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38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5 21:02:34
  第三件事,就是魏延的谋反案。
  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此人脑后长有反骨,诸葛亮料定他一定会反的,不确定的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诸葛亮在第一次见到魏延时,就令人将他押出去准备杀掉。诸葛亮的理由是什么?“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斩之以绝祸根”。可见魏延一开始就不受诸葛亮待见,到后来处处排挤打压魏延,到死都不肯放过他,给魏延安了一个乱臣贼子的头衔。

  那毕竟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实的魏延不可能后脑上长反骨,那为什么魏延会走到谋反的这个地步,这其中有什么隐情么?
  话还得从一次秘密的榻前会议说起。在说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魏延到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人生履历是怎么样的。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早年间刘备还没有取得益州之地之前就已经跟随了刘备,后来屡立战功,被迁为牙门将军。后来刘备取得汉中之地,自封为汉中王,需要一员镇守汉中的大将。手下都认为非张飞莫属,因为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大家都知道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虽然三人从来没有结拜过,但是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所以既然这次刘备又打下一块地方,这镇守的职务定然要交给张大将军。张飞也自认为这份差事非自己莫属。

  但是任命结果一出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全军皆惊。刘备亲自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督镇汉中。在稍后召开的宴会上,刘备对魏延说,“如今寡人对卿委以重任,卿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的呀,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么。”魏延随即即兴发表了就职演说,“如果曹操率他所有的兵马来打汉中,我为大王挡住他(拒之),要是曹魏方面派一员偏将率十万兵马前来,我替大王将其吃了(吞之)。”这口气真是太大了,但是魏延也确实有实力,所以刘备很欣赏他的话,将士们也觉得魏延将军的话真是鼓舞士气。

  后来刘备称帝,封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为都亭侯。到建兴八年,魏延因为西入羌中,大败雍州刺史郭淮等人有功,迁魏延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
  日期:2014-04-25 23:24:16
  看了上面的履历,可以发现魏延时刘备身边的大红人,刘备是非常欣赏魏延的,不然也不会舍下张飞让魏延镇守汉中。魏延也不负众望,屡立战功,位置也是扶摇直上,步步高升。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六出祁山,以魏延为先锋,有天夜里,魏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头上长出一只角,便以此梦问于赵直,赵直不敢明说,只言“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私下里却对人说:“角字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果不其然,等到这年的秋季,诸葛亮病重,知道自己可能将不久于人世。他秘密将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召来召开临时榻前会议,部署自己去世后军队的部署和走向。诸葛亮命令自己死后全军撤退,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抗命不从,你们就自己走,不要管他。诸葛亮就留下这样的遗言驾鹤西去,杨仪等人秘不发丧,还派费祎前去打探魏延的虚实。费祎来到魏延军中,对魏延讲起退兵事宜,果然想诸葛亮料想的那样,魏延说,“这丞相虽然死了,可我魏延还在啊,你们可以先去料理后事,我魏延可是要率军与曹贼交战,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死而放弃了天下的事情呢!况且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够给杨仪这种人断后呢!”

  费祎知道怎么样也解释不清楚了,干脆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魏延想明白过来,跑出营帐,费祎早已驾马而去。魏延遂派人去打探杨仪等人的动向,发现他们果然按照诸葛亮生前的指示,准备撤退。
  魏延恼羞成怒,你们会撤退,老子也会撤退,而且比你们还快。因此还没等杨仪等人拔营,魏延先下令军队往南撤退,而且还命人将一路上所有的栈道、桥路全部烧毁。这下杨仪火了,马上派人修书给后主,说魏延反了。魏延也派人修书给后主,说杨仪反了。刘禅一天之内接到两份书信,魏延、杨仪两人互相说对方谋反,刘禅自己都晕了,搞不清楚状况,于是找来董允、蒋琬等人商量。董允、蒋琬等人说杨仪一个书呆子肯定是不会反的,至于魏延么,我们不知道。当他说出这句话,就表示对魏延的谋反他们在心里是相信的。

  另一方面,杨仪在看到所到之处道路等全部被毁,下令边修路边前进,日夜兼程,一定要追上魏延。魏延先占领南谷口,派人去攻打杨仪的部队,杨仪也派王平来攻打魏延,王平在阵前对魏延说到,如今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就胆敢谋反!魏延手下的士兵听到这话,都感觉是自己站错的队伍,一哄而散。魏延只带着几名亲信出逃,奔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赶,追上后立即斩之。当马岱将魏延的首级带到杨仪的面前,杨仪将其扔之地上,用脚猛踩,对魏延进行了最后的羞辱,边踩嘴里还边骂,“庸才,你还能作恶不!”

