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13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以上可知,坑儒其实被活埋的是方士而不是儒生,方士和儒生有着本质的不同。方士即有方之士,用现在话说就是持有方术的人,是后来道士的初级版。方士的起源很早,在上古时代的传说中就有篯铿、容成、西王母、素女等,到了战国末年齐威宣王时候,在燕、齐一带濒海地区这些人便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传授系统,《史记》中将他们叫做“方仙道”。方士他们的中心思想和最终目的就是想通过服食、炼丹等一系列的修炼来达到长生不老。他们既有自己独特的方术,必然也合参有其他诸家的思想如儒家、道家、医家等,可以说他们是最早的养生学家、制药学家、化学家。如儒生他们是纯粹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从小是以孔子为恩师,学的是孔孟之道,讲的是仁义之礼。

  所以有人建议以后教科书要写这段历史时应该将“焚书坑儒”改为“焚诗书坑术士”,笔者认为是非常准确的。
  日期:2014-02-27 16:32:37
  011 兔死狗烹——军事奇才韩信的“谋反”之路

  说道淮阴侯韩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是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曾帮助高祖刘邦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军事奇才。后人评价“言兵莫过于孙武,带兵莫过于韩信”,就是在当时的西汉初年,世人也早赞其为“国士无双”,“过高无二,略无出世”。韩信也保留着当时的两项世界纪录:第一,他是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第二,他是西汉开国后被杀的第一个功臣。看到这两项纪录真叫我们心里不是滋味儿,而且韩信的死事多蹊跷,他所谓的谋反真叫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韩信(公元前230—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出生贫穷品行也不是特别好,不能被推选为小吏,而且也没有做生意经商的头脑,没钱生活啊,只能到处蹭吃蹭喝,他一开始一直赖在一个南昌亭长家里不走,后来那亭长的老婆发话了,老婆的话是不能不听的,不听是要吃口头的,没办法亭长只能将其扫地出门。
  富贵之人总有上天眷恋,韩信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位洗絮的漂母,为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韩信以一饭之恩。韩信当时就承诺,如果他日自己飞黄腾达,一定以千金报之。韩信整天无所事事,成天在大街上瞎晃悠,街上有个少年屠夫就取笑韩信,说您们看看他,人长得倒是高大,又喜好带刀剑,其实根本就是个胆小鬼。其实那时候佩戴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说明韩信是“士”。古代贵族分为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前三个都有自己的封邑、领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们都拥有大小不同的不动产,而莫等贵族“士”是没有这些的,所以后来说“士、农、工、商”,“士”又成为平民中的最高等,因为其实“士”与平民毫无区别,甚至像我们的韩信过的日子比平民还不如,他们多的只是一个没有实际用处的贵族头衔罢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虽然已经沦为一个非常破落的社会底层人员,但是他心中自己是贵族的傲气没有丧失,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配得上自己与生俱来的这个身份,配得上自己腰间的那柄长剑。所以面对那个小屠夫随即又来的侮辱,要么用手中的剑将其刺死,要么从他的胯下钻过去时,韩信仔细打量了那人一番,心中默想: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现在自己还留着一口气,将来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今天如果负气将那人刺死,徒一时之快,将受一世之罪,再无翻盘的可能。结果韩信毫不犹豫的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引得满大街的人哄堂大笑,那些鄙陋的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适时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各路抗秦大军纷纷起义。当时项梁的军队正渡过淮水向西作战,韩信由此加入项梁的起义军,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死后,又改归了项羽,项羽让韩信做了郎中,就相当于警卫员,韩信几次向项羽出谋划策提建议,项羽都不用。再后来韩信又改归了汉王刘邦,刘邦让其做了“连敖”,就是管接待的小官。一次因为犯了事儿,连坐杀头,在韩信前面已经斩首了是十三个人,轮到韩信了,韩信仰天长叹,正好看到夏侯婴(刘邦的御用车夫司机),就说,“汉王想要夺得天下么?那怎么就斩杀壮士呢?!”夏侯婴就免了罪,与韩信交谈,觉得此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十分欣赏,将其推荐给刘邦,刘邦遂拜韩信为治栗都尉,刘邦还没感受到韩信的小宇宙。

  后来韩信也常与萧何对话,萧何也是欣赏之极,当时刘邦手下许多士兵都逃跑,韩信心思这里也没人重用自己,也随大流一并跟着跑了。萧何听说后,二话不说,将其追回,这就是京剧舞台上著名的桥段《萧何月下追韩信》。将韩信追回后,萧何又给刘邦做思想工作,认为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刘邦想要一统天下,那此人必能助一臂之力,但是现在就算要韩信做将军,人家也未必肯接受。刘邦什么人,会不懂萧何的言下之意,既然不同意做将军,那就做大将军!于是刘邦选定良辰吉日,自己沐浴更衣,焚香斋戒,登台拜将,拜韩信为大将军。

  礼毕,刘邦对韩信说,“萧何多次在我面前说到你,那么你有什么计策要教给我的啊?”韩信先谦虚了一番,然后完成了一段堪称完美的回答,首先他陈述了三点,第一,此刻最大的敌人是项羽;第二,论勇敢、强悍、兵力、仁义等总体实力我们也不如项王;第三,项羽是可以打败的。接着韩信用自己曾经在项羽手下当差的亲身经历和现在项羽的所作所为来用力的论证了自己的结论,其中韩信概括项羽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个人觉得是非常准确的,笔者自认为项羽最后的悲剧也正是由于这八个字。刘邦听罢,大喜过望,觉得相见恨晚,立刻采纳韩信的建议,部署兵力。

  就这样韩信正式步入汉王阵营,先帮助汉王暗度陈仓,攻下魏国,河南王、韩王、殷王相继投降。但是后来刘邦联合齐王、赵王攻打楚国,打到彭城,兵败。韩信收拾溃散的人马与刘邦相应与荥阳,得知刘邦兵败,各诸侯国相继叛变,与项羽交好。刘邦封韩信为左丞相,带领人马一个个去收拾一下,韩信也不负众望,先后攻下魏国、代国。后来又和张耳出兵伐赵,赵国大将陈馀是个书呆子,没有听从手下著名军事专家李左车焚其粮草、断其后路的建议,结果韩信在井陉口大败赵军,陈馀被杀,活捉赵王赵歇,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背水一战”。

  攻下赵国,韩信没有杀掉李左车,礼贤下士,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攻下燕国、齐国。李左车给出自己的建议,通过恐吓威胁的方式,先给燕国修书一封,燕国弱小,现在韩信的士兵又在势头上,必定开城投降,再用同样的方式对待齐国,兵不血刃,两下两国。韩信非常欣赏,决定就用此计。但是刘邦哪里知道,他假扮使者趁韩信张耳睡觉之时夺走韩信的帅印,重新分配兵马,并命令韩信即刻启程,攻下齐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