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42节作者:
锐圆 日期:2007-2-13 15:58:07
【一七六】这个女人不寻常
上之击陈豨也,征兵于梁;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上怒,使人让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太仆得罪,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遂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汉纪四太祖高皇帝下九年(乙巳,公元前196年)
司马迁把吕后列入“本纪”,享受帝王待遇,是有眼光和历史感的。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掌握帝王权力的女政治家。她的出现,当然给后世有同样机遇和能力的女人提供了范式。
文革期间,吕后是伟大的女法家,备受褒扬,特别在继承刘邦革命遗志方面做得无比出色。可以想得见,江青是想以吕后为榜样继续进步的。毛泽东晚年也常以刘邦自况,他让华国锋读汉初的这段历史,并称赞他“厚重少文”。粉碎四人帮后,有部话剧叫《大风歌》,历史是真的契合,还是人们非要让历史契合,大汉朝和新中国在当时狠狠地类比了一把。影射史学发展到赤裸裸地比附,让人感觉到2000年没有什么长进。
吕后嫁给了家境不如自己娘家的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在刘邦造反后,在楚军中做过俘虏或者人质,这些资历是政治家的资本。在苏区扛过枪和在白区坐过牢,都是资本。“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佐定天下,这就与一般的后宫领袖不同,所以,刘邦虽不喜太子,但终不能废,足见吕后的影响力。上面说到的周昌曾当面反对刘邦废立太子,“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既罢,见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知道好歹,以皇后身份能够给臣子下跪,这一条,江青没学会。
吕后在刘邦晚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清除刘邦的两大重臣或两大盟友,一个韩信,一个是彭越。诛韩信不请上命即为之,可见吕后心机之深。吕后知道刘邦后来厌烦韩信,也知道刘邦终究不好意思亲自动手,所以当有人告发韩信串通陈豨谋反时,吕后非常果断地擒杀韩信。按照常情,韩信本来没有造反的行动,地位又这么重要,抓起来等刘邦回来审问才对,但吕后知道留个活韩信反而让刘邦不好处理,所以果断杀之,这里面有为夫君分谤的用心。刘邦回来发现韩信被K掉了,反应是“且喜且怜之”,“喜”在“怜”前,“喜”比“怜”多,足见吕后预料不差。
彭越一时没侍侯好皇帝,梁王是做不成了,皇帝要挑毛病,任谁也躲不过。彭越被贬为庶人,发配四川,已经算倒霉了,但更倒霉的事是碰到吕后,彭越还以为见着老板娘,有了申诉的机会,谁想到吕后不动声色,把彭越带回长安,重新回锅了一把,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关奏请族之,上可其奏。夷越三族,枭越首洛阳。”
吕后带回彭越,向老公指出:“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不知刘邦当时内心有没有自叹弗如。
日期:2007-2-14 12:14:01
【一七七】文武之道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汉纪四太祖高皇帝下九年(乙巳,公元前196年)
这个问题,天涯诸友已经讨论半天了。本哥哥没有更多的材料,也没有更高的见识,随便就这个话题聊聊。
《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时,引用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只要毛泽东引用过的经典,中国人民都熟悉。小时候,很自然把“文武”理解为一手笔杆子,一手枪杆子,这么理解也确实能铆上,后来知道所谓“文武”,乃周文王他周武王,《封神演义》里这两位哥哥都非常高大全,他们和反动的纣王一个文斗,一个武斗,也不能怨我们红小兵理解有误。
文斗武斗是对立统一,文王武王是对立统一,张和弛也是对立统一,马上马下,逆取顺守,王道霸道,文治武功……按照老人家的矛盾论,都是对立统一。按中国的阴阳说,都是阴阳衍生万物。“两分法”、“矛盾论”落实地政治上,说是宽与严,文与武,张与弛,王道与霸道的掌握,两种不同的理念、手段在实际运用上,有时间的差异,比如太祖时严,邓公时宽,也有空间上的差异,比如对外宽,对内严等等。这些政治经验是从中国治乱交替不息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
文武之道,对应的问题就是用善政争取民心还是用武力镇压反叛。这些问题,作纯粹的讨论似乎讨论不出来结果,你举得一个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例子,马上有人会举一个暴力统治成功的例子,何况在现实中,枪口旁边一定有高音喇叭,以德服人后面一定藏着一把雪亮的钢刀,没有人能做出准确的量化分析,特别是对历史问题,许多信息和细节都在历史记录和传播中衰减了,消失了,留下的多是几条干枯的技条,更是没有办法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来认定民心重要还是武力重要。这样说不是在宣传“历史的不可知论”,或者虚无主义,人类历史确实像数学中的“无理数”,既难以精准预见,也难以准确概括。否则,社会根本不用养活那么多人文历史学家,搞几本《关于XX历史问题的决议》,大家岂不一劳永逸。
在分析中国历史时,一定不要忘记书写这部历史的人是中国人。中国人逆来顺受,心肠软,耳朵也软,只要有口饭吃,只要还能生儿育女,什么苦都能吃,什么不公都能忍受,只有在所有活路都被堵死的情况下,才会铤而走险,豁出来一拼。这样的民族性,对于胡萝卜和大棒都有恰如其分的反应。刘少奇曾在“三年自然灾害”后感叹,中国人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民。他临死的时候又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来写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厘清他先后讲的“人民”有没有不同。
人民只有运气,没有权力,运气好,遇到的是有道明君;运气差摊上的是无道昏君或暴君。有皇帝的历史大抵可以如是观。皇帝没有了以后,诞生许多党派,他们从理论上或公开的宣传上抛弃了君权神授,承认权力来源于人民,于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除了能够量化民心的方式,包括武力的方式,争取到了人民的授权。至于这个授权有多久,有没有附加条件,这不这么多年来,大伙都在慢慢商量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