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41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15 21:20:36
  6.别了,武士道……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的消息很快便传到宫中,明治天皇震惊不已,悲痛万分。到这一刻,维新三杰全部离世,木户孝允在西南战争结束前四个月就病死了,临终前还念叨着:“西乡,适可而止吧!”这三个人年龄相仿,其中西乡最大,木户最小,他们三人奠定了明治皇朝的基业,可惜无一人能活过五十。
  维新三杰是明治志士的代表,是下级武士的总发言人,他们在时代的大变革中崛起,又在时代的大变革中陨灭,没有一个能寻找到出路。在明治六年政变中,木户孝允与大久保利通站在一起,不过没过一年两人就因征台问题而分裂,之后时分时合。木户也反对大久保的激进改革,他主张降低农业税并给予士族适当的政治出路。即便是要跑步进入资本主义,那至少也得吃饱喝足、穿双好鞋不是?大久保可没有这么好的耐心,他也不认为妇人之仁是真爱国,如果连国家都没有出路,个人前途又在哪里呢?

  西乡与木户与大久保不同,后二者所争论的是如何进入资本主义,而西乡关注的是如何保住日本精神。这种精神被今人称为武士道,它是以“义、仁、勇”等为核心价值的一整套意识形态。
  几百年来,武士道规范着士族的行为、协调着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升华为统治阶层的信仰。在维新三杰中,西乡隆盛是“义”的代表,木户孝允是“仁”的代表,大久保利通是“勇”的代表。从内心出发点来讲,西乡之“义”、木户之“仁”、大久保之“勇”都是为了爱国。如果是为了自己,他们早就急流勇退了,当富家翁不是很逍遥嘛。
  伟大人物与凡夫俗子的区别在于,伟大人物不只是为自己而活,也不只是为今世而活,他们有恒久且非功利的精神追求。大久保利通追求富强,木户孝允追求和谐,西乡隆盛追求正义。 其中,只有大久保的理想可以实现,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物质主义,它以创造物质为出发点,也以之为归宿,其创造物质的系统乃是一种高效组织,可以支持军事的精进,因此,发展资本主义必然带来富国强兵。

  和谐嘛,就很难做到了。从传统社会转型到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在此期间利益要重组、身份要转换、信仰要颠覆,怎么平心静气,怎么安定和谐,不打起来就不错了!
  至于“正义”,那不过是一个农耕社会的虚伪口号。一个武士可以平白无故地杀死一个平民而不用负法律责任,这有什么“正义”可言?在西南战争中,西乡隆盛领导的萨军既强抢民财又生拉壮丁,政府军也好不到哪去,双方拼死一战不过是为了争夺利益。如果西乡真是为“厚德”而战,那他早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他起兵出发时带走了上万人,回来时只剩四百人,民心所向不是很清楚了嘛。在人类全部的历史中,统治模式无非两种,要么是身份统治,要么是货币统治。在迷恋“正义”者的眼中,身份统治下的社会秩序总是比货币统治下的更正义、更和谐、更有人情味。

  木户孝允与大久保利通的理想差别不大,他只是反对为改革而民不聊生。改革是为了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而不是更糟,否则它的意义何在?木户是大久保的消极反对者,西乡则是积极反对者。西乡隆盛根本就看不出大久保政权存在的合理性,他在下野后不久便作了一首反诗,其诗云:
  独不适时情,岂听欢笑声。
  雪羞论战略,忘义唱和平。
  秦桧多遗类,武侯难再生。
  正邪今那定,后世必知清。
  西乡隆盛对政治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急速的社会转型使得下层人民迷茫不安,在这个曾经许诺给他们“解放”的新朝里,没有保障,没有关怀,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不过是剥夺与被剥夺、欺骗与被欺骗、利用与被利用。今后,再也没有无价的高尚,一切将沦为商品!
  西乡隆盛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社会现实,然而他也没有改变现状的政治纲领。武士道是一种疏阔、庞杂的精神体系,它是诗歌而不是哲学,是情怀而不是思想。武士道从日本狭小的三岛生长出来,它的真身乃是神道,只不过穿上了儒家的衣服。武士道是秉性粗野且强壮有力的勇敢男性的哲学,这些人感情冲动而富有行动力,他们既是维护封建秩序的栋梁,又是摧毁幕藩体制的先锋。没错,日本的资本主义是由武士道推动的!无论是西乡隆盛、木户孝允还是大久保利通,无一不是为了摆脱“劣等国家”的名誉感而战。大久保推行殖产兴业也不过是为了获得与西方平起平坐的名誉感,如果获得这种名誉感需要发展资本主义,那他就是资本主义的奠基人,然而他本人并非商人,他和蒋介石一样喜欢清苦。大久保践行武士道的方式就是西化日本,他的道德基点与木户与西乡并无不同。

  新渡户稻造也在他的名著《武士道》中说:
  “在王政复古的风暴和国民维新的旋风中掌握着我国船舵的大政治家们,就是除了武士道之外不知还有什么道德教诲的人们。
  迄今为止,几乎还看不到基督教的传教在新日本的性格形成上所作出的贡献。
  翻开现代日本的建设者佐久间象山、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的传记,还有伊藤博文、大隈重信、板垣退助等还活着的人物的回忆录来看一看——那么,大概就会知道他们的思想以及行动都是在武士道的刺激下进行的。”

  信奉武士道的志士们推动了一场维新变革,等运动展开后他们才发现社会越来越偏离武士道,它越来越世俗化,既充满铜臭又俗不可耐。以前是武士道主宰町人文化,现在是町人文化主宰武士道。一位落魄武士可以因自己的信仰而在被雇时多要几个钱,仅此而已。我们不得不慨叹:在经济社会,一切将被侵略,包括爱情,包括武士道!
  到明治十年(1877),最后的武士们在新朝的生存竞争中已经一无所有,他们退无可退,他们不想被淘汰,于是以生命为赌注,向那个注定降临的时代发起了最后的抗争。他们的信仰是:与其卑微地活着,不如名誉地死去,就像樱花那样,在凋零时仍纯洁而芬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