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30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27 19:08:34
  (正文接续)
  康有为是广东的一位寒门书生,他自认有经天纬地之才,在科场失意后大量阅读西方书籍。在甲午战争前,康有为一方面著书立说,一方面聚徒讲学。康有为的出身、性格和遭遇使他对现政权抱敌视态度,但他并不反对满洲皇帝,他企图以离经叛道的言论引起皇帝的重视及重用。在甲午战败后,康有为获得了觐见光绪帝的机会。
  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养子,在同治皇帝夭亡后承继大统。1889年,十八岁的光绪开始亲政,慈禧在为光绪指定了皇后后宣称退居二线,也是在这一年日本帝国议会成立。1894年,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中日两国都向半岛增兵。光绪在亲政后没有获得多少实权,为了增强自身政治实力,年轻的光绪在受翁同龢等煽动后十分好战。清军在战场上的惨败深刻地教育了不谙世事的光绪,此后一段时间他显得颇为抑郁,总担心自己会做亡国之君,但他毕竟是年轻人,体内的热血激发了他改革现实的欲望。

  慈禧太后在甲午战败后也倾向于革新政治,她不愿被臣民视为改革的阻碍,她甚至迁居颐和园,以示远离政治。在这个当口,康有为带着他的信徒进京了,不久后他们便获得了皇帝重用。康有为向光绪帝许诺了一个富国强兵的未来,为坚定光绪的变法决心,康甚至不惜功夫撰写了《日本变政考》。这是一本编年体例史书,详细铺陈了明治维新全过程,其内容主要是王政复古后的事件、诏令和律文,康有为还时不时以“按语”形式发表个人见解,并在篇末声言“中国之变法自强,尽在此书。”

  光绪帝相信了康有为,他在1898年的夏天颁发了两百多件诏令与批示,宣称要改造政府组织,要编制国家预算,要打造新式军队,要重建文官组织,要推行西方教育,要升级工商产业……总之,万事要同国际接轨,一切都向西洋看齐。这种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吓坏了除极少维新派之外的所有人。当光绪越过慈禧的亲信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而秘密召见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时,传统势力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把颐和园的慈禧太后重新迎回紫禁城。慈禧太后以雷霆手段终止了康氏新政,软禁了光绪皇帝,处死了维新人士。就这样,一场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政体革命以轰轰烈烈的方式结束了,前后仅历103天,宛如一场爱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万花筒,就在极端崇洋的康有为流亡海外后不久,一股崛起于华北平原的极端排外势力开始做大,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义和团。面对义和团的兴起,慈禧太后一时不知所措,她不愿意看到义和团做大,但又没有做掉义和团的军力,此时的她正与洋人因废光绪问题而不和,这位满洲统治者在左摇右摆后决定利用义和团夺回中国政治主导权,结果却惹出了八国联军侵华。

  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年头,中国的首都被包括日军在内的外国联军分区占领,清廷最高领导人慈禧太后则挟持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为换取洋人谅解,慈禧答应了联军的一切要求,她批准了四亿五千万两的战争赔款,严惩了七名守旧大臣(赐死三人、斩首两人、流放两人,另有四人此前已自杀),停止了四十五座拳匪生事城市五年的科举考试。此外,她还允诺拆毁大沽炮台,并对海岸至北京的通道统统不设防,她还委派亲王载沣与重臣那桐为特使分别赴德、赴日谢罪。

