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容误读——撕开野史面纱,直面历史真相》
第39节

作者: 九孔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8 22:48:55
  021 大业春秋——隋炀盖棺难定论
  中国人读史似乎总有一个习惯,往往以成败论英雄。中国人还有一个成语叫“盖棺定论”,一个人去世了以后,尤其是历史人物,总得给人一历史性的评价,这个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从来没有“中间人物”,总是塑造“两级人物”,要么是“神”,要不就是“鬼”。
  “神”一样的人物那都是天纵圣贤,完美无瑕的,如孔夫子、诸葛亮、文武周召等,其人格魅力亘古少有、无人可敌。如“鬼”一般的人物如夏桀商纣、曹操、秦桧等,这些人就都应该被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古唾骂,千夫所指。
  真是这样么?其实不是。任何人物或事件都不可能非黑即白,我们应该允许或者说必须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而且这一定是合理的。
  而在我们上面所说的如“鬼”一般存在的人中,隋炀帝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后人给予其的谥号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炀”是能够给予皇帝的最差的谥号,什么叫“炀”,《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这得人品多差才能得到这么样的一个谥号啊!反正就我所知道的,获得“炀”这个谥号的历史上就两人,一个是陈叔宝,另一个就是杨广。

  最近,随着2013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曹庄隋炀帝墓的发现,这位饱受争议的帝王又一次走入人们的视线。既然是历经千年之后的有一次邂逅,我们也应当用全新的眼光再次重新审视解读这位历史上面目最丑陋的鬼。
  隋炀帝杨广,文帝杨坚的次子,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享年49岁。从公元604年极皇帝位到公元618年自缢而亡,一共当了14年皇帝。这14年是波澜壮阔的14年,是大刀阔斧的14年,是统一安定的14年又是危机四伏的14年。
  提到隋炀帝,人们嘴里总是有数不尽的脏话烂词,好像这位隋炀帝就是为贬义词而生的。在他身上,可以说集中了人性中所有丑恶的品质:弑父、淫母、谋兄、幽弟,残暴不仁、荒淫无道、狡诈阴险、冷血自私等等。这样看来,隋炀帝已经不能单纯的当做人来看待了,因为是人肯定会有一丝的人性尚存,但看隋炀帝,这样的人还能称之为人么?!
  但是实际上,从唐朝开始,后世历朝历代的史学家都认为,这样的评价对隋炀帝是不公平的,很多都是野史作者们强加在他头上的,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然也包括正史的作者,比如魏征,魏征要劝谏唐太宗不能像隋炀帝那样,所以他在编纂《隋书》的时候就加上了这个目的,这样一来,书中的记载就不会那样纯粹了。
  日期:2014-04-29 00:04:49

  隋炀帝杨广少年时就表现出不同于人。他“美姿仪,少敏慧”在诸位皇子中杨坚和独孤皇后最喜欢的就是杨广。隋开皇元年,封为晋王,拜国柱,并州总管,那年杨广才十三岁,还是一位上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后来又任卫武大将军,进上国柱,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在朝廷中具有极高的威望。隋文帝杨坚还特地找来人替隋炀帝看相,看相的说隋炀帝“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后来一次隋文帝突击检查炀帝的寝宫,看他是否有什么不良嗜好,杨坚发现儿子的寝宫里的乐器上都沾满了灰尘,看来自己儿子不喜好什么娱乐活动,感到非常满意。史书中记载隋炀帝还自己吹嘘了一把,当时的人都认为他非常“仁孝”。《隋书》中说是“矫饰”,也就是假装的,但我却认为不是,这是当时隋炀帝杨广的真实表现。

  开皇八年,隋文帝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决定大举伐陈。杨广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带兵出征。等到陈朝覆灭,隋炀帝下令杀了一帮陈朝祸国殃民的狗官,以谢三吴的民众。而且对陈朝府库中的金银钱财全部封存,秋毫无犯,天下的臣民都感于其贤德。不久江南的高智慧等人聚众叛乱,杨广被任命为扬州总管,镇守江都。再后年,突厥寇边,在边境作乱,杨广又一次被任命为行军元帅。
  可以说,隋炀帝杨广在隋朝的统一大业中立下汗马功劳。突破连苻坚亲率百万大军都没能成功的长江天堑,依靠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所向披靡的杨广当时才20岁。就是按现在来说就是一位刚刚上大学的大学生就已经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结束了中国持续了三百多年的大动乱、大分裂时期,使得中国再次走向统一强盛的时代,为后世唐宋元明清各统一的大王朝奠定了基础。
  此时的杨广还为登上九五之尊,其雄心壮志还未爆发出来。等到时机一到,这股强大的小宇宙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隋文帝仁寿四年七月,杨坚终于以63岁走完了其一生,杨广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帝位,年号大业,开始了其充满战斗力的一生。

  概括隋炀帝一生文治武功,千秋功业,大致有如下的几个方面,除了上面所说的统一中国,还有开凿运河、营造东都、修葺长城、开荒西域、三征辽东等等,这么多、这么大的工程和业绩是由一位帝王完成,而且是由一位在位时间仅仅只有14年的帝王完成,而且又是历史上名声最坏,毁誉最多的帝王完成的,隋炀帝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始至终,仅一人而已。
  我们一一来看看,这些罪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功绩,看看这些功绩是怎样将隋炀帝一步步推向历史的深渊。
  开凿运河。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继位的第一年就征发百万人力开通通济渠,同年又改造了邗沟,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前后大约用了六年的时间,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全场2700多公里,前后跨越10多个纬度,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当时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来经过元朝的取直疏浚改造,缩短了900多公里,变成1794公里,这就变成了现在著名的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的成功开凿,贯穿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平原,使得运河两边的余杭、江都、涿郡等城市迅速发展起来,为中国古代的城市化进程作出的巨大的贡献,为东南沿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具有深远的影响。大运河的开通,也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大运河将北方的“黄河文明”和南方的“长江文明”连接在一起,并逐渐使之融合。隋朝朝廷能够更好对南方进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控制,而南方的物资也源源不断的通过大运河输送到北方。大运河将南方的经济中心和北方的政治中心连接起来,也为中央加强中央的集权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自清朝将漕运改成海运,大运河才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其在将近千年的时间里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无法代替的。可以说大运河的开通,为后世王朝开通了一条极具生命力的经济和政治命脉,为他们的鼎盛和富强创造了可能。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

  营造东都。
  隋炀帝元年,一边开始其开凿大运河的庞大工程,一边又开始了规模宏大的营造东都洛阳的建筑工程。三月,杨广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还进行了拆迁改造工程。隋炀帝营建的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在中国都城建设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洛阳城的建立,是非常具有政治战略眼光的。因为以往的秦、汉等王朝的都成都建在长安,都是在西北,而到了隋朝时候,国家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长江流域的江南成为最富庶的地区,都城在西北的话就很难控制。如果能在保留都城长安的前提下,建造一座东都洛阳,再以大运河将南北贯通,这样一来南方就能够很好的控制。而洛阳,到了后来的五代、北宋仍然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