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44节作者:
锐圆 日期:2007-2-28 11:37:49
【一八〇】也有英雄不自由
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淡,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
——《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太祖高皇帝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
废立是国之大事,搞不好就会动摇国本。
说来刘邦的后半辈子过得很辛苦,做了皇帝也没怎么享受,据说,皇帝的专车连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配不齐,而况,他老人家天天价东奔西跑,不是平反叛,就是打蛮夷,我看还不如做亭长,没什么压力,天天都有小酒喝,村村都丈母娘。
更不爽的是,刘皇上临到末了,连指定下一代领导人的机会都没得,郁闷。
一般而言,前任皇帝对后任有指定权,但是,除非皇帝只生一个好,只有一个仔,在确定谁是大位继承者的问题上,大多会争吵不休,搞不好还会动刀子,立长、立嫡、立贤、立宠,选项很多,皇上有决定权,宗室贵族、后宫外戚、勋臣疆吏以及太监术士之流,也都有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权力。
刘邦是开国皇帝,权威应该更强,但是在立储问题上最后妥协,确实让我们感到有点意外。
这里面的原因有二:
一、刘邦这个人豁达大度,从善如流,这是他的优点,从沛县起兵一路打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事情上,他都是先听大家的意见,很少和大伙拧着干。只要你说的对,我就听你的话,再来一个人说的比你更对,对不起,我就听他的。越是这样,他身边的人就越敢讲话,议论风生,讨论充分,这样决策的质量就高。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很聪明,知足以饰非,文足以饰过,最烦心的就是臣子们比自己聪明,最爱玩的就是你说对了,我偏不按你说的办,这叫“圣心难测”,还真以为自己是龙子龙孙与一般人不一样。刘邦虽然在广告宣传上把自己包装成蛟龙和自己老妈make love后的联合钜献,但不论做汉王还是做皇帝,都还能保证自己脑袋里面不进水,这真的是难能可贵。
二、刘邦的时代,皇帝的权威指数还不够高。周朝以及春秋战国时代,天子、公、侯、大夫、士,虽然等级森严,天子也是等级中的一级,只不过是最高的一级。从秦始皇开始,创意了“皇帝”这个岗位,这个东西就不和贵族功勋在一起论高低了,皇帝超越了一切,不仅超越了功勋贵族,而且超越了人,直奔半神半人的状态。但是,在刘邦时代,皇帝权威的包装装修工程才开始不久,所以刘邦还没有到口含天宪的神圣状态,大家看着他从亭长成长到皇帝,也没有那种战战兢兢的怂样。
三、刘邦是从平民到皇帝,吕后的老爹、兄弟在他的公司里有原始股,他的功臣们,也多是贫贱时的故交相知,这帮人的势力很强,加上上面的两条原因,所以他们敢和刘邦对着干。自从吕后从项羽营中返回,表面上看是萧何打理内部,但我觉得萧何只是一个执行总经理,真正在家里行使老板决策权的是吕后,这帮子功臣宿旧已经习惯了吕后吕大嫂在刘邦不在时当家,戚夫人没有权力基础,赵王如意还是个孩子,他再肖乃父,大伙也不会认同,大家认可的还是孝惠帝,这孩子,差点在战争中丢了小命,也算是有功于国的。
在反对刘邦易储的人当中,除了刘邦老家的徐淮势力集团以外,还有留侯张良和叔孙通。
张良一直支持吕后,后来他们父子就直接加盟吕党了。张良是老贵族,不愿意折腾,希望稳定交接。叔孙通本来是个滑头鬼,但在废立问题上表面得这么忠烈,变成了一个标准的诤臣,我怀疑是后来儒家系统拥有话语权以后,把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他,最后打动刘邦的话,也特意地安排他来讲。
叔孙通讲,晋献公喜欢骊姬,老夫少妻多恩爱,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要易储,结果晋国内部一通混乱。晋献公的一个儿子重耳为此在外飘泊近四十年,后来成长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叔孙通举的另一外一个例子就是眼前的秦始皇,没有早点确定长子扶苏的接班人地位,致使国本动摇。眼前的事实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刘邦听从了大家的意见。
至于叔孙通发誓诅咒:“陛下必欲废適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一看就是儒家系统的虚假报道。
王夫子在《读通鉴论》里评价说,叔孙通有表演的嫌疑,因为他知道刘邦是可以理喻的明主,所以知道自己死不了,才敢说“以颈血汙地”这样的狠话。叔孙通前后事十余主,变得如此忠烈,王夫子感慨,是上有明君的原因。
