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唐往事——细说唃厮啰政权百年风云史》
第42节作者:
河湟三月 日期:2013-10-07 12:23:04
第十三章 外交风云
建交风波
元昊派出使节到汴京,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其名曰《于宋请称帝改元表》。
这份奏疏,文辞相当恳切,但处处透露玄机,显示出元昊壮志雄心,大致意思如下:
我家祖上也是当过皇帝的,那是在东晋末年,创立了北魏。后来我的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末以来兴起,经过几代先辈的打拼,算是有了一块地盘。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文字,制定了自己的礼乐制度,四周各民族都来归顺我。我要是称王,他们就不答应,说我只有称帝,他们才甘愿。我一再退让,奈何他们一个劲的逼迫,没法子只有勉为其难了。希望皇帝陛下同意我在西部称帝,我们两国友好睦邻相处。从此边境永远告别战火困扰,这是件多好的事啊。
不得不承认,元昊这份奏疏写的相当有水平(当然,这肯定是他手下那帮文人操刀的杰作),他在委婉文字下,向宋朝表明从此要跟宋朝谋求平等,独立单干了,说白了这是独立宣言,谋求和大宋“建交”,这对宋廷来说是赤裸裸的挑衅。
整个朝堂上炸开了锅,朝廷上分为主站和主和两派,两派争执不休。一时难以统一意见。枢密使王德用、陈执中等人主张马上处死元昊使者,下诏与元昊这个叛国分子宣战,狠狠打击这股分裂国家的逆流。盛度、程琳等则认为不可轻开战端,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争执了半天,还是商讨不出个结果来,最后决定先遣还元昊的使者,不表明态度。
临走前,还给使者赏赐礼物。使者脸上挂着嘲弄的笑容,轻飘飘的走了,正如他轻飘飘的来,带不走地上那堆礼物。
如今我们已经独立建国了,不稀罕你们这些玩意了。
这种态度无疑让宋廷的自尊大受伤,满朝文武一个个又开始争执起来,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大家勉强达成共识,先采取经济制裁,下令关闭边境互市,不准开展边境贸易。削夺赐给元昊的赵姓和一切官职、爵位。
在边境地区张贴告示,凡是能斩杀元昊并将其首级献给朝廷者赏赐二百万文钱,册封为定难节度使。凡是能捕获西夏派往宋朝境内的间谍者赏赐十万文钱,凡是西夏境内的将领率领所属人马投奔朝廷一律加官进爵。
可笑堂堂大宋,可怜的只有用金钱策反,指望用高官厚禄摆平以元昊为首的夏独分子,估计他们自己都不相信,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由于郭劝、李渭处于对敌第一线,误判形势,导致发生让山遇惟亮遣返,错过大好机会,下诏贬官。
宋廷看上去打出了组合拳,其实打在西夏身上根本不管用。关键时候还是要刀剑来说话,磨嘴皮管鸟用。
不是要剥夺我的官职吗?谁稀罕,元昊派人把宋朝以前册封他的袍服、官印送到边境。
日期:2013-10-07 13:48:47
(接上文)
朝廷上下无不气的咬牙切齿,倒是右正言(谏官)吴育看得开,他在一片叫骂声中平静的说:“元昊以前虽然说是我们的籓臣,但给我们上缴过一分钱税吗?没有。如今他已称帝,我们叫骂吓唬人家就会自动去掉帝号吗?不会。所以不如像大宋刚建国对待南唐那样,他不就改变了个称呼嘛,随它去。”
但是在宋朝君臣看来,不上缴赋税,这没啥,咱们不缺他那点钱,关键是这名分不能丢,面子不能掉,这才是天大的事情。所以他的意见没人听。
吴育一看不行,那这样吧,我们对敌采取坚壁清野,挫一下他们的锐气,看他们反映再出相应对策。同样没人听。
总之,整个朝廷上下,除了生闷气,拿不出个招来,只有喊打,却没人敢打。说妥协,却不敢背骂名。
朝廷到这时候,才想起目前最该发言的是处于西夏前线的官员,而不是听朝堂上这些文官磨嘴皮。于是下令边防官员对西夏军力、驻防,敌我势力对比等做个全方位论证报告交给朝廷。
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夏竦便对朝廷写了一个报告,对目前敌我局势做了全面客观分析:
以前太祖太宗时候,元昊的祖辈不过是银、夏一带流窜,那时候我们刚建国不久,将领都是经过百战洗礼,战士们都是刀口舔血过来的精锐之师,但都被他们死缠烂打,没有一举剿灭。如今元昊已经羽翼丰满,而我们将士享受和平岁月多年,大多没打过仗,而且一旦开战,战线很长,后勤保障供应跟不上。如果贸然开展,我们未必打得过他们。
鉴于此,夏竦提出了十条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军队训练,实现军队本土化,招募当地人入伍,因为他们熟悉当地环境:加强战略物资储备;招募一批猎户,培养一支狙击小队;精兵简政,撤销不必要建制,淘汰拿工资不干活人员;对当地羌人搞统一战线,拉拢到朝廷这边来;联合青唐唃厮啰父子共同对付李元昊。
看到夏竦论证报告后,朝廷上下,都认为该报告实事求是,论证全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于是大多都采纳了。而且意识到联合唃厮啰势在必行,可是派谁出这趟差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