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第52节

作者: 锐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7-3-30 23:58:52
  【一九六】文帝事迹灯看下
  (太宗孝文皇帝元年 公元前179年)
  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
  帝既施惠天下,诸侯、四夷远近欢洽。乃修代来功,封宋昌为壮武侯。
  ——《资治通鉴》卷十三 汉纪五
  事迹者,事情之遗迹也。但在现代汉语里,事迹成了褒义词,不过汉文事迹,也确实多有可赞之处。
  汉文接棒以后,距大汉开国已有四十二年矣。太史公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世,三十年,有三十年的治理,基本上可以达到仁的水平了。孔夫子还确实是了不起,他谓人三十而立,谓国三十而仁,看来,中国的事情一般都得按三十年打谱,急不得。
  汉文帝是站在三十年台阶上的巨人,姑且这么评价他,当然,不是过上三十年就一切OK,三十年一代人可以成长起来并且能影响到下一代人,有这个底子,才敢讲天下大治。
  关于这一点,我倒想插段闲话,有人发现,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是每二十年要大打一次,为什么呢?一代年轻人长在以后,发现自己的老爹一代被以色列欺负得都怂了,感到很恼火,当然更不服气,于是起来和以色列干一仗。结果也和父辈一样,遭到劈头盖脸的痛击,血也流了,家人朋友也牺牲了,也到了娶妻生子过日子的时候,于是也消停了。
  政治资源也是需要积累的,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副旧时乡村到处可见的对联,其蕴含的道理对帝王家也一样适用,也是积德才能长久。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他们对加之自己的暴虐很容易忘记,但对施舍的仁德,却能不忘,帝王先世积下的仁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后世的暴虐。
  前面说过,汉王朝建立以后,虽然剪除功臣,内部相残,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影响并不大,动乱都在上层。吕后以降,治国崇尚无为,所谓黄老哲学,无为而治,我看多半是后代总结出来的,搞总结这一套我们都很熟悉。汉初之治,与其说无为,还不如说无所为,以当时粗糙的政治、战乱后的经济、尚未整合的文化意识形态等条件来看,中央政府也难有所作为。男人有钱就变坏,政治也是一样,有了行政资源就想瞎折腾,老子所期待的“小国寡民”,在汉初巧合而成了“大国寡民”,社会民众进入了一种自我的修复状态,这种状态中否含有近代学人所称颂的自由主义精神,抑或“小政府、大社会”,不妨见仁见智。
  文景之治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水平以及人口状况都“配合”了政治上的清静无为。所以,汉文帝的事迹就不可能轰轰烈烈,可歌可泣,反而平平淡淡才是真。
  文帝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社会福利政策,活到八十,有酒有肉,活到九十,有穿有盖。这个政策在今天实施起来享受的人口比例也不会太高,当时就更不用说了,但这毕竟是一种态度,有这样的态度,就足以感动中国了,不是说态度决定一切吗。
  文帝还很有娱乐精神地反腐介廉。有人献千里马,文帝说:“平日出行,前面有仪仗,后面有卫队,哥哥我一人骑上千里马,一不小心,就变成‘带领’群众了,我还是‘深入’群众比较好。”其实,汉文帝还是很喜欢飚马(依飚车造的新词)的,袁盎同学还为这个事掏心扒肺地谏劝过,送礼之人也是做过调查的,可见文帝还是能克制自己的。
  中国传统的仁政,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减刑罚,搞福利,只要帝王收敛个人欲望,大家就千恩万谢了。宋仁宗好吃炒羊肝,有一天早晨他对近侍说,昨天晚上想得我都快疯了,近侍说,那还不好办,您吩咐一声不就得了。仁宗说,我后来还是忍住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只要我叫上一次,御膳房就会天天晚上杀羊。这就是传说中“仁”的仁宗。
  上德如风,某种意义上,能管理好御膳房不如克制一下口腹之欲,除弊不如不兴弊。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领导人能够清静一点,我想应该是好事。
  文帝在做了以上的好事后,没有忘记从代王府带来的老班底,他封宋昌为壮武侯,九卿之中,有六个来自王邸。表面上要大公无私,私下里还是要惠及左右,官越大,越要明白这个道理。

日期:2007-3-31 23:39:08
  【一九七】宰相职责理阴阳
  帝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不知。又问:“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惶愧,汗出沾背。上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久之,即祸及身矣。”勃亦自危,乃谢病,请归相印,上许之。秋,八月,辛未,右丞相勃免,左丞相平专为丞相。
  —— 太宗孝文皇帝元年 公元前179年)《资治通鉴》卷十三 汉纪五
  每年两会开完,总理都要举行记者会,中外记者或刁钻古怪中陈腐老套,都要提出若干问题,让总理回答,各种形式的媒体广泛传播,这已成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道必上的招牌菜,这样说不知是不是有点冒昧。
  汉文帝也做过一次记者,他在朝廷之上采访了丞相周勃。
  文帝问:“一年我们要审结多少案件?包括刑事和民事。”
  周勃:“嗯,……”
  文帝又问:“我们一年的财政收和粮食产量是多少?”