  堂堂的一员虎将就这样被一场几乎似闹剧一般的事件而屈杀于自己人之手,而且魏延死后还被夷三族,魏延你罪不至此啊!
  以上就是《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事情的始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延压根就没有谋反。因为当费祎去找魏延商量丞相所交代事情的时候,魏延的回答是很正确的。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死而放弃所有的事情?丞相死了,不是还有我魏延么?魏延的军事才能是杰出的,不然刘备也不会重用他,不然也想不出子午谷奇谋这样的策略。而且魏延如果真的要谋反,就不应该往南走啊,他直接往北走投降曹魏,或者待在原地,修书一份给曹魏,曹魏得知这样一员虎将来投降,必然派大军亲自来接,顺便大败蜀军。魏延往南跑干什么,去杀了刘禅灭了蜀汉?按照魏延当时的实力,根本没有那个希望。

  所以魏延当时往南走,肯定不是为了投降。可能是赌气,因为魏延当时在蜀汉中的地位,就想当初的关羽一样,是众人都不敢说话的,他一直享有一种众星捧月的待遇。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小孩子一样,一有什么就会发脾气的,就像当初的关羽,一不小心就来个败走麦城,这次魏延也一样,丞相死了我魏延不是还在么!难道你们不相信我魏延有这个实力将曹魏击败么!还要我为杨仪这样的人断后!你们跑,我比你们跑的更快,让你们跟不上!我还把道路毁掉,让你们追不上!哼!

  还有一种可能,说魏延当时往难跑就是为了杀掉杨仪,因为当时魏延和杨仪不是在一起,魏延在前线,是先锋部队嚒。那魏延为什么非要杀掉杨仪不可呢,他们两人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呢,杀父?夺妻?
  说出来可能笑话,两人什么仇恨都没有!就是因为平日里所有的人都尊重而至于敬畏害怕魏延,唯独这个杨仪从不把魏延放在眼里。甚至到了两人不能出现在同一场合,一遇到就要吵,就要干架。杨仪作为一个知识份子可能想你一介武夫有什么了不起,粗人一个,魏延想你一个书呆子竟然不把我放在眼里,这是岂有此理。两人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谁劝都没有用,诸葛亮都说两人各有各的才能,恨自己不能调和两人的矛盾。这时只有一人可以出来劝他们,就是费祎。两人吵的点儿时,魏延拔出刀具在杨仪的眼前到处晃动,此时杨仪定会放声痛哭、涕泪纵横。这时费祎出场,将两人拉开,才会罢休。

  两人的关系如此的恶劣,怪不得出事后都想先置对方于死地,其实想想,这两人真像一对淘气的孩子,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打打闹闹,但是矛盾不调和,一旦出了事情,后果就不堪设想。
  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魏延的谋反案,说冤其实也不冤,在一定程度上,是其自己造成的。其中固然有诸葛亮的原因,为什么在临终前的秘密会议不让魏延参加?不在一个地方可以将其召回,死前遗命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叫上他?魏延心里自然也不会平衡。按照诸葛亮的遗命,诸葛亮是断定魏延必然不肯断后的,因为魏延平素和诸葛亮出兵就和当年的韩信一样,自己带一部分兵与丞相分两路,在哪里集合,是个不合群的主儿。而且魏延心里也一直和诸葛亮有些嫌隙,觉得诸葛亮没有重用自己,自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诸葛亮心里大概也知道这些,所以会议也不让魏延参加了,因为即使他参加了,也不会服从自己的安排。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魏延自己平时居功自傲、自视甚高,完全没有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和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所以刘禅问臣下时,他们都能保证杨仪是不会谋反的,而魏延是不一定的。
  还有就是魏延和杨仪的矛盾问题。人人都知道他们两有矛盾,明知道当事人双方是不可能自己将矛盾解决的,他们也没有想办法来为其解决。诸葛亮也知道两人,但在秘密会议时只叫了魏延,却没有叫上魏延,所以魏延后来说想要老子给杨仪断后,凭什么!蒋琬也是,明知道两人的矛盾,分别上书刘禅说对方谋反,但是蒋琬没有把事情做对,他的回答就是已经肯定了魏延确实有谋反的可能。
  所以说魏延的谋反是一桩由于多个方面导致冤假错案,在这其中,魏延自己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