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49节作者:
何三刀 日期:2015-11-12 23:38:50
第4节徐一夫当官
王景林的老师徐一夫,自从王景林成年考上秀才,他就辞职回了金堂乡下。这些年在王府,待遇优渥,他手上很是攒了些银子,看着破破烂烂的祖屋年久失修,他就决定先起房盖屋。
一般来说,看一户人家的家境怎么样,同乡都是看他的住房条件怎么样。当官或经商的成功人士荣归故里,就没有不大兴土木的道理,甚至会到祖坟山动土,给直系三代的先人包坟立碑;更有修庙子、铺路建桥的。不在家乡折腾出一点动静和声势来,何以让乡亲们刮目相看呢,那还叫成功?简直如同锦衣夜行嘛。
徐一夫既未当官,亦未从商,但七十二行,各有各的成功:他教到了一个好学生,这也是一种成功。所以,他照样可以兴建楼堂馆所。投入二千多两现银(约合50万元人民币)之后,经过八个多月的日夜操劳,一座漂亮的川西院子终于竣工。这个院子,相当于昔日王府的缩水版,只是正房和副房的规模减少了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门所靠的北边,楼下设计成为通透式的建筑。徐一夫是个教书先生,他的心愿是继续教书育人,这楼下可以做教室,楼上做学生宿舍。有了这个硬件,非常适合攻书,就能吸引方圆数十里的学童前来就读。
徐一夫在金堂当地的口碑本来就不错,过去他也不愁没学生可教,只不过仅能就近招收些普通的农家子弟,而今他声名鹊起,一下子就吸引了许多重视教育投入的富裕家庭,把子弟给转学过来,寄宿到徐家上学。徐家院子也因此而有了名声,逐渐成了当地的地标,每当乡人议论某地发生了新闻时,都习惯说:
“从徐家院子往东八里,听说廖家沟一个寡妇与人通奸,被族人打断了连二杆。”
“从徐家院子往北二十里的新庙子,听说有个道士法术了得,有个多年不孕的婆娘只跟他进房作了一会儿法,回去居然就怀上了,真是比送子观音还灵验------”
就这样,时间一晃过去十年,那一年徐一夫59岁,已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虽然社会上已不时兴科举,但徐一夫深知,无论哪朝那代,都离不开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是绝对不会错的。他评估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还相当硬朗,只是眼睛有点老花了,那些泛黄的古书,就是在桐油灯下,看起来也比较模糊;若是移远一些,反倒看得清楚。配了副老花镜之后,眼前的世界又变得清晰起来。所以,他决定不闭馆,继续教书育人。他认为,自己怎么也还能再教一届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从花甲之年,他就开始蓄须明志。
然而世事难料,接下来的好几年,社会就像一个万花筒,天天变换出无数花样,让人目不暇接。虽然造反的义军,或者剿匪的官兵,还有商绅的团丁,出于对孔夫子的尊敬,都对徐先生的私塾网开一面,从不骚扰,可是,学生的家庭却难以幸免。有些学生,家里人被烧光、抢光了,就不得不退学;更有惨遭灭门的,徐家还得临时收留着学生,寻其亲友来领人。所以,学生是越教越少了,有时徐夫子开始怀疑,当初决定再教一届学生的决定,是不是有些天意弄人呢。
真正让徐先生解套的时间点,出现在1906年,科举制被彻底废除,社会上全面推行新式教育了。新式教育崇尚科学,适应社会发展,而老一套的教育,只读圣贤书,显得百无一用了,于是徐夫子失去了最后一个学生:他竟然失业了。
本来,以徐夫子的资历和人望,他完全可以混个“民转公”,到清政府的官办新式学堂谋份职。然而,年事渐高,况且他对新式教育一下子还相当抵触,他想,就此退了吧!又不是没饭吃,何苦呢!
日期:2015-11-12 23:39:31
关闭教馆之后,在乡下过着清闲的日子,日日伺弄着几分菜地,养着一些鸡鸭兔,倒也有几分田园乐趣。他的大儿子徐之元,以前在成都市里做着府绸生意,算个有点名气的小商人,而现在居然又到川汉铁路公司上班,专职当着董事,小日子过的蒸蒸日上,他就再三写信请亲爹到府城散心休闲。于是徐一夫就专程到了成都。儿子给他包了辆黄包车,拉着徐一夫满城跑,他想在哪里停,只要吱个声就行。成都街头的小吃层出不穷,景点也数不胜数,车夫万三娃就主动给他当起了导游,乐得拉着他钻巷子,逛集市,反正是按天取酬的。
成都的变化很大,实际上,徐一夫对成都市区一点也不熟,就这样被万三娃胡乱拉着逛了两天,他看出了万三娃的鬼心思:磨洋工混时间,白拿儿子的钱。于是他想起了当年带王景林和王青云他们临考前到成都的旅游路线,明确要求万三娃按路线走,带他搞一次怀旧游,否则拒付车资。这下万三娃才老实了,按浣花溪、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宫、九眼桥、薛涛井的顺序,一天一天地游了起来。
既然是怀旧游,虽然科举已废止,徐一夫还是想看看那曾经是心目中的圣殿——四川贡院,这是读书人做梦都想飞黄腾达的起点。而抱着这个想法的人,显然不止他一个,各路遗老,都要到这个地方参拜一下,以纪念他们那早已逝去的青春。
当然商家是不会放过这机会的,有人将各届考试的卷子翻印了出来,还将一些录取通知书也印制出来,来客只要付上十文钱,不管你当年有没有进过乡试考场,都可以拿到当年一模一样的考卷,并当场可以填写录取通知书。这生意好做吗?因为它抓住了游客的心理需求,生意不但好做,甚至还相当火爆,因为填写录取通知书的档口前,等候的队伍排得老长呢!
徐一夫也未能免俗,他想,人生难得是亲历了那个过程,就算是一份纪念吧,怎么也得圆个梦!所以他也去排队领考卷和通知书。拿着这两样看似无比珍贵的东西后,他却无奈的苦笑了。是啊,人生如梦,真的就像一场梦!想当年自己在这城南的贡院里考得七荤八素,差点痛不欲生,而失败的折磨更是铭心刻骨,如今看去竟然只是一番游戏,如此而已。
说人生如同游戏,有时还真就是游戏。这不,当万三娃拉着徐一夫,准备参观最后一个景点——四川总督府时,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徐先生,是您老人家吗?”这一喊,就将徐一夫的晚年,给喊出了一个新境界。
却说徐一夫一回头,发现面前有个年约三十四五的中年人,气宇轩昂,面泛红光,正热切地盯着自己。他看着面熟,却一时间又叫不上名字。于是他拱拱手道:“在下徐一夫,请问足下是------?”
那汉子听了,立即跪拜道:“果然是恩师!不肖学生王青云,给恩师请安!”
原来眼前的这个人,正是王景林的堂弟王青云,他们都是徐一夫的嫡传弟子。那年王青云没能考上秀才,也带了一万两银票跟随王景林进京,后来捐纳了一个四川盐亭县的县丞(相当于副县长)来当。那一年他才23岁。在县丞任上他干了五年,他与县令陈仲文配合得不错,因为他很年轻,人也勤快,陈仲文就将许多具体的事,交待他去办,这对年轻人来说,倒也是个很好的锻炼。当然,虽然他仅得“利润”的小头,几年下来也回了本,而且赚了点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