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50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27 20:14:45
  谈到汉初的政治,无论如何离不开两个话题,一个是黄老之学,另一个是文景之治。传统的观点认为,汉初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黄老政治”,这是出现“文景之治”的主要原因。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所以这是个特别有意义的话题,我们下面就探讨下汉初的政策与国势问题。
  国脉的纵横,当然不能断章取义地去看,所以我们的视野,还是要从国家初定的汉高祖和汉惠帝时期开始。
  日期:2014-11-27 20:15:40

  1、完美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有作为的好皇帝,譬如常常被歌颂的汉文唐宗宋祖等人,但是真要论完美,没有一个人是能够与刘邦之子汉惠帝相比的。作为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实际上汉惠帝还远不到所谓“守成”的时候,他面临的局面客观上需要大气魄掌控,天下并非易与;作为吕后的儿子,他需要面对严肃的道德抉择问题。
  中国历史上最被誉美的明君,一般无过于汉文帝与唐太宗,但他们在史书中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人生污点,但这样的情况在汉惠帝身上无法找到,尽管可以说这是因为他享国未久。
  日期:2014-11-27 20:16:13
  【之一,在民生方面】
  汉高祖刘邦去世,汉惠帝继位后首先做的事,那就是免田租,《汉书#惠帝纪》:“复十五税一”。
  之所以说是“复”,是因为这个“十五税一”是刘邦搞出来的。刘邦是对子民这么有爱心的?他真是情非得已。《汉书#高帝纪》:“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就是说,由于秦末连年的战争,人民也没法干活生产粮食于是天下大饥荒,严重到了人吃人的地步,一半的人都饿死了。以至于刘邦甚至下了命令,允许卖孩子弄粮食吃——其实这也是一个讳笔,不难想象这事其实说的是官方允许的“易子而食”!帝王将相也好不到哪里去,刘邦想找四匹一样颜色高度一致的马都不容易,他的手下有很多还乘坐的牛车。当时的情况,完全可以说其实已经是民不聊生了!导致这种情况,与刘邦政权不停征战有很大关系,有多少军粮是从老百姓嘴里抢走的可想而知。其实这也可以说是“存亡之秋”。

  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说法,中国自古以来,实行的是是十税一的田税制度,那刘邦的十五税一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进步了,虽然这里面根本谈不到什么仁慈。特别是后来,这种算是与民为善的税制又废除了!
  所以,到汉惠帝时期,他恢复了这一税制,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要知道这时候天下已经底定,大体上并没有刘邦时期的那种与民休息的紧迫性。
  【之二,在法律方面】
  汉惠帝减轻了刑罚的力度和适用范围。他废除了妨害吏民的法令,废除了挟书有罪的法律——前面曾经提过了,汉朝执行的最可疑的法令之一就是这个“挟书令”。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的在钳制思想和言论禁锢方面的法令可不止“挟书令”这一个,事实上,还有汉惠帝想要废除的恶法,但他没来得及做就去世了。《汉书#高后传》:“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议未决而崩。今除之。”
  这些体现汉惠帝仁厚的法制改革,恰好暴露了汉王朝暴露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挟书令,还是妖言令,实际上都找不到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都是汉朝因袭秦朝的。退一步讲,即便真是因袭秦朝的,那么为什么要因袭这些?汉王朝有什么怕老百姓说的讲的?
  所以我们说汉惠帝伟大,就突出体现在他作为一个专制政权的君主,主动去放宽和破除钳制思想、限制言论自由的恶法,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我们前面曾经提过,作为专制集权的国家,通常的趋势是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管制越来越严格的,汉惠帝的这种“逆时代潮流”的做法,只能集中说明了一个问题,他实在是个不俗的好皇帝。
  【之三,在军事方面】

  在军事方面,汉惠帝主要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在当时看来都无甚惊奇,但其结果却在后来被证明为非常有远见的英明之举。
  其一是修建长安城。刘邦时期修筑了宫殿,长安的城墙是汉惠帝时期主持修建的。大城高墙的建造,使国家军事形势变为易守难攻,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前面我提到过,刘邦下令天下郡县建造城池,必然是吸取了秦朝拆掉城墙后人民造反容易成功的教训。
  其二,“发车骑、材官诣荥阳,太尉灌婴将。”位于今天的郑州附近的荥阳,在灭秦以及楚汉战争时期就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军事重地,汉惠帝重新重视这一地区并派太尉灌婴驻守,这一命令起到了后来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吕后死后,这一支军队事实上成为了左右国局的力量——如同周勃控北军拥刘而“左袒”一样,荥阳部队拥护中央则中央胜,连结关东侯国则天下危。
  其三,修敖仓。敖仓也是位于荥阳附近,这里既是彼时粮草运输的核心节点,也是中央政府的战略储备粮库,这与重视荥阳的战略地位一脉相承。
  【之四,在外交方面】
  汉惠帝很好的延续和发展了刘邦后期的“外交”政策,既以和平主义为主导。刘邦迫于无奈而采取的“和亲”政策,在汉惠帝时得到继续实行,“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在东南地区,“立闽越君摇为东海王。”而与南方的南越政权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南越王赵佗正式对汉王朝称臣奉贡。不动刀兵而和诸侯,诚为国家上策。这样的局面,由不得人不去赞美它!

  【之五,在官民管理方面】
  汉惠帝继位后,除了出于收买人心稳定队伍考虑的给各级官僚的赏赐之外,还特别推行了“高薪养官”制度——“吏所以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与后世的养廉出发点不同,汉惠帝的高薪一方面是出于“为民”的考虑,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一定是吸取了秦朝的经验教训,给予各级官僚较高的待遇,提高其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度。
  从此以后,中国的中央集权政治下的各级政府的工作岗位,也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公务员,一直是中国社会里总体上最优渥的工作,盖因在集权社会里权力必然通过各种形式在实质上掌控各种资源,公务员实际上成为一群掌握对国家和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权力的人。
  如同解放思想的破除“挟书令”、“妖言令”等恶法,汉惠帝对人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破”也有“立”——“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意思是,国家里的那些品行优良孝顺的人、勤劳耕田的人,都可以免除徭役。这算是汉王朝迈出的国家奖励农耕、提倡孝行的第一步。

  这种政策被后来帝王所延续。《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及问民所不便安,而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
  可见,汉惠帝之行政,足当开一代美政之誉。
  日期:2014-11-27 20:16:43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