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鬼同行——阴间公务员的鬼事,恐怖,暧昧,搞笑》
第54节

作者: 师啊傻波一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清晨,山林中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我被小奥嘟嘟的鸣笛声给叫醒,这才看清车窗上贴着老余的脸,陡然转醒看到那张脸吓了我一大跳,吁了一口气,我从后座上爬起来,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老余迎了上来,递给我一只烟,正是我昨晚给他的,这家伙不知道是不是长时间没有朋友的原因,今天早上就像变了个人,脸上堆满了笑脸,我伸了个懒腰,四处看了看,苍翠的青松林中透着一股清秀的味道,我最喜欢这种味道,因为这会让我觉得回到了老家。

  昨晚小奥的速度太快,没看清山下的景色,这个时候才发现老余的家其实是在半山坡上,往上有条路是进大龙沟村,往下便是下山的路,老余家就等于坐落在村口。
  山下没多远有一条清澈蜿蜒的深沟,在晨光中如一条银色的长龙缓缓绕着群山流动,这就是大龙沟。春天的大龙沟难消寒意,但是阳光洒在身上倒也不是特别难受。
  一切都是清澈的,这就是大龙沟的早晨,真是个好地方!我在心里赞道。
  老余不知是不是迷上香烟的味道,现在他也不抽旱烟了,一大早就递给我一支烟,我没有接,大早上抽烟可不好,任何时候抽烟都不太好。
  老余不以为意,小心翼翼地把那只烟塞了回去。

  “怎么样,这地方不错吧?”老余拍了拍我,说道。
  我点了点头,这地方当然不错,纯天然,无污染,让我耳清目明,心旷神怡。
  “那就住这别走了!”老余和我开玩笑,就像一个家乡的长辈在和我随意聊天,我觉得老余有些可怜,这些年一直被村人孤立,想到这些,我倒有些同情这个丑陋的老家伙。
  我嘿嘿地笑了笑,没有说话,他也笑了。

  在老余家进行了简单的洗漱,又吃了早饭,我们三个便跟着老余往村子里走去了,在老余惊讶的目光中,我身上流出一道影子,淌到了小蝶的脚边,很快成了一只影子,从外观上看根本瞧不出任何破绽,老余虽然惊讶,但还没有到无法接受的地步,他昨晚就看出了小蝶的不寻常,这个时候干脆再让他见见我的不寻常,我恶趣味的想道。
  老余只是惊讶,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直接往村子里走去,昨晚我们偷偷从这里去过后山,但正如我所说,那是偷偷去的,现在光天化日,路上遇到不少人,老余一路都低着头,也不和别人说话,我们一行四人就是在村人惊异的目光中不断前进,我们不断对村民友好的点头示意,他们纷纷回以笑意,但是看到老余,又露出十分奇怪的神色,都不愿太靠近我们,甚至一路上都没人和我们说话。
  看来老余的“杀伤力”还真不是吹出来的。
  日期:2014-03-29 23:08
  几乎穿过了整个村子,眼前的房子又逐渐变得稀少,最后来到一座看上去很像一座小庙的地方。
  老余告诉我们,这座庙是大龙沟村的农庙,里面供得却不是佛,前面说过,羌族信仰多样化,什么神都有,不同的部落之间也有不同的供奉,但不能说“逮谁供谁”,信仰必然怀着虔诚的心念和美好的愿望,农庙从字面便能听出,大概和农耕一类有关,村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段属于小农社会,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地区,虽然所谓的神不一样,但所求的心愿都是相同的。

  农庙旁边有一间小院子,我们走到庙前,老余站在庙外对着庙里那尊神像微微低头,然后就走向那座院子。
  老余告诉我们,大龙沟村的释比同时兼任农庙的“庙祝”,并且就住在农庙附近的,他还告诉我们,释比通常都是师徒相传,因为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部落里的文化传承主要依靠释比师徒间的口口相传,关于羌族的历史与传说都是释比通过叙事长诗流传,这些后来通常被称为释比经典,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曾经组织过一批专家学者整理和保护羌族的文化,便是通过各部落的释比吟诵族内经典的唱经形式。

