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60节

作者: 随手太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12 19:06:16
  23 不堪一击的商军
  商纣王帝辛为了镇压国内的反对派,严刑峻法,但结果却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么美好。“唉,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商纣王如是说。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波涛汹涌,就是当时商国的情形。周国的间谍是个聪明人,不然也当不了间谍,他再次向周武王报告:百姓不敢诽谤矣。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百姓并不是今天的百姓,这里的百姓是指各个氏族,指代的是贵族,到了今天就变成了屌丝中的屌丝。徐中舒先生说:“殷代一个大部族有一百二十个氏族,举其成数言,则称百姓”。
  听到间谍的报告后,周武王姬发笑了,吕氏春秋说他“嘻!”,足见其当时的心情。他敏锐的感觉到,伐商的时机到了,于是找到了太公姜尚。太公姜尚以他高于常人的智慧将周武王的感觉理论化:
  “馋慝胜良,命曰戮;贤者出走,命曰崩;百姓不敢诽谤,命曰刑胜。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
  话说周武王二年(史记载“九年”,是从周文王改制称王开始算的,逸周书中很多篇也是采用的这种纪年方式),周武王姬发通知各盟国在盟津集合,组成联军讨伐那个不仁不义的商纣王,当然史记所说的“不期而会”和“八百诸侯”大家就不要相信了,当听笑话吧。史记记载,周武王大军载文王木主(就是周文王的牌位)渡过黄河来到了盟津,周武王自称太子发。估计当时周国与各联盟诸侯之间的联系还是用的周文王的名义,抑或当时周武王守制的时间还不够,所以周武王才自称太子。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观兵盟津”。

  在盟津,周武王组织召开了联合国专题会议,会议的内容今天就不得而知了。令人莫名的是,会后周武王及各诸侯国班师而归,理由就是两个字:天命。
  天命是什么?不知道,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知道的东西是人忽悠人的制胜法宝。看来周武王在忽悠人,那么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我也不知道,今天只能猜测,反正总不可能是喊大家来旅游的吧。
  也许是周武王此次动静太大,走漏了风声,商纣王作了足够多的准备工作,以至于周武王没有了必胜的把握。也许是周武王在商国的内应行事不密被发现了,比干马上就要被杀了,箕子也快被囚了,太师疵、少师疆也快要奔周了,比干、太师疵、少师疆是周国内应的可能性也蛮大的。也许…,可以有很多也许,正确与否没人知道。
  反正,周武王又带着他的联军各回各家了,此次会盟权当公费旅游出差吧,回去可以报销地,当中估计还有很多人没有见过黄河呢。
  接着,周武王听说:比干被杀了,箕子被关进了监狱,商容被罢官了,微子启、太师疵、少师疆直接三十六计走为上了。当然,关在监狱里的商国贵族不止箕子一人,逸周书记载,牧野之战后,周武王曾命毕公、卫叔出百姓之囚,看来当时商国的内部斗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状态。
  周武王四年,蛰伏了两年的周武王终于忍不住了,他檄文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出兵之前,照例要占卜,这是潜规则。但是“龟兆不吉”,而且“风雨暴至”,所有人都不敢妄言出兵了,那昂扬的斗志不见了,史记说是“群公尽惧”。

  关键的时刻,关键的人,太公姜尚力劝周武王出兵伐纣。在太公姜尚的劝说下,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终于拉开了序幕。为了坚定周武王的决心,周国联军渡过黄河以后,太公姜尚还命人将船只、桥梁全部烧毁。后来被项羽和韩信学了去,他们都以此思想打出了自己的成名一战,并创造了两个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貌似当时周武王的盟国都没有听过“狼来了”的故事,更没有听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依然是傻了吧唧的来了。于是周武王与各诸侯会师盟津,组成联军,挥师东进。
  看来商纣王帝辛请了法师的,周武王姬发的联军很不顺利。联军到了刑丘(今河南温县东),大雨下了三天也不停,还有的盾断成了三块。回想起出兵前的占卜,周武王姬发真的怕了,太公姜尚再次出场。
  “意者纣未可伐乎?”
  “不然。楯(盾)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洗)吾兵也。”(这是什么逻辑?)

  “然何若矣?”
  “爱其人及屋上乌(爱屋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咸刘厥敌,靡使有余。”
  在太公姜尚的劝说下,周武王姬发终于打消了所有的顾虑,伐商第一功臣哪是这么容易当的。
  搞出这么大动静,商纣王帝辛也得到了消息。他于是派人向西打探军情,搞笑的是他派的人竟然是胶鬲。前面已经说过了胶鬲是周国的内应,看来胶鬲隐藏的很深啊。周武王与胶鬲在鲔水(今河南巩县北)见了面,双方的对话也很有趣。
  “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不子欺,将之殷也。”
  “朅(通曷,何)至?”
  “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