  发生于1900年的这场“庚子之变”彻底打醒了中国人,亡命西安的慈禧太后终于认清了世界大势,此后她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改革政体。慈禧于1902年初返回北京,她把自己四年前亲手推翻的政体改革全部捡起,其范围甚至比康氏方案更加广泛。
  1905年,清廷废止了延续上千年的科举考试,同年派包括一名亲王在内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同年设考察政治馆,次年改名“宪政编查馆”。1908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次年命各省成立咨议局。
  慈禧将她的这场改革行动命名为“预备仿行立宪”,她把人生的最后岁月几乎都贡献给了这场行动。为达成政治目标,慈禧以个人权威做赌注,与所有反改革力量周旋,她创造了令时人鼓舞的政治气氛。然而,就在大家对未来抱有信心时,慈禧和光绪的身体都出了问题。慈禧钦点不满三岁的溥仪为皇位继承人,她本想挺过此劫再度垂帘,没想到阎王非要收她,她在弥留之际派人谋杀了光绪。
  慈禧和光绪的双双离世使帝国政坛失去了平衡,反改革的满洲贵族与挺立宪的汉人官僚发生激烈冲突。在此番较量中,汉官代表袁世凯被迫辞官返乡。下野后的袁世凯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赋闲野老,实际却监视朝廷一举一动,他还与汉人文武大员结成攻守同盟。
  在后慈禧时代,溥仪的生父载沣监国摄政。这位曾赴德谢罪的年轻亲王对朝局十分不满,尤其是汉官集团的崛起和隆裕太后的干政。载沣在当国期间干了三件大事:第一,他赶走了袁世凯;第二,他推出了皇族内阁;第三,他推出了铁路国有化。这三大事件彻底伤了全国汉人的心,原本支持朝廷的立宪党人纷纷起来反对载沣政权。
  1911年,铁路国有化政策导致官民极度对抗,四川民众更因官府射杀请愿群众而掀起全省暴乱。面对纷乱的政局,载沣采取了以暴制暴的对策,他派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民变,武昌城的防卫因之而空虚。湖北革命党人欲借机起事,他们在新军中发展了一批同志,就在他们筹备过程中,一颗炸弹不小心被引爆,俄国巡捕闻讯搜查,查获一本花名册。湖广总督瑞澂花大价钱买到了这份花名册,他准备按图索骥一网打尽,他还下令收缴新军子弹。瑞澂的政策立刻在新军中引发恐怖气氛,许多士兵都同情革命,但同情不等于信奉,更不等于献身。不过,这种事情是讲不清楚的,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有没有被写入花名册,于是人人自危。这种情形与陈胜吴广起义时的情形如出一辙。10月10日晚,工程第八营新军士兵因一次意外事件在没有组织、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的情况仓促起事。令时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场小规模军事哗变竟然引发了推倒满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新军多营在夜间仓促组成反政府联军,湖广总督瑞澂抵御了一阵子,后弃城外逃,新军一鼓作气拿下武汉三镇。起义后不久,湖北立宪党人主动出来主持大局,他们策划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逼迫前职业军官黎元洪为大都督,并以“中华民国”的名义通电全国,鼓动各省脱清独立。军政府还在短时间内与洋人达成和平协议,军政府承诺确保洋人在华利益,洋人则保持局外中立。
  湖北变天后,全国风云激荡,东南各省纷纷“独立”。此时,革命党领袖黄兴奔赴武昌主持大局,孙中山游走西洋企图筹款,下野“养疾”的袁世凯则呆在河南作壁上观。满洲贵族被全国的变乱吓慌了神,摄政王载沣对时局束手无策,北洋新军不听朝廷指挥,汉官集团集体看热闹,走投无路的满洲贵族不得不重新启用汉臣大老袁世凯。袁世凯以“足疾未愈”为由拒绝出山,但当载沣卸任摄政王时,袁的足疾突然痊愈了。袁世凯出山后迅速进攻武汉三镇,不过他不打算剿灭“中华民国”,他深知养寇自重的道理。袁世凯利用自身政治权威及军事力量随心所欲地左右时局:当南方政府不识时务时,他就下令冯国璋猛攻南军,甚至不惜火烧汉口;而当满洲贵族心存幻想时,他又唆使部下联名奏请清帝逊位。在袁世凯的连唬带吓下,孤立无援的隆裕太后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退位诏书。

  1888年,北洋海军为彰显“天~朝威仪”启用黄龙旗为军旗,其图案为黄底蓝龙戏红珠。后来,这面北洋军旗成了大清国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国旗。这面象征着满洲皇权的国旗在1912年的冬天落下了旗杆,同年的春天一面象征着“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冉冉升起,中华民国时代开始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