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朱棣和方孝孺》
第3节

作者: tyalu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诸王是谋夺权力,而诸王的利益没有受到朝廷的任何威胁。
  3、宁王之乱
  借口明武宗无道,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宁王已经从江西杀到安徽了。
  4、吴三桂
  老吴假意上书康熙帝,自请削藩;没想到康熙帝照准。也是在朝廷调集兵马之前,老吴已经从云南杀到湖南了。
  这个确实是藩王的利益受到了点损害。
  ...从上面的典型例子可以看到:

  1、这种有预谋的谋反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大军已经杀过来了;在朝廷调集军队集结之前,很多地盘儿已经丢了;
  2、从这些藩王的个人品质看,差点的就是眼红最高权力,明抢;稍微好一点的就是自己利益被损害到了,马上就受不了...
  而现在很多史家都说燕王是蓄意谋反,我实在看不出来。
  朱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权力被夺走了,兵权被拿走了,身边的亲兵又被调走了;你调走就调走,你总该给我留条命吧!毕竟我也是立过大功的人,而且也很清白...
  按照明实录、明史上的说法,建文元年6月张昺、谢贵让人围着燕王府用土堆了一圈,在王府跟外界的通道设立了专门的卡子,这是想干什么?!
  可就是这样,朱棣还是没造反,结果朝廷人马就真杀到门口来了...
  现在有个说法叫躺着也中枪。

  凭心而论,建文也许会给朱棣留条命(几率不大),但齐黄绝不会放过他。
  日期:2014-03-04 08:56:17
  这时朱棣把他原来的三个护卫头儿张玉、朱能、王真招呼过来说:"你看,张昺、谢贵领着部队把咱们包围了,怎么办啊?"
  "咱们外边还有800个弟兄,跟他们干吧!"张玉等回答说"这次您如果再不动手,那咱们就就此别过吧!"
  然后的大致情况是:因为张昺、谢贵要抓的是朱棣下属及其家属,所以朱棣得以用计把这俩诓进府来抓了;而后时间一长外边的部队大部分都走了,没走的张 谢的死忠拥泵都被干掉.然后乘着夜色,朱棣等迅速攻占北平关键控制点---9门(以前负责京师安全的卫戍区司令官名叫九门提督,职责就是要负责看好这9个门的)。
  按理说发生了这么大事情,结果却出人意料的平静--"城中人民安堵诸司官吏视事如故",也就是第二天人们该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
  这里面透露出两个信息来:
  1、朱棣很得民心,他的紧急措施处置非常得当
  2、朝廷的削藩手法有问题,用的都是阴招儿,不敢光明正大化,不敢告诉人;也没多少人知道!
  张昺、谢贵进王府时间这么长时间,没人问;而且时间一长,这么大事情,大部分人马居然回家吃饭去了---这恰恰说明张谢得到的应该是密令,没多少人知道,也不告诉人,大部分人马稀里糊涂就跟着他们来了...
  从朝廷废掉其它五王的手法上看,这其中周王、湘王的记述稍微详细一点,这些人都是什么情况下被抓的:吃着吃着饭呢,或者下着棋呢,一抬头---啊,哪儿来的这么多人啊?!已经被包围了。
  朱棣在平定北平之后,马上给建文上书:"橚槫柏桂楩五弟不数年间并见削夺虽其皆有愆过未闻不轨之图重可裁减护卫轻可赐敕诫励则朝廷于厚亲之仁惩过之义两尽其美矣"--诸王如果犯的错误大点的,你可以削夺他的护卫军,小的你就下诏斥责,犯了多大错误你这样连窝端啊?!我从张谢二人的口供里面得知,齐(泰)黄(子澄)是要谋我全家啊!

  这一段是明实录里面记载的,我认为真实度很高,因为建文和齐黄在接下来的削藩中手法就变了,对付宁王的时候就是按照朱棣说的来了。
  日期:2014-03-05 14:51:12
  3、朱棣平定北平后的后续表现
  占北平后第2天 通州卫指挥房胜等率众以城来归
  第3天 马宣(从北平逃跑的那个)在蓟州谋起兵来攻 上遣指挥朱能等攻拔其城遂生擒马宣

  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郭亨各以城来归
  第4天 俞填(从北平跑出来的另一个)在居庸关劫其军民将攻北平城民有窃走来告...
  第5天--第10天 讨伐俞填宋忠并搞定
  第13天 永平守将赵彝郭亮以城来归
  第17天 遵化那边来信儿说刘真要偷袭
  第19天 率部增援遵化,3天后用反间计使卜万下狱后撤退
  又3天后接到线报,长兴侯耿炳文率领的30万朝廷大军即将杀到....
  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什么信息呢?
  1、你看朱棣就占了北平,也没多少人马,就像被朝廷汪洋大海般包围的一座小岛;结果原来和他一起打过仗的一些人就不辞辛苦、不计危险的就又来跟他了...

  2、按理说你都反了,那就不用再隐藏了,长长的獠牙就应该露出来才是啊----可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他并没有去攻城略寨,他的表现是谁打我我就打谁。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朱棣并非蓄意谋反,没有野心,起码现在没有。
  日期:2014-03-05 15:56:19
  4、战争中朱棣的言行透露出的性格
  在对阵耿炳文的过程中,朱棣第一次渡过白沟河,乘夜袭占了雄县,由于遭到顽强抵抗,史载朱棣的手下一怒之下把雄县的8000多俘虏都杀了,朱棣大为不满训斥说:
  "尝谕若等毋嗜杀人,若等欲乖我所为,是非求生而欲速死也。夫多杀适以坚人心,使皆畏死尽力以斗。一夫拼命,百人莫当,终非所以取安全之道。昔曹彬下江南,未尝妄杀,其后子孙昌盛,往往好杀者多绝灭,今虽拔一城,所得甚少,而所失甚多。"
  什么意思呢:
  1、你们这样做是破坏的我的形象,我们现在的行为是求生存,这会让我们死的更快;
  2、杀俘虏会让敌人绝望而不敢投降,跟你死战到底,得不偿失;
  3、天理循环,杀降是有报应的---北宋的曹彬由于不杀降卒,子孙昌盛;杀降的人往往绝后或遭灾(《历史感应统记》中记载,北宋大将曹彬和曹翰,都攻南方,而曹彬善待降卒,曹翰大杀降卒,结果曹彬九子俱成名将,有的甚至封王;而曹翰子孙沦为乞丐)
  从中透露出朱棣的两个显著特点:
  1、理性非常强,远见卓识---不是一个容易失去理智的人
  2、信神,信因果,用现代话讲叫迷信,从他的后续表现来看他非常信神:
  他身边带着两个相学大师---袁珙 和 袁忠彻,朱棣非常迷信,他要立太子,就把儿子拉过来让老袁看看---有没有天子命啊;派谁出征,比如郑和出使西洋之前拉老袁来看看--你给看看这人行吗,任命某些官员时等等等...
  日期:2014-03-06 19:38:27
  有人说蒙古怎么不趁着明朝内战出兵来搅局呢?这个确实有:
  建文二年二月 癸丑 谍报胡寇将侵边 上遣书谕鞑靼可汗坤帖木儿并谕瓦剌王猛哥帖木儿等晓以祸福
  ----明太宗实录卷六
  也就是说朱棣给鞑靼和瓦剌的头儿各去了一封信,把他们摆平了,整个靖难期间他们就没敢动。
  其实你翻翻这段历史,朱棣在北平一天,这帮少数民族鞑靼、瓦剌啊就老实一天,他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犯边呢----朱棣去了南京以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