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5 17:25:48
《七、家长,里短》(下)
如果舒尔哈齐事先知道哈萨尔当年的遭遇,不知道他是否会引以为鉴并提高警惕。据说,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位劳苦功高但又有些桀骜不驯的弟弟十分忌惮,终于发展到想要除掉后者。只是在他们的母亲诃额仑太后的干涉下,铁木真才不得不罢手,但仍将弟弟的部属大幅削减至1400人,此事最后还导致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老太后抑郁而终。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大举西征,从此掀起了席卷欧亚的黄色狂飙,而在此之前哈萨尔就已经死去,许多人猜测他很可能是被自己兄长谋杀的,毒死他的凶手据说是一位堪与诃额仑太后媲美的蒙古女中豪杰——其嫂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老婆孛儿贴,她为世界之王生育了四个横扫欧亚的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与同病相怜的哈萨尔类似,万历三十九年即公元1611年,在被捕两年多以后的农历八月十九日即公历9月25日,女真人曾经的二贝勒舒尔哈齐在一团迷雾中神秘地死去,对于他的死,清朝的各种史料似乎都十分忌讳,因而涉及极少,比如《满文老档》中便只有寥寥数语:
“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
据说,舒尔哈齐临死前受到了残酷虐待,他就像任我行那样,被囚禁在一间漆黑暗室之中,身体用铁锁锁住,屋子里家徒四壁,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很难想像这两年多时间是怎么度过的。
在此期间,他经历了自己所有部众被兄长吞并,按照《满文老档》的说法,努尔哈赤“尽夺赐弟贝勒之国人、僚友以及诸物”,他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扎萨克图被伯父杀死,另一个儿子阿敏也差点儿丢了性命。万念俱灰之下,也许死亡对“生不如死”的舒尔哈齐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吧。
相比残酷对待侄子的野猪皮先生,成吉思汗简直可以说是天使。哈萨尔的后裔都受到了善待,其次子移相哥是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神箭手,在成吉思汗举办的一场射箭大赛上,他竟然在335步(起码百米以上)的距离射中靶心,使得伯父大加赞赏,甚至专门为其立了一块石碑以纪念此事,该碑至今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院。移相哥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为它是现存最早的蒙文石刻,上面刻着成吉思汗时代根据回鹘文(也称畏兀儿文)而创造的老蒙文。
等到忽必烈称帝,齐王便成为哈萨尔家族的世袭爵位,一直到元朝灭亡。再往后,哈萨尔的七世孙阿克萨噶勒代有两个儿子,长子阿鲁克特穆尔成为蒙古科尔沁部的始祖,而次子乌鲁克特穆尔则成为蒙古和硕特部的始祖。后面还要提到这两个蒙古部族,暂且留个话头。
不过,也许是终于认识到先辈的恩怨不应传给后人,也许是因为这个侄子打仗实在是有一套,努尔哈赤最后还是重用了阿敏。公元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政权后,后金汗王宣布,自己的三个儿子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海(即皇太极)和侄子阿敏一起被授予“和硕贝勒”的头衔,哥儿四个从此号称“四大贝勒”,而阿敏——前面说过这个名字来自蒙语,意为“生命”——由于岁数较大,排位仅次于最年长的大贝勒代善,因而被人们尊称为“二贝勒”。
其实,女真原本的大贝勒,并不是身为努尔哈赤次子的代善,而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兼法定继承人——爱新觉罗.褚英,与叔叔舒尔哈齐很像,这位王子作战也极其勇猛,曾被自己的父亲赐予“洪巴图鲁”的名号——“洪”可能是汉语“皇”的转音,意为“大”,“洪巴图鲁”即“大英雄”——更又被早早确定为汗位继承人,有权代父执掌后金国政,也就是处理汗国的日常事务。
由于战功赫赫,褚英还被父亲授予“阿尔哈图土门”的荣誉称号,“土门”也写做“图们”(就是中朝边境那条大江的名字),女真语意为“万”,又引申为“万户”,“阿尔哈图”则是“谋略”的意思,合起来为“足智多谋的万户”,写成文言就成了“广略贝勒”(这也是他的弟弟皇太极即位后追尊兄长的正式封号)。很显然,这应该是一位有勇有谋的青年将军,而由于其特殊身份,人们通常又尊称他为“广略太子”。
不过,褚英执掌后金国政不久,努尔哈赤就接到汗国几乎所有高层的联合投诉,投诉者中既包括褚英的弟弟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海(即皇太极)和堂弟阿敏这几位贝勒,也有号称与汗王“信用恩养,同甘共苦”的“开国五大臣”,即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安费扬古和扈尔汉。
相比几个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宗室贵族,也许五大臣的投诉更令努尔哈赤重视,他们都是追随努尔哈赤多年的老弟兄,相当于刘邦的樊哙、曹参,亦或成吉思汗的木华黎、速不台,对汗国政事具有极重的发言权。相传,努尔哈赤曾与老哥五个结拜为兄弟,当后来他们陆续去世后,汗王曾哭着表示:“朕所与并肩友好诸大臣,何不遗一人以送朕老耶!”
