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24 21:34:06
【8-6】
转眼到了暑假,我和叶婉辰不得不小别一段时间,各自回家。但每天电话、微信、视频聊天。
这个假期,我忙里偷闲,跟着魏教授参加了一个南京老城南古城保护的调研。
魏教授是我妈的朋友,近几年一直研究南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这个暑假要对南京的古街和遗留的历史风貌进行一些实证考察。
听说我想一起参加考察,魏教授满口答应,问我说:“八月份有一个相关的年会,到时候要拿出材料来,所以这个假期时间比较紧,可能比较辛苦,你行不行?”
“没问题,年轻人别的本事没有,吃苦的本事还是有的。”
我脱口说出萝卜说过的话,我觉得我是想萝卜了。晚上,我给萝卜打了电话,但打了几次都没人接。
近年来,南京的古城拆迁问题一直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自1992年以来,南京大批的六朝、明清以及民国历史风貌在旧城改造中被拆毁,尤其老城南保存1800年的历史街区在房地产开发中遭到严重破坏,老城南现存的约一平方公里已经是老南京的最后一条血脉了。
我和魏教授游走在一条条古街巷中,灰白的水泥墙上贴满了搬家公司的广告,各种拆迁的宣传标语垂挂在路边竖起的铁皮围栏上,这些红底白字的条幅随风舞动,蔚为壮观,仿佛昭示着这片古街未来不可阻挡的命运。
这些民居虽古老破败,但皆厅堂规整,外观朴实,夕阳在高大的马头山墙外慢慢垂落,街巷的尽头是天边的晚霞。
魏教授告诉我,这里的民居大多是清代中期至晚期建筑,保存较好的又多是清代中期的,只不过,近十多年来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已经使得这些老街坊成片成片地迅速消失。单单拿这里的古井为例,清代时南京有一万多口井,现在保存下来的古井估计都不到五十口了。
魏教授带着我走到一条小街,沿街坐落的宅院年代已经久远,看起来很破,但庭院的格局仍然清晰。有几家院外立着古树,足有几个人怀抱粗细,斑驳的宅院,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回廊挂落,掩映在老树之下,风情万种。
魏教授说,这条街叫做评事街,在宋元时期已经初具规模,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南京最繁荣的商业街道之一,像这样的街巷,现在南京已经很少了。
在另外一条安品街,四周望去,老街已经被四周的高楼围住,施工的吊车忙碌的来回摆动,高楼上挂着彩色的巨幅地产广告,周围的很多建筑有的已经被拆的干净了。
安品街里住着一家卖鸭血粉丝的王师傅,王师傅家是一个带院子的老平房,很像北京的四合院,门口的石墙上写着大大的“拆”字。听说我们是做古城保护调研的,王师傅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可得想想办法啊,我们都快撑不住了。”
王师傅祖上一直住在这个老宅子里,旁边的一些老宅子已经有些被拆掉了,他和其他的大部分原住民还坚持守护着这里。王师傅拿出一张《住宅房屋拆迁补偿金额评估表》给我们看,气愤地说:“房地产评估公司给他们的老房补偿价格大约是每平米七千二百元,而估算的房屋面积不包括院落、回廊、走道、天井等,一律只算到屋门口,这样算下来,大部分人家一户只能算二十平米左右的面积。这片老街区属于南京的一级地段,政府低价将地块收回给开放商改造,建成的商品别墅群房价可以卖到高达四万元一平方……”
房檐上有一片青瓦碎了,地上落着些瓦渣滓。
王师傅说:“这些都是活闹鬼们砸的。”
我问:“什么是‘活闹鬼’?”
王师傅说:“‘活闹鬼’就是专门来闹事的,他们的工作就是逼我们拆迁搬走,据说都是拆迁部门从社会上招聘的小混混。邻居几家的电线还被他们剪断好几次,有的人家里被泼了好几次粪,有一部分坚持不下来了,害怕了,就搬了。”
王师傅的隔壁是一个二层的小楼,是更老的古房,藏青的古砖裸露在日光下,在小巷里泛着灰暗的光,房子的大门是两扇木质的板门,一个大大的铁锁已经生锈的厉害,门口底下的门栏是一块长方体青石,高宽大约都有二十公分,青石的里外两侧磨得油亮油亮,已经不知被人踩踏多少个年头了。
王师傅指着小楼说:“这里原来是一个明朝的会馆,现在的主人已经好多年不在这住了。”他又指着门口外墙上一片剥落的水泥说:“这里原来有个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立的,现在已经被拆迁的摘下来了。”
我有点惊讶的问王师傅:“你不说是文物保护单位吗?这个也会拆吗?”
王师傅闷了一口烟,长长的吐出来道:“挂了牌子又怎么样,挂了牌子的被拆掉的多着呢。”
我透过门缝往里面看,这家显然比王师傅家气派的多,盘旋的木梯直通二楼,楼梯极窄,便生疑问。
魏教授告诉我说:“以前大户人家的女眷多住在楼上,女人是小脚,不怕窄的。”
楼上向外的廊子外护着一障镂空的木雕护栏,虽不是近看,依然能看出精雕的模样,有几截雕花的结构断裂了,想必是年久失修所致。屋檐被层层出挑的斗拱托起,如翅膀般长长的向外延伸。
魏教授说:“安品街是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一带的三山街、下浮桥、仓巷等地名,多次出现于《儒林外史》、《桃花扇》、《板桥杂记》等明清文学作品中,可惜啊,不仅是安品街,其他的一些历史保护街区也一样,说不定以后想看就看不到了。”
锅
炉一样的南京城,烈日下的酷暑远没有这些轰鸣的挖土机更让人焦躁,我第一次盼望着这个假期快点过去,开学的时间快点到来。
日期:2014-04-24 21:35:46
【8-7】
在开学的前夕,我第一次西装、领带加皮鞋的打扮,和魏教授飞往北京参加全国文物保护高层研讨会。全国各界的专家学者来到这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和领域,但是都对中国现存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存在着深深地忧虑和悲观。
一位北京的专家说:“中国的古建保护中陷入了一个怪圈,都是民众抗议后上级部门下达批文,地方政府停止拆除,过了几天,再拆,民众再抗议,上级再批示,地方政府暂停,过一段时间再拆……,就是一个‘战斗-失败-再战斗-再失败-文物灭亡’的过程,最后拆光了,生米煮成了熟饭……”
还有一位和我们一起从南京来的学者气愤的说:“现在的城市规划和改造对历史建筑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他举了三个例子。2000年7月4日,有着百年历史、关押过陈独秀等一批名人的南京老虎桥监狱,因城市开发需要,被拆除了;2004年的国庆节期间,记载着南京人电影记忆的民国建筑新街口胜利电影院,被人用塑料布在外面遮盖起来,7天后人们发现,电影院不见了。2007年在秦淮区,姚文才、陶行知等故居,一夜之间被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魏教授在发言的时候,也很激动,我看着都很紧张,我怕他把桌子给拍坏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