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往事——一名刑警的真实讲述》
第3节

作者: _小哥_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土炕上,两具仰卧的尸体仍然保持着原状:头朝外、脚冲墙,身下大滩的血迹已经凝固。凝固的血迹衬托着死者的头颅和身躯,正以自己的方式祭奠着生命的离去。
  尸体的颅骨大面积塌陷,混杂着血迹和脑浆,但还是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一部分面容:面色蜡黄、双眼紧闭、牙关紧咬、口唇部呈现出皮革样化。这个时候,他们的脸看上去很怪。灵魂的远离,使他们的五官已经消失了我们记忆中同类的痕迹。
  我屏住呼吸,慢慢走过去,伸出右手轻轻触碰死者的颈部。从尸冷以及尸僵的程度粗略分析,死者死亡的时间已经接近12个小时,再仔细观察死者头部血肉模糊的创口,确实和那位老哥讲的一样,应该是钝器击打所致。
  我闭上眼睛,将凶手高高抡起凶器的画面在脑海里回放,睁开眼睛后,又仰着头沿一条抛物线向斜上方看去,在墙壁和天棚上,果然有大量抛甩状的血迹。
  看来,凶手在作案时的每一下重击都用尽了全力。
  日期:2015-10-05 16:12:33
  屋子里,两名死者身下的土炕横贯东西,长约四米,在土炕中间有一块白色的简易隔板,将土炕分成了两个区域。绕过隔板,在炕尾摆着一个漆面斑驳的矮木柜,这是北方村民在家居中常见的布局。我伸手轻轻地打开柜门,里面摆放整齐的各种杂物映入了眼帘。
  轻轻关上柜门,我开始环顾四周。八十年代的衣橱和梳妆台、老款式的电视机、歪歪扭扭的电视柜,整个房间里的摆设不仅过于简单而且十分陈旧。我在屋子里慢慢踱了一圈,用指尖轻拭家具和墙面,却发现手到之处要比普通农户的家干净上许多。

  这些告诉我两点:一,这户人家经济拮据,并不富裕;二,在这个房间里,一定有一个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此时正坐在房间角落里的一张木椅上。
  女人有三十几岁,一米六五左右的身高,很瘦,穿着灰色的长裤和白色的衬衫,衣服看上去虽然样式老、年头多,但都很干净。她佝偻着后背,两只手掌夹在膝间,一双纤细的手臂在微微地颤抖。
  女人的头发又黑又长,凌乱的挽在脑后,透过额头前垂落的几缕长发,我看到了她的脸。这张脸可以称得上秀气,不算漂亮但绝不会让人反感,只是这张脸毫无血色,惨白如纸。
  天泪有声,蜡泪有痕,此刻的这个女人就像是一截即将燃尽的蜡烛,在摊开的蜡泪中顶着断断续续的火苗,颤抖着等待最后的消无。
  我的工作,使我见到过许许多多刚从危境中脱离出来的人们。他们大脑中的边缘系统仍旧处在极度恐惧的状态没有得到修复,所以他们慌乱、紧张、错位,就像我面前的这个女人一样。可能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使我变得有些冷淡或是麻木吧,这没什么特别的,我当时确实是这样想的。
  但是,我忘了这样一句话。麦克伦尼在《简单的逻辑学》中提到:许多错误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所有相似的情景绝对不是事物的简单重复,我们必须对事物的特殊性保持敏感。
  如果不是下面的一幕,我也许还要接着错下去。
  日期:2015-10-05 16:13:34
  一位现场勘查人员走到女人的面前,对女人说:“麻烦你,跟我们到院子里去一趟。”见女人毫无反应,他又重复道:“喂,麻烦你跟我们到院子里去一趟!”

  “去......哪儿?”女人抬起头,终于开口说话了。
  “院子里。”勘查员用手向外面指了一下。
  女人若有所思,似乎很费力才听懂了勘查员这句很简单的话。她微微点了点头,默默的站起来,默默的迈着步子向外面走去。可就在快要走出门口的那一刻,她突然莫名其妙地转动脖颈,向炕尾的方向看了过去。
  我看到了她的这个举动,也注意到了她的眼睛。
  那是怎样的一种眼神?
  这种眼神似乎将空洞与复杂、麻木与深邃这些根本矛盾的东西融为了一体,让各种不同的感觉在模模糊糊中错乱交织。如果说这种眼神是因为看透了世间的一切而变得空无一物的话,但它又深不见底,似乎隐藏着无数秘密,就好像在一汪深潭里,游动着千奇百怪的、叫不上名字来的鱼。
  我不是不知道,表情原本就是复杂的东西,例如有人说,蒙娜丽莎的微笑里就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但是无论如何,我想不到这种眼神如何会出现在这样一个普通村妇的身上。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人?
  日期:2015-10-05 16:15:02

  我胡思乱想着,百思不得其解,在屋子里又转了两圈后,看到现场勘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老胡和于大队也正在低头交谈。我走到站在一旁的汪旗近前,拽了一把他的袖子,领着他向屋外走去。
  “第一次出命案现场吧?”走到院子里,我问汪旗。
  “嗯,第一次,这味儿……”汪旗皱着眉头。
  “你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再多接触几次就会习惯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汪旗看着我的手,意识到这只手刚才还摸过死尸,嘴唇一抿,从背包里翻出一包湿巾递给我。
  “你见过很多尸体吗?”他很认真地问我。
  “嗯,很多。”我点头,取出湿巾擦手。“有从地下挖出来的、从水里捞出来的、从灰烬中扒出来的,整个的、肢解了的、冻僵了的、腐烂了的、碳化了的……都见过!”

  “你不害怕?”汪旗很诧异。
  “不害怕,从来没怕过。”我笑着回答他,“因为他们仅仅是尸体,和其它动物的尸体没什么两样。你想想,猪牛羊、鸡鸭鱼,你几乎天天都在吃,甚至对它们的内脏也乐此不疲,你怕过吗?有句话说:人死如虎,虎死如猫。你害怕,仅仅因为你面前的尸体是死人,而不是死猫、死狗、死猪。实际上,一具死尸不会对你造成任何伤害,远远没有活人可怕!”
  “人死如虎,虎死如猫?是这么个道理!可哪有你说的那么轻松?”他反问我,“有几个不害怕死人的呢?”
  “这呀,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潜意识罢了。”

  “什么,什么意识?”
  “集体潜意识。”我回答他。“按照荣格提出的理论,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它包括了人类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远古时代,人类的尸体意味着周围可能有猛兽带来的凶险或是尸体可能带来的疾病,再有就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尸体总是充满着涉及鬼怪的联想......”
  院子里,我和汪旗在一边聊着天,一边绕着屋子边走边看,我想再勘查一遍室外的现场。实际上,现场勘查有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上后天上、先微量后常量、先无形后有形、先无损后有损的程序规则。按照这个规则,室外的现场勘查应该已经进行过了。但是我不甘心,总想着自己要再看一遍。
  就在我们转到窗口的位置时,地上的一把雨伞突然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停住了脚步,汪旗也跟着我站了下来。这是一把普通的黑灰色长柄雨伞,伞长110公分左右,尼龙布面,硬塑伞把,虽然它直挺挺的躺在墙边不动声色,但我还是觉得它的出现存在着某种突兀,它似乎出现在了它不该出现的地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