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1-20 01:29:48
瞻近帖、龙保帖
王羲之作品,唐人临摹。纸本,草书。现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
右边是瞻近帖,7行64字: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 / 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 / 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 / 果言苦有期耳。亦度 / 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 / 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 / 还具示问。
左边是龙保贴,3行20字: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 / 卿舅,可耳,至为简隔 / 也。
日期:2014-01-20 01:32:09
No.115
边境的军政、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对于鲜卑政府,同样是棘手问题。当年,为了抗击北方的游牧朋友(主要是柔然族)、保卫首都平城,北魏设置了六个军事据点,即“六镇”。迁都之后,边患仍在,于中央政权的重要性则明显降低。六镇的朋友长期受到损害,中央一不小心,即激起反抗。同时,中央汉化势力与地方鲜卑朋友的矛盾也是原因之一。
这是520年代出的事儿,让北魏政府大费力气,甚至,非常搞笑地,请柔然族帮忙。事儿起起伏伏,蔓延到河北,加上山东、陕西亦有民变,直到530年代,才基本平息。而此刻的北魏政权,也从名存实亡走到了名实俱亡。
528年,北魏政府发生内乱,外戚杀了皇帝立了幼君。很眼熟吧。接着,两百年前刘渊、石勒的旧事,或者三百年前董卓、曹操的旧旧事,重演。尔朱荣,某个少数民族的统帅,杀进洛阳,几乎灭尽北魏皇族。之后,民变基本平息,北魏政权继续,尔朱氏掌权。再之后,尔朱氏的手下高欢,六镇出生的鲜卑人,崛起。乱战之后,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50年代,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
日期:2014-01-29 22:33:16
珠峰南坡
马年马上到。人在尼泊尔。一山之隔,世界如此不同。这边的问题如此明显,那边的呢?
不要埋怨。行大于言。
老实念佛。Amitabha.
日期:2014-01-29 22:38:13
No.116
北齐是高氏政权,当然,人家自称为“齐国”。帝国,尤其是规模比较小的那种,其盛其衰,往往都取决于最高统治者。能够取代东魏,北齐的统治者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是,其后的统治者比较烂,与北周的竞争也就发生了逆转。
比如,北齐北周隔河对峙。起初,周人势弱,冬天需要击碎河冰,以免齐国军队借以渡河。不久,主客易位,击碎河冰以自保的成了周人。
北周是宇文氏政权,他们与尔朱氏不同,属于另外的某个少数民族。具体是哪个少数民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反正,第一帝国的离散期,进入中原的异族朋友,许多都融入了汉族。第二帝国的离散期,同样如此。汉族之五彩斑斓,不可不知也。
北周武帝宇文邕(音拥)在位时,国家强盛,消灭北齐,统一了北方。照这个玩法,他很快就能统一全国。可惜,天不假年,他随后就去世了。而且,留下一个重大的系统漏洞:其嫡长子乱七八糟,其弟倒是不错。宇文邕没有智慧选贤继位,其嫡长子的统治确实也一塌糊涂。结果是为他人统一做了嫁衣裳。
日期:2014-02-08 23:29:59
No.117
第二十六章 忧郁的南方
回头再说南方。西晋垮掉之后,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史称东晋,首都建康(今南京)。这是317年。
司马睿比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低一辈,其祖父被分封在琅邪(音郎牙,在今日的山东)。他跟着其他皇族参加了八王之乱。随着北方被他们的内讧折腾得越来越不像样,刘渊、石勒这样的少数民族朋友也已经起兵,司马睿们意识到,应该准备后路了。他早早地就跑到南京,做了地方长官。
他面临的最大问题,曰世家大族,也就是当地的地头蛇(以后,还有从中原迁来北方地头的蛇们)。
世家大族,是国家人才选拔系统的产物。
所有政权都需要抓住人才,至少,不能放任人才成为反对力量。可是,如何衡量人才?这个,很难。
汉代以前,基本靠世袭,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日成之后是正日、正恩。上至皇帝、下到大小官僚,其后代缺省地就是人才,可以胜任各个岗位。有人问了:真的胜任吗?这个……呵呵。
刘彻也就是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实行察举制,其要点是,由官员推荐人才。曹丕的时候,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即“中正”官评定人才,以最高“上上”之后“上中”、“上下”、“中上”……九个等级划线。虽然开明的统治者常常是真心地希望获得人才,虽然推荐并非通吃、常常辅以考试,但是,推荐者又不是圣人,所以常常倾向于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后来,遂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恶形恶状。
无论是世袭,还是势族垄断了“上品”,结果都是父子兄弟大家都当官,大官小官扎堆抱团,世家大族于是生焉。
向前看,猜也猜得到,推举的制度因为问题太多,终归会被更好的玩法取代(隋朝的科举制)。但是,向后看,推举毕竟比世袭好,对刘彻们、对百姓,都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