  周勃:“嗯,啊,……”
  感动的时候,啥也别说了,眼泪哗哗的;窘迫的时候,啥也不会说,汗水哗哗的。
  老周面对镜头窘在那儿了。
  文帝掉脸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刚才看着老周受窘,心里正乐呢:哎呀,吃饭要吃素的,穿衣要穿布的,当官要当副的……。一看皇帝盯着自己呢,妈呀,不好,副的也要问责。
  陈平就是陈平,资料不掌握,但急智还是有的。
  “这个审结多少案子,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里讲过;关于财政和粮食的收入情况,财政部长的工作报告也讲了。皇上您上网‘狗狗’或者‘摆渡’一下就知道了。”陈平把球回传了。
  文帝不接:“我都狗狗了,你干啥呀?”
  陈平这才神闲气定,开始作史上最简短的《政府工作报告》: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表面上看,空洞无物,其实在农业社会,能这么提纲挈领地做了,天下也就无事了。
  我们在此讨论一下相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皇帝制,如果硬要比附,类似总统制,只不过皇帝不需要选举,连做做样子都不必要,开宗明义,老子就是独裁。皇帝既要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又要喝酒泡妞,个别的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嗜好,管理国家的工作又相当繁杂,中国一贯是大政府小社会,甚至是全能政府,根本不要社会管理机制,皇帝一个人怎么能扛下这么大的工作量,皇帝也是人啊。于是,自然地,政府的组织构架中,就有了协助皇帝办事的人或者机构。
  从历史看,协助皇帝处理国事的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宰相+六部;二是幕僚班底+六部;三是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第一种不必解释了,应该是一种常态;第二种也常见,比如汉武帝时代有内府,明朝在朱元璋之后,碍于不设宰相的祖制,有所谓内阁,清朝至雍正以后,有所谓军机处,都是皇帝的幕僚班子代行相权。由于权力本身运行有其逻辑,幕僚班子的班长,也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了。首辅、首席军机大臣都是宰相不二的替代品。第三种情形,好像只有朱元璋哥哥创造和实践过,要说皇帝里的劳模,应该就是他了。
  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看,皇帝是董事会董事长,宰相是总经理,皇帝管理战略决策,宰相负责日常管理和执行,权力的区割大体如此,古今不异。在实践之中,君权侵犯相权有之,反之相权侵犯君权的情况亦有之,大家都有越过界的情况。我们经常讲划清职权,严格管理,实际上是划不清的,权力场不是篮球场,前场后场划着白线,还有两个裁判叨着哨子紧紧盯着。历朝历代,每个皇帝和大臣之间,都因不同的环境和个人性格呈现不同的状态,中国历史政治斗争的丰富多彩就源于此。
  即使在现代,有了条文繁芜的法律和规章,权力的划分也不能如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人之为人,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
  具体到汉初,宰相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尽管有刘邦拘押萧何的事件发生。这是因为:
  当时的政治制度是从周王朝及诸侯国那里化来的,那时,就有相国。小国寡民,如果不打仗,国君其实就和现在的大地主一样,没有什么国家事务,工作主要还是喝酒泡妞,家里有个总管就OK了。疆域扩大,人口兹生,社会发展,无形中搞出许多公共事务,而管理公共事务又比管理自家的田园奴隶利益更大,于是有了所谓政治。汉初从周朝脱胎未久,皇家的大管家事权大一些,皇帝参与政治管理的兴趣少一些,这是一个原因。
  汉初宰相,都是强人,到文帝此时,历任宰相都是参加过战争的老革命,第一代革命家辅佐第N代接班人,君轻相重(相对的)也属正常。
  记者招待会以后,老周抱怨陈平:“怎么应对记者看来是门学问,你平常也不辅导我一下。”
  陈平说:“记者们嘴臭得很,他们奉行的是‘幸灾乐祸唯恐天下不乱’十字真诀,就找你不知道、不好说的问题问你,让你出丑让你糗,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老周一听又出一身汗:“妈呀,这乍整啊?”
  陈平笑着说:“哥哥,别急。有四个字最管用。”
  老周:“哪四个字?”
  陈平:“无可奉告。”
  老周:“你看,都说到这了,还无可奉告,快点告我,哪四个字?”
  陈平:“就是‘无可奉告’。”
  老周:“你丫咋这样!说,到底告不告诉我?”
  陈平:“听好了,无—可—奉—告。”
  老周:“还无可奉告?赏你一老拳!”
  史书记载,调皮打架的周同学被撤职了,变成熊猫眼的陈同学接任班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