据满文史料记载,投诉者们声称褚英太子犯有如下恶劣罪行
第一,在四贝勒与五大臣间挑拨离间,造成彼此不和;
第二,勒索弟弟们的财物和马匹;
第三,尤其恶劣的是,他竟敢扬言:“我即位后,将诛杀与我为恶的诸弟、诸大臣。”
这位广略太子很可能是个严厉的人,试图将自己的权威强加于众人,因而把贵族共和制下一向习惯于“有事好商量”的大佬们搞得很不爽,他的弟弟们更是不服父亲早早确定继承人,因为游牧渔猎民族从来都是强者为王,从来不鸟预定储君这一套。就这样,双方联合起来,共同向汗王发难。
眼见大伙集体反对,努尔哈赤不得不做出表态,把褚英狠狠训斥了一顿。按照《清史稿》的说法,遭到父亲的批评后,褚英“意不自得”也就是很不爽,他于是“焚表告天自诉”,向老天倾诉委屈。但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马上被政敌们定义为“诅咒”,至于是诅咒汗王还是诅咒诸贝勒大臣就不重要了。褚英于是再次被告发,面对着沸腾的民意,努尔哈赤终于宣布,将众叛亲离的长子“幽禁”起来。
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农历闰八月,在同样被监禁了两年之后,褚英像自己的叔叔舒尔哈齐一样神秘地死去。关于褚英的死因,各种史书包括女真人自己的史料,记载都极其晦涩,而即使留下来的只言片语,后人认为也很可能经过了乾隆时期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篡改。比如《清史稿》只说他“乙卯闰八月,死于禁所,年三十六”,而《满文老档》则压根没提此事。而明朝人则传说,褚英是因为劝谏父亲不要背弃有情有义的大明帝国,才被残暴的父亲处死的,因为就在褚英死后的次年,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称汗,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
不过幸运的是,现代又发现了《满文老档》更早的版本,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老满文原档》或《旧满洲档》,里面对褚英之死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聪睿恭敬汗以其长子阿尔哈图图们,心术不善,不认己错,深恐日后败坏治生之道,故令将其囚居于高墙内。经过二年多之深思,虑及长子若生存,必会败坏国家。倘怜惜一子,则将危及众子侄、诸大臣和国民。遂于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长子三十六岁,八月二十二日,始下决断,处死长子。”
很显然,努尔哈赤是在“众子侄、诸大臣”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处死自己的长子兼继承人的。尽管按照朝鲜李朝人的说法,“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这里的“奴酋”就是努尔哈赤,明人和朝鲜人很无聊地将其名字翻译为“奴儿哈齐”——他似乎是个天生残暴的冷血坏胚,脑海里大概从没什么亲情的概念,但其实,长子之死还是给这位汗王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以至于他在多年以后,仍念念不忘地召集家族成员宣誓,要求后代们:“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
不过这时候,努尔哈赤根本没有时间来消化悲伤,因为他已经收到确切消息,明朝大军就要杀过来了!
决定后金命运的萨尔浒大战,即将开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