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37节作者:
九孔子 那诸葛亮在杀马谡是又为什么要流泪呢?一个肯定是舍不得,毕竟马谡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况且他和马良两兄弟和自己有这么多年深厚的感情。第二个是觉得对不起先帝,因为先帝临死前千叮咛万嘱咐马谡此人不可重用,自己后悔没有听从先帝的劝告,感到懊悔愧疚。按照以上所说,马谡肯定是被杀的老!不一定,因为说马谡被杀是记载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原文是“戮谡以谢众”,说明是被杀了。
但是在《三国志?马良传》中却记载着“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也就是说马谡是在狱中病死的,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还为之痛哭流涕。
而在《三国志?向朗传》记载说“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说马谡是逃跑了,而向朗因为和马谡有交情,所以知情不报,为此还被免了官。
因为马谡自己是没有传的,所以只能从他人的传记中去获得资料。但是可恨的是以上三种资料全出自同一本书,同一个人却有着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我们该相信哪一种?诸君自己考虑。
日期:2014-04-24 23:56:42
第二件事就是李严的被废
李严我们前面提到过,就是那个刘备在弥留之际同诸葛亮一起被召进宫共同担任顾命大臣的,那时李严担任的职务是尚书令。刘备将李严升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就是说刘备当时命令诸葛亮和李严共同辅政,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统管政治,李严统管军事,按理说两人应该是各司其责,平起平坐,那后来李严怎么会被诸葛亮贬为庶民呢?
话要从诸葛亮的北伐说起。建兴九年春天,诸葛亮出祁山,命令李严在后方督办粮草。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的供给在战场上尤为重要。时间到了夏秋之际,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或许可能还阻断了,粮草不能运到前线。李严就叫手下去报告诸葛亮让他回来,粮草现在运不过来了。诸葛亮听闻此事,也就回来了。
但是等到诸葛亮回来后,李严却说丞相怎么回来了呀,我这里粮草很充足啊,很快就能运到前线啊。李严还上表后主,说丞相一定是假装撤退,目的是诱敌深入。诸葛亮没有办法,只好拿出李严给诸葛亮写的有关天气原因粮草不能运达前线的亲笔书信,这下李严没有话讲了,词穷殆尽,俯首认罪。
既然李严是刘备欣赏的人物,按理来说应该不会笨到哪里去,那这件事怎么做的如此之拙劣,如此之蠢?你对朝廷说那番话的时候难道没有想到诸葛亮会拿出自己的亲笔信?你为什么不是派人去口头通报?你发个微信给去兴许我们丞相看完后一不小心可能删掉了呢。
我不清楚李严为什么会犯如此小儿科的错误,但是李严的被废绝不仅仅就因为此事,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诸葛亮早已看在眼中记在心上,总有一天要将这根钉子拔出。
诸葛亮和李严的矛盾在托孤后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回到成都,又当了丞相,还封了武乡侯,开府治事,又领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真正是有了一把摄政王的感觉。
而李严呢?李严字刘备死后就镇守永安,后来到了江州,虽然也封了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后来又进了前将军,再后来又进了骠骑将军。但是比起同是顾命大臣的诸葛亮来说,李严自然没有诸葛亮风光。再说既然刘备叫两人共同辅政,那现在皇帝在成都,那李严也应该到成都去啊,但是没有,李严就这样被排斥在中央之外了。
李严当然心存不满,后来诸葛亮要进行北伐,想要李严派兵镇守汉中,李严拒绝,还开出条件,你诸葛丞相不是领了益州牧,我也没有这么大的胃口,我只要单独划出五个郡来成立一个巴州,我还当个巴州刺史如何?!诸葛亮当然不同意。
后来诸葛亮要西征,有一次让李严出兵镇守汉中,李严再一次拒绝,又开出条件,听说曹魏那边的顾命大臣都是开府治事的,那我也应该开府吧!诸葛亮还是不答应。
以上的两件事情再加上一开始说到的那件事,这三件事加起来,诸葛亮终于忍无可忍,在刘备去世后的八年,就将先帝亲自挑选的顾命大臣贬为庶人,永远离开了政治的舞台。
要我说李严提出的条件也不是说很过分,在我看来是很合理的嘛!大家同样受先帝遗诏,一同辅政,同为顾命大臣,那怎么你诸葛亮又领益州牧又开府治事,我难道就要个巴州刺史也不行?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嘛!人家曹魏那里的顾命大臣都开府的,又不是他李严自己想出来的,诸葛亮你也太不讲情理了吧。
那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对待李严呢?因为诸葛亮觉得李严提的要求太过,已经超过了诸葛亮的政治目标。诸葛亮希望在蜀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法度,做什么事都能够赏罚分明,令行禁止。而李严正好撞在了枪口上,你既没有立下功劳,而且要你镇守汉中时你还一口回绝,竟然还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应该么!再说先帝令你为顾命大臣,是看中你既和先帝刘备从荆州带来的一帮人说的上话,也和益州的本土势力搭得上腔,希望是让你起一个调和的作用,你不但辜负了先帝的嘱托,而且还在中间挑拨离间,这样的人留在朝廷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么!所以诸葛亮在发现李严一个致命的错误时必然不会放过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