  只是,随着汉语文化的普及,现在很多羌族人已经很少使用羌语了,甚至不少羌族人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这一点不止是羌族,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从中华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都是瑰宝,弃之可惜。
  好在大龙沟村由于与外界接触地比较晚,至今仍保留着羌族的语言。昨晚第一次见到老余的时候,他最先说出口的便是羌语。
  走进那间小院子,里面的陈设很普通,门前挂着晒干的玉米棒,川话叫“苞谷”,还有其他诸如辣椒之类的农作物,我叫不出名字的也有,但不远处堆成堆的状似麦秸的东西我倒能猜出,青稞,我记得小时候学关于红军过雪山草地的文章里老讲到这东西,还是第一次见,觉得和小麦没有太大区别,这也是大龙沟村的主要农作物。
  唯一让我惊讶的是门前摆着一堆有些发黄的骨头,其中最大的一块头骨能明显看出是什么动物,羊。老余说,羊神是羌族人最敬重的神灵,很多祭祀占卜求神问鬼之时都要用到和羊有关的东西,我心中了然,暗道原来如此。
  “释比——”老余没有走进屋,而是站在院子中的门外恭敬地喊了一声,我们便站在老余身。
  没多久,屋内传来了声音,是羌语,待走出门见到我们,释比有些惊讶,但随后便反应过来,用汉语说道:“有客人来,快进来吧!”他面带微笑,给人一种很安定的感觉,而且,他的普通话十分标准。
  但最让我惊讶地目瞪口呆的是,我眼前的释比,不是我想象中的穿着兽皮制成的衣裳,头顶上盯着羽毛,脸上磨抹着油彩赤脚裸胸垂垂老朽的模样,而是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皮鞋擦油头发有光的50多岁的中年现代男人。
  日期:2014-03-29 23:09

  见我愣住,释比直接走了上来,对我伸出了手,说道:“你好。”完全是现代化的礼节,我虽然惊讶,但还是伸出手和他握了一下,老余则很恭敬的双手合十对释比鞠了一躬。
  “我叫云朵阿玛,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奇怪,可以叫我余云。”他微笑着说道,说实话,当我见到这个男人的时候,我事先所有准备的言辞都梗在喉咙说不出来,因为他太让我意外了。
  “你就是大龙沟村的释比?”白琳问道。
  余云看向了白琳,又看了看小蝶,微笑更甚,说道:“没错,不过你们不用这么叫我,叫我余云就可以了。”
  白琳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们在一边聊得开心,倒把老余晾在了一边,我尴尬地看着老余笑了笑,随后那位叫余云的释比便请我们进屋内坐着。

  “释比这些年带着大龙沟的村民和外边做生意,让村子里人的生活都变好了,山里的一些山货,药草之类都是他组织人采摘,县里还给评了先进,所以你们别太惊讶,不要以为山沟里的人都没见过世面,释比可是读过大学的文化人。”说到释比,老余似乎很有些自豪,我十分理解他这种心情,无论如何,他对大龙沟村还是有感情的,更何况在最受尊敬的释比面前,我们终究只是外人,还没等余云说话,他便急于证明一些什么。

  “好了,余叔,就别再吹我了,对了,你今天怎么带这两位过来,据我所知,你可是很少出门?”余云话虽然是对老余说的,但却看向我们三人。
  “这个......”老余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就是关于活棺祭祀的事情......”
  “老余!”这次余云没有叫余叔,而是大声喝止老余继续说下去,虽然余云看上去比老余要年轻的多,但是,作为释比,他的威严还是让老余立刻停了下来。
  我见他如此反应,立刻说道:“余云,你好,我叫纪林,这两位是白琳和小蝶,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像老余说的,想问问活棺祭祀的事情。”
  见我如此说,余云瞪了老余一眼,立刻变了脸色,说道:“你们是记者吗?没有这回事,就算有,那也是我们族中的习俗,你们管不了。”

  记者?又当我们是记者,是不是每一个有不能说的秘密的人被问到这个秘密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对方是记者,洪天是这样,余云也是如此。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是,我们不是记者。”
  余云阴沉着脸,问道:“那你们是什么人?”
  这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的,每一次都要瞎编乱造,因为说真话没人会信。
  “你不要多想,我们没有恶意,只是好奇而已。”
  “好奇?对不起,没什么好奇的,走吧,快点走,要是来谈生意的欢迎,要是问这件事,恕不远送!”余云有些生气地拍着桌子说道。
  我还想再争辩些什么,但是老余立刻拉住了我,毕竟余云是大龙沟村的释比,虽然看上去没有太多的神秘色彩,但我毫不怀疑其在大龙沟村的号召力,从老余对待他的态度便能看出来。
  没有办法,见对方实在是不配合,我也问不出什么,只能使出杀手锏,喝问道:“为什么余中楼的棺材是空的!”
  我这句话声音不大不小,但语气却是极为严厉,老余吓了一跳,脸色都变了,还以为我要把他的底子给抖出来,而余云释比,反应则更大,他猛地一拍桌子,脸上露出震惊和恐惧的神色,颤抖着问道:“你......你说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