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伏虎场上》
第5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杨老汉晚上没得事做,就索性搬到牛棚来住了,据他说,是为了24小时保护集体财产。他这本来算是扯淡的一句话,让公社的电影放映员高斯均听说了,这小子正在狂热地练习写作,已经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小报《嘉陵江》上发表过一首《丰收歌》了,全诗共六行,兹录于此:

  《丰收歌》
  伏虎公社社员:高斯均
  星如豆,
  月如钩。
  半夜公鸡啼,
  喜鹊闹枝头,
  红旗挥舞镰刀唱,
  是丰收!
  虽然诗很短,但据文化馆的雍干事说,从诗的角度看,已经许多年没有读过这么好的诗了;诗歌贵在有诗意,要因灵感而催生,不能满篇都是政治口号。高斯均很快听到了雍干事的评价,他激动得三天三夜没有睡踏实;第四天清早,利用进城去电影公司换新片子《列宁在1918》(其实还是是老片子) 的机会,专门去文化馆拜访了雍干事。
  两个人在县文化馆庄重地见了面,就像列宁在百忙中会见了押运粮食的瓦西里,还说了一句名言一样。列宁的名言,广为传播,他曾鼓励饿得晕过去了的瓦西里说:“瓦西里同志,困难是暂时的,粮食会有的,面包也是会有的!”这几句话在十来年前食堂下户时期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虽然中国人民很多到死也没见过面包。
  我们伏虎场的瓦西里高斯均从文化馆回来,就正式开始忧国忧民了,他时而慷慨激昂,像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激情;时而又忧心忡忡,做出茶不思饭不想的表情,处处心不在焉,搞得放露天电影时烧了好几次胶片,要停下来接带子 。每当这时,我爹何二刀他们那一帮流着鼻涕的小孩就会大叫:“高斯均,挨球!高斯均,挨球!高斯均,挨球 !”大人们反正看的也是白银幕,屁也没有,这时就观看小孩们的表演了,都说:“这些娃儿才精灵呢,高斯均,真的该挨球!列宁这么伟大的领袖,他还敢烧带子------”

  日期:2014-11-11 18:18:42

  高瓦西里是绝对不敢也不会烧列宁的带子的,但那个发电机实在是功率不够,有时发着电就像人在负重爬坡,上气不接下气,随时都有断气的危险,所以电影放映途中,烧了灯泡、烧了带子的故障,一晚上总要发生数次,别说观众不耐烦,他自己都不耐烦了,嘴里骂骂咧咧地赶快修理完发电机,再来修理灯泡;修完灯泡,再来接带子。
  奇怪的是,虽然我爹他们一直在起哄、在骂,可是全场的观众没有一个走了的;即使走到旁边去屙了屎尿,还是要回来坚持等着看下文。如果诸君以为他们真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据说有的人看过十几遍了。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我爹何二刀现在经常对我们(所谓“我们”,就是我妈和我)说。
  “你看现在的电视剧,换台比翻菜谱还快;再好看的电视,一到广告时间都去厕所了;再精彩的片子,你们都记不住它们的台词。所以,经典死了。”

  “我们”面面相觑,不是不知道说什么,而是懒得和他说。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就反抗他说:“何叫兽,你可以当经济学的砖家,你预测房价要跌,实际上已经连涨十几年了;你千万不要谈文化现象,这个一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才在谈的。”
  我爹何二刀听完何三刀的高论,只好呵呵一笑,他还以为我在恭维他;实际上,我只是比他当年想搞枪跟他爹何一刀决斗的念头,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我爹何二刀在一个黄昏,放学后还真和几个小朋友去参观过那个大名鼎鼎的真正牛棚。那时候,苦于不是随时能找到灵感的高瓦西里听说了养牛汉老杨的“宣言”(当然,老杨的内心独白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通过旁白的形式放了出来,所以高瓦西里是听不到的),眼睛一亮,心想诗歌并不是文学的全部,再说诗歌的这个灵感特别难弄,它不像女人要想怀孕,只要你做了,就可能会有;灵感这东西你打她骂她宠她爱她都没有用,它比女人还难弄。

  所以,他凭直觉感到,老杨这个土八路,嘴巴里蹦出了金子一样的格言警句!所以,在经过一个下午在牛棚里对老杨的所谓采访之后,我们伏虎场的高瓦西里漏液赶写出了一篇通讯:《一切为了人民:牛棚里24小时的坚守》,投稿给《南充报》社,字数达876字。这是一份四开四版的小报,所以这八百多字,就不算豆腐块了,简直就是重大题材的报道。报纸发行后,其他地方有没有轰动不得而知,反正南部县革委宣传部轰动了,伏虎场轰动了,牛棚的那些牛们也轰动了。

  说牛们轰动了绝非虚言,那是因为高瓦西里正式成了专区《南充报》社通讯员,县宣传部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学习者来这个真正的牛棚取经。本来上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本来牛们天天面对的只有一个在心里朗诵台词的杨老汉,现在却天天见到大老远跑来取经的各路好汉。牛们的祖宗牛魔王是真正见过去西天取经的唐僧的,但现在这些来取经的人与以前取经的人不一样,主要是语言、动作和表情不一样,他们都是极其虔诚地请老杨同志忆苦思甜,然后要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挖掘他365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24小时坚守牛棚、保卫社会主义集体财产的灵魂深处的闪光点。

  作为一个纯粹的农民,老杨是说不了几句上得台面的官话的,但我们的高瓦西里同志今时不同往日,他晓得自己的前途与这个先进人物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连续有一段时间,他让另一个伙计陶树林放单飞,自己连电影也懒得放了,专职给养牛汉老杨写各种讲话稿;应该说中国人很多都有演戏(现在叫“作秀”)的天赋,老杨同志也是如此,连场的戏越演越熟练,后来他觉得不演就太寂寞了。

  于是,一个坚守牛棚的地区级劳动模范,就呼之欲出了。
  我爹何二刀他们几个小学生,再无聊也不会想到去半山腰看牛棚的,那里屎骚尿臭,苍蝇乱飞,蚊子多得像战斗机群轮番轰炸,有何好看?但杨劳模的光荣事迹摆在眼前,这样一个诞生英雄的牛棚,焉能不去参观呢?所以,我爹他们就自发地去参观了。参观,仅是因为好奇而已,至于要学习什么,估计这群流鼻涕的小娃儿倒是真没想到。
  杨劳模出了名之后,最大的好处是到配种站看牛们交配时,他那沉寂已久的未阉割工具又开始有感觉了。他喜出望外,散布了一点关键性信息出去,看是否还有雌性的同类对自己尚有兴趣。出乎意料的是,许多丧了偶或离了婚的半年轻女子或半不年轻妇女,都来踊跃应征;当然,她们都是看在革命感情的份上。杨老汉晓得自己有几斤几两,他只相了18个亲,在第19个对象上就定了下来。
  日期:2014-11-12 08:48:05
  5、公社饮食店

  高瓦西里的一篇宏文大作,一下子捧红了两个人,首先是让饲养员杨老汉成了劳模、先进典型,其次,也让他自己扬了名、立了万,成长为伏虎场的文豪级写手;场上已经有人开始喊他“高作家”了,甚至有传言说,南部县革委的宣传部,有可能要起用他,四川省作家协会也准备吸收他。当然传言就是传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真正考究起来,保证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