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02 22:46:39
13
周泰达跟着老舅挑灯草卖,一跑就是两年。
头一趟,就让周泰达大开眼界,新鲜而至于兴奋。四五个人结伴,组成灯草帮,都是一色“孝帕子”(白布头帕)包头,右耳朵边还吊一截帕头子。周泰达觉得这样包头,一点都不好看,尤其是那吊耳朵边的布截子,霉拙拙的感觉。但娄灯草说,这是“行帮装”,路上不用开口,就晓得是卖灯草的。周泰达只好也跟着裹,又穿了对襟衣,挽脚儿裤,腰上拴了麻绳。扁担不用挑绳,直接戳进两边捆得像棉花垛子般的灯草泡泡货里,高耸耸地就上路了。
第一笔生意,周泰达就见识了老舅的销货才能。买家要一团,大约四五百根。娄成举要一吊铜钱。对方掐指一算,每根灯草投到了约两个铜板,说不能这么喊价,踮起脚尖都摸不到,应该“巴到喊”。
老舅扯出一根四尺长尚未剥皮的灯草,递到买主手上说,灯草是磨人草,一年长小指头那么点点,长到这样长,你说要好多年?又来说剥灯草,你先试一下好不好剥。那人用指甲掐住点儿灯草皮,剥得皮耷嘴歪,剥不下去。老舅说,我们那里,手最巧的女人,一天也只剥得到两三根,你说,要好大耐心?她才能挣你几个铜板?买家打不出喷涕,算是掂出了灯草的份量,真是根根皆辛苦。
周泰达很想笑:啥的巧手难剥两三根?光舅妈一天就能剥出几千根,她还算半吊子,想省钱才自己剥一些,像虞氏那样种灯草人家的女人,每天不剥出上万根才怪。将泡在水里已经妑了的灯草头头捉住,尖针刀一划,指头一捻,胖嘟嘟的白灯草就出来了。
头年,每一挑灯草就赚了百多块银元,虽然风餐露宿,整得像黑人,但毕竟获利不薄。回程扁担不空,又挑些各地土产回川,再赚一笔,满不错的。
但是第二年,周泰达就把灯草生意看穿了,比起卖烟土,简直是芝麻绿豆般小得不能再小的生意。这样的“眼光”,当然不是脑袋灵光一闪,突然蹦出来的,而是碰见一个烟贩子之后,才恍然大悟的。
当时灯草帮已经从兴安岭卖完灯草回川,走剑阁道。在七曲山那九尺鹅肠一般的山道上,有一个用竹筒扁担挑笋子的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一段的黑松林里,是有棒客的,但对于灯草帮,川内土匪从来不抢,都觉得挣的是零碎钱,卖的是牛马力。因此灯草客也能贩些宁夏枸杞、河北枣子之类。这挑笋子的晓得此道,就混进来跟着走。
周泰达看他挑笋子爬七曲山,觉得这人裤儿都要亏掉。一担笋子值多少钱?这一路吃住的花销都不够。那人也看出灯草客们没把他打上眼,看他的眼神,好像他额头上就写着“瘟症”二字。殊不知,晚上投宿时,这家伙就让周泰达刮目相看。
当时,灯草帮全体住进了一个牛圈,这倒不是出不起住店的钱,而是长久形成的行帮习惯。一路上的栈房,都要烧“转转火”,容易把灯草引燃,只能找牛羊圈之类的地方堆放,人自然要值守。倘若一人在圈内守货,其余住栈房,晚上换班时,栈房开开关关,搞得其他房客睡不好觉,旅客便不愿意住有灯草帮的栈房,店家只好将灯草客拒之门外。故有童谣说:“灯草客,莫妖艳,不着店,睡牛圈。”而那挑笋子的呢,住进了稍远处看得见的一家大栈房,是这一带最体面的。难道他老几能把笋子卖成龙肉价?
天快黑尽的时候,周泰达去了客栈,见那人独自坐在八仙桌旁,面前摆的是好酒好菜。见了周泰达这位同路人,点头招呼,请他一起喝两盅。周泰达求之不得,上桌同饮。那家伙又大嗨嗨地要店家再上一盘卤牛肉、卤猪耳,周泰达愈觉神秘,忍不住问他,这地方挑笋子是不是赚大钱的生意?那笋子客说,确实很贵,绅粮大户,都是离不得的。周泰达有点怀疑他是贩鸦片的,但看他衣衬单薄,身上是藏不住多少货的,而且沿途关卡林立,一路上不知搜身多少遍。或许,就藏在那些带壳的笋子里吧。两人喝酒中,周泰达毕恭毕敬的样子,让笋子客很舒服,一路上蔑视的眼光荡然无存,就开怀畅饮起来,竟然喝麻了,被周泰达送回房间。周泰达一个一个地翻弄笋子,甚至剥皮掰着看,里面确实是实心的笋子肉。蓦然,他发现那竹筒扁担竟然被笋子客放到了床上靠里边的地方,恍然大悟,绕到床边拿起竹筒扁担,好家伙!沉重坠手。看头子上的竹节,虽然镶得极巧妙,周泰达还是看出是做手脚安上去的,心里有数了。
第二天,在山道上行进中,歇气的时候,周泰达不经意地走到笋子客身边,要拿起对方的竹筒耍,那人慌忙谢绝。周泰达突然将嘴抵到对方耳边说:“竹筒里装了有泡十斤货吧?”笋子客勃然变色说,不要乱讲。周泰达说,我要害你很容易,下一个关卡,就把你卖了。但是我为啥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笋子客问他究竟想干啥,周泰达说,我只想跟着你一起干。话说到这一步,笋子客也就不再装闷(装傻),对周泰达说,你跑一趟东北,起码要三个月吧?周泰达说,不止,有时要花上半年。那人又问,这么辛苦,能挣多少?周泰达说一百个银元。对方直摇头,将手掌揑成鸡爪形:“我可以挣到你们的这么多,而且最多只要两个月。”周泰达认为他老兄在打埋伏,十倍还不止呢!就算他说的五倍,也让人咋舌,格老子,抵得上他们灯草帮全伙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