上有明君,一切奸佞都可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可惜,明君这玩艺比熊猫都珍贵,王夫子一类爱国知识分子,可有得感慨了。
日期:2007-3-5 12:21:26
【一八〇】萧何短暂的狱中生涯
相国何以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稾,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之请吾苑以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王,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太祖高皇帝十二年(丙午,公元前195年)
从资料上看到,汉代的税赋有这么几种,有户赋(人头税),有田赋,还有就是刍稾税,刍指饲草,稾(音搞)是指庄稼的秸秆,这个税是按田亩的面积征收的。我们都知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粮,国家要征收,草,国家也要征收,战时,草秣需求量大,刍稾税应该是征收实物,到了平时,哪里要得了那么多秸秆,结果一定时折算成钱,加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由此可见一斑。
相国萧何看到皇家园林空闲的土地很多,就请求让老百姓进去种一些庄稼,然后把秸秆留下,让园子里的食草动物取用。刘邦听说后很生气,他暴怒道:“萧何同志一定是收受了商人的贿赂,谋私谋到我的园子里来啦!”这里,刘邦为什么说是“贾人”即商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有点不明白。要在现在,把皇家园林或者城市公园转让给地产商,开发园林别墅,那肯定是吃了贿赂。萧何的初衷,我们愿意相信只是地尽其用而已,毕竟他在当家,知道费用不足的难处。
“下相国廷尉,械系之。”首先,这是“诏狱”,什么是诏狱?皇帝做原告的官司就是诏狱,皇帝下诏,说某人犯罪了,招呼一下司法机构,抓进去连审带判一条龙,效率高得很。皇家的司法机构,历朝历代叫法不同,我们知道在地方,行政官也是法官,县官坐堂审案,中国的老百姓再熟悉不过。在中央层面,侦察、检诉、审判,也就是现代的公丨安丨、检察、法院,有时候三者依稀可分,有时候要么是侦诉合并,要么是检审合并,要么干脆机构精简到公检法三者合一,办事效率那是相当地高。文丨革丨中,砸烂公检法,各级公检法三权并于“军管组”,到1973年(?)好像才把公丨安丨局和法院分开,检察院的恢复则更晚一些。扯远了——
萧何虽然贵为宰相,但原告是皇帝,比自己牌点大,不仅要被捕下狱,而且上了刑具。中国是刑具专利大国,在戕害人类本身方面,中国人非常聪明而且注重细节。
一旦进入监狱,就有一种死法叫“庾毙”,一个人在狱中庾毙,按照皇家法律,不需要任何人为此负责,只能怪他身体亚健康。经验丰富的监狱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刑具精确地让羁押人在需要的时刻庾毙。
凡是诏狱,没有辩护,只有说情。
为萧何说情的不是吕后,不是张良,也不是叔孙通,也不是曹参。而是一个叫王卫尉的或者是王姓的卫尉,他在刘邦身边侍候着,这个王卫尉勇敢地为萧何说情。
他说:“萧相国有什么大罪啊?这样对待他也太残暴了。”这位王卫尉一定是年轻不知深浅的家伙,而且可能刘邦平日很喜欢他,并相信他不论说什么,都没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否则就这一句话,就不要混了。一言兴祸,一言解祸,历史上有许多僵局是小人物解开的,当然也有许多灾难也是他们一句话挑起的。
刘邦在小人物面前敞开了心扉:“我听说李斯做相国,功劳都归于伟大光荣正确的皇帝,失误都自己承担起来。这个萧老头子,自己得了开发商的好处,把皇家园林改造成解困房,讨好老百姓,所以我才把他双规了。”
王卫尉说:“关心民生是宰相的本份。怎么会拿这点小钱呢?这么多年,萧相国一直主理财政,过手多少钱呀,这次不要说吃回扣,就是好处全部独吞了,能有几个子啊?”
刘邦可能突然间回心转意了,要不,他肯定会骂王卫尉:“你懂个屁!抓高官,树反面典型,只能抓小辫子,公款买个西装啊,住房超标啊,某个项目收点小钱啊,如果把他的职务侵占全部抖落出来,老百姓的关注点就从贪官身上转移到我们的制度缺陷上来了,懂嘛?!“
刘邦派人把萧何放出来了,萧老爷子没受过这个治啊,颤微微地来见皇帝,给皇帝行大礼,感谢没把自己迫害致死。
刘邦打哈哈:“算了算了,不用行礼了!老萧啊,你为群众谋利益,我还反对,我是什么呀?就是传说中的暴君桀、纣啊。我把你关几天,就是让大家知道,你呢,是人民的好总理,我呢,也是会犯错误的哦!”
刘邦在驾崩之前,把异姓王翦除了,消除了军事政变的可能性,对萧何这样的名高权重的大臣也折腾一下,挫其心智,这一切都是为了刘氏江山的稳定啊。站在刘邦的角度看,让老干部住住牛棚,没有坏处。
历史的经验是:坐监狱,受刑罚,要么让人意志更加坚强,要么让人意志崩溃。萧何伯伯属于后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