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这帮少数民族里面,威名很大;他第一次亲征的时候,鞑靼的阿鲁台和本雅士里一听说朱棣要来了,提前一年就跑了...
建文如果真把朱棣干掉了,以当时的明廷看,就真没人镇的住北方这帮少数民族了。
当然也有很多蒙古人愿意跟着朱棣打仗,一听说朱棣靖难,他们也来了:
(建文)二年丁未 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剌帖木儿自沙漠率众来归
----明太宗实录卷六
鞑靼来了几个级别非常高的,一个国公,两个司徒(与宰相级别相当,都是帖木儿家族的),领着人来了,帮朱棣打仗。
-----------------------------------
说几句题外的:
像蒙元这样的游牧民族,不从事农耕,也没什么手工业;锅碗瓢盆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怎么造,没了就去中原抢。入主中原的时候可能还有点存货,用一段时间可能也就差不多不够了...
马背上的民族,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骑兵,长于进攻,来的快,去的也快;在冷兵器时代威力很大。但是这帮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时间一长,就慢慢腐化了,就像后期的满清八旗一样,百八十年以后就没什么战斗力了或者战斗力明显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老朱完成了古代历史上唯一的一次由南向北的统一。
被赶回草原以后,几十年过去以后,战斗力就又逐渐的回复,剽悍的做风就又慢慢回来了...但是呢,经过在中原的幸福生活以后,这帮人有很多就不愿意再到草原上放牧了,比如元顺帝北逃以后,到死都郁郁寡欢(有说法他在北元对着这一穷二白的生活大哭);乌良哈当时明廷给划定了居住范围,但是在朝廷一不注意的时候,它就偷偷内迁。
日期:2014-03-08 08:35:32
1399年8月朱棣大败耿炳文,老耿也是不俗,据城不出;朱棣打了两天没打下来就撤了;朝廷得报之后根据黄子澄的建议用李景隆统兵五十万来替代耿炳文。
当时朝廷担心辽王和宁王会帮助朱棣,就下诏让两王进京,宁王抗旨没去,朝廷就下诏把宁王的护卫队--朵颜三卫给削掉了(你看,这回建文也不玩阴儿的了,也不一窝端了)。
9月朱棣接到线报,李景隆领着大军已到河间(河北省河间市)了。面对五十万大军,朱棣嘴上不怕;但是我觉他的压力应该还是很大的,他手上也就8、9万人;所以10月朱棣偷偷越过刘家口,袭占大宁,并乘机卷走了宁王和朵颜三卫(如何卷走的在明实录、明史和其它资料记载的不一样,但结果一样)。
李景隆得知朱棣不在北平,汇聚重兵猛击北平,就在北平城的危机时刻,出现了一帮妇女出来向官军扔砖头的景象。
结果朱棣大军杀到,大败李景隆。
但朱棣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继续给建文帝上书给自己辩解;结果半年后李景隆凑齐了60万大军,又杀过来了,朱棣又大败之,这回朱棣开始追着打了。
在第一次打败李景隆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在抓的俘虏里面有一部分居然是给朱元璋看坟的兵-----可见朝廷要干掉朱棣的心有多迫切,又是多么的无所顾忌。
日期:2014-03-08 11:39:43
第二次大败后,朱棣一路追,李景隆一路跑,一直从河北追到了山东济南(史载朱棣仅在德州的缴获就以百万计);李景隆到了济南,留下了铁铉和盛庸把守,自己又跑了。
济南之战在明史和其它如《明史记事本末》等资料中记载的差不多,但是和明实录不一样。明史记载的情况大致如下:
1400年5月中旬朱棣包围济南,围攻了几天之后,燕军筑堤引水要水淹,铁铉一看不行,于5月17日让人出来对朱棣诈降说:"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臣民?其又奚择焉!唯是东海之民,不习兵革,闻大军压境,将谓聚而歼旃,是失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之意也。请大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壶浆以迎。"----奸臣当道,大王你是对的,我们愿意投降,但是你要兵退十里,而且你要一个人来受降。
很奇怪,这么危险的事情,朱棣居然答应了,而且还真一个人来了;结果到了城门口要进城的时候,一块铁板照脑袋就砸下来了,朱棣反应快,没砸着,但马被砸死了,朱棣狼狈回营,又继续进攻济南。
为什么呢?朱棣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怎么就被懞住了吗?---可是你翻翻历史,耍诈,用计谋,没人能玩儿得过朱棣。
但是从历史上看朱棣是一个非常爱面子(或者叫名节)的人,你看啊---跟朝廷军队打一仗,朱棣就给建文上一本:你说我的几条罪过,第1条实际情况如何如何,你是冤枉我;第2条实际情况如何如何,你是冤枉我...
你给他一个认可,他都不知道怎么感激你了---后来,在南京,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把朱棣迎进来,朱棣把李景隆封为太子太师,左柱国--官员中的极品,导致很多靖难功臣都看不下去;他那意思就是:你是建文的臣子,你主动打开金川门代表你认可我的行为,认为我是对的,这比什么都重要,那我就要大大封赏你。
还有一件事,《明史记事本末》里面记载:建文元年二月份,朱棣到南京觐见建文帝,"行皇道入,立而不败"那意思就是:你建文这样对老朱,就是不对,你抓我也好,杀我也好,我就是要对你表示不满---你到了南京就像进虎坑一样,你还自嫌建文不杀你啊?!可见他把这些面子上的东西看的比命都重要。(当然这件事明史、明实录上没有记载,得存疑,但是新皇登基,高级别的臣子要觐见在礼节上应该是有的)。
我认为铁铉在诈降的时候,前面的那几句话起作用了---"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这相当于认可朱棣的靖难行为啊,铁铉还是个文臣,可找到知音了---朱棣懞了,就来了。
日期:2014-03-09 14:19:53
按照明实录的记载,李景隆在济南城下是打了一仗的,凑齐十万人对阵朱棣,结果是"景隆单骑得遁"。
按理济南耍诈,还差点被砸死,这要搁一般人那得气疯了;得疯狂攻城,但是朱棣不是这样,铁铉把老朱的假牌位在城墙上一挂,朱棣就不敢打了。
"是时燕兵势甚张,黄子澄等谋遣使议和以怠之。尚宝司丞李得成者,慷慨请行,见燕王城下。王不听,围益急。参政铁铉等百计御之。王射书城中谕降。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射城外。王悦其言,为缓攻。相持两月,卒溃去。"
----明史.高贤宁传
济南城里面把高贤宁的写的《周公辅成王论》射出城来,朱棣看到以后非常高兴---你看,把我看作周公啊,所以"为缓攻。相持两月,卒溃去"。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朝廷派李得成来议和,一直议了一个多月李司丞才走。
朝廷一共和朱棣议了四次和,每次都耍诈。
第一次议和后朱棣从山东撤军,不光山东,河北占的地盘(沧州、大名、定州等)也都撤了,就是回到了自己的藩地北平。结果是盛庸占了德州,吴杰、平安进驻定州,徐凯、陶铭进驻沧州,形成一铁三角又把朱棣给围起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