救汉王朝的没落。
  玩乐智商极高的汉灵帝刘宏,似乎生来对汉王朝有着极大的仇恨,凡是一切有利于汉王朝的建议,都会被他做为无用的物品,完全丢弃,怎么会体验到其中的一片良苦用心。
  所有诚意,都化为易散的云雾。
  在其后的几年内,人们再也看不到卢植的身影存在。

  也许是心灰意冷的缘故。
  直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的势头过于猛烈,卢植再一次被推上前台,再一次由文官变为武职,再一次出征在讨伐“叛逆”的路上。
  这一次等待着他的,再也不是美好的仕途,却是天大的冤屈。
  日期:2014-02-25 20:42:09
  大外戚
  先让黄巾兄弟们闹腾着,三大指挥官也正在行进的路程上,咱便来谈谈朝廷的事。

  当后然在成都坐稳了龙庭的刘备与他的第二把手诸葛亮,每每谈到东汉政治败坏的无可挽救,所联想到的便是桓、灵二帝。
  这二位老兄,别的本事没有,祸害天下的能力,却是汉朝史上最强,有了这两位国宝级人物的下凡,东汉王朝也只能被玩残的份。
  虽说是汉朝刘家的正统血脉,他们却是以汉朝掘墓人的形象出现,他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向一个方向转移——汉王朝的毁灭。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汉王朝的冤家对头,生来就是与汉王朝有着深仇大恨,竭尽全力着将之置之死地而后快。
  汉桓帝刘志登上皇位是一种偶然。
  这位东汉王朝的第十位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十六岁,是外戚梁冀为更好把持朝政的必然产物。
  他是梁冀所立三个皇帝中的最后一个,前任汉质帝刘缵因一句未经思量的肺腑之言而被梁冀送上天庭,皇帝人选不可避免地又一次成为外戚豪族议程上的重中之重。
  朝廷中的大臣们,以李固(还将出现)为主要代表,将人选瞄准了清河王刘蒜。
  可有些人却不同意,比如说那个有个赫赫大名的“孙子”而享有“无上荣誉”的曹腾。

  以曹腾而言,表面上拒绝的理由可以找出很多个,实际上却只是一个,刘蒜对曾经对曹腾不太恭敬。
  宦官们很担心这样的人物,要是上了台,往后的日子,必将不会过得很惬意。
  刘志本身也有他的优势所在,他已经继承了父亲蠡吾侯刘翼的爵位,梁太后还有心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而在这当口上,很巧地汉质帝刘缵驾崩了。
  曹腾乘着这机会,便对梁冀开展了游说工作,梁冀也很上道,本来也有这个想法,只是尚未拍板确定。
  只不过是屁大点的小孩,又是亲戚,很容易掌控。
  于是,他就迎立了刘志作为东汉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梁冀从未想到过,这一他眼中的小孩,最终会长大,最终会将他梁氏家族的所有一切都葬送掉。
  所以,作为一个有迎立之功的权臣,他极尽嚣张之能事,这天下似乎只有它想不到的事,还没有他所不能干的事。
  他累积封邑三万户,直超过汉代封侯的界限;他所受到的待遇是当年汉朝元勋加起来的总和;他将朝廷的贡品选好的往家搬,剩下的才进入皇宫;他可以随意任命朝廷官员,想升便升,想杀便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