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至尊大厨传奇--炉边镇守使》
第50节

作者: 何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庚子之乱”后,天下大乱,官场也愈加不好混了,朝廷急着要赤裸裸地卖官鬻爵,遂变本加厉地逼在位的官员“内退”,腾出位子来,好标价做“买卖”,充实那入不敷出、朝夕难保的国库。陈仲文一算账,自己奔五的人了,好不容易才弄了些实打实的东西,如果为了保住头上这顶乌纱,尽数拿去孝敬上头那些大老虎,万一有个啥闪失,则前功尽弃矣!买卖有风险,我得见好就收才成。于是他就半推半就地让出了屁股下的位子,博得了“高风亮节”的牌匾,以及督抚“清廉可嘉”的好评。

  班子好搭档陈仲文一走,剩下的王青云麻烦了。因为他还太年轻,此时不可能“功成身退”,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冲!他把这几年的非法所得,全部拿来投资,希望一举拿下“一把手”的位子,因为通过这几年的腐败实践,他发现十个副职也顶不了一个正职,官场上,只有管人事权和财政权的那一支笔,才是最管用的,谁有拍板权,谁就有绝对的权利。所以,他倾其所得,奉献给上峰们。然而还有比他出手更阔绰的对手,最后,他连自己的盐亭县丞位置也没保住,不过,毕竟也花了不少钱,有人给他挪了个地儿,放到中江县,继续当县丞。他只好安慰自己说:俺好歹离成都府越来越近了,这位子,也炙手可热着哩!这年月,要混个从九品,可真不容易!

  中江算大县,而且清廷这时已经气数将尽,做事完全失了法度,一下子就配了五个副县长,摆明了是只管卖官捞钱,下面如何治理,由官吏们内耗去。果然,这五个副职,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事,而是互相监督,像防白眼狼一样地盯着其他人,动不动就打小报告、写匿名信举报对手。县令见几个属下斗的热闹,他开心极了,因为谁也不敢得罪他。他玩起了平衡木的游戏,今天对这个褒扬几句,明天又对那个敲打一下,搞来搞去,钱都进了他的口袋。

  这五个副职里,以王青云最年轻,然而他当县丞的资格却最老。他早已看清形势,这样内耗下去,将会一无所得,当初的投资绝对要打水漂。有什么办法才能改变现状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要得到邓县令的信任,当上他的心腹,坐到同一条船上,才会有银子赚。
  日期:2015-11-12 23:41:23
  王青云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年轻,年轻有时候就是资本。别的人会倚老卖老,他却可以卖乖装萌。所以他决定走夫人外交的路线。他不惜花些新的本钱,给邓县令的夫人和如夫人下功夫。每去成都府,好看的面料,流行的脂粉,时鲜的小玩意,他都舍得给买回来,白送。而且他的嘴巴很会说话,常常哄得夫人们好开心。渐渐地,夫人们都在邓老爷面前帮他说话。尤其是有一次大夫人偶染风寒,躺了几天,他鞍前马后地延医抓药,找偏方,还以御厨弟弟的身份给她煲乌骨鸡汤,真切地感动了大太太。他总算博得了邓县令的信任,从此又有事可做了。

  他与邓县令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可让其他人红了眼,想修理他的人自然会有,然而也有人想巴结他,通过他的路子去接近邓县令。他也乐得与同僚结盟。这样,只花了一年多,一心与他唱对头戏的两个家伙都被挤走了,而剩下的三个人,都已经是邓大人的死党。再新来二个,过不久就挤走一个,同化收编一个。又新来三个,再收编一个,挤走二个。
  官场游戏就这样持续着,在这“要么根本同化,要么彻底边缘化”的斗争中,他胜了。后来趁邓大人“荣升”知府之际,他就顺利地进了成都省城求职。
  却说,在完全可以顶替邓知县的情况下,他为何放弃了多年的追求,要跑到省城求职呢?家人不理解,同僚不明白,然而,这正是因为他尚年轻,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明智之举。
  按四川话说,那个“红得像辣子吹得响号”的岑春煊,此时已经正式当着两广总督,他说话,慈禧太后最喜欢听。鉴于朝廷在1905年就假惺惺地提出了要推行“预备立宪”,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于是岑春煊在1907年6月30日上疏,建议各省成立一个“咨议局”,广纳各届人士,行监督和建言之责,将来就是朝廷的“议会”。慈禧准奏,于是全国各省,很快就都筹备起了“咨议局”这个单位。

  “咨议局”是个新生事物,许多人还闹不懂这个单位到底是搞啥名堂的,但王青云以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却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其实,这就相当于今天的政协,它不是权力机构,但却可以监督同级政府运行,你若真以为它没有权利,那掌权的人就得“下课”。
  王青云的看法是,在县级单位混了十来年,要出头,真的太难!而那个“咨议局”,好歹是省级单位,组建之初,亟需人才,而许多老在官场上混的人,竟然看不到它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他宁愿放弃转为正职县处级的肥缺,偏要来求在咨议局任职的机会。而在省督看来,搞这个咨议局完全是太后偏听岑春煊的馊主意,保不准以后是咋回事呢,王青云愿意让出县令的实权,他非常高兴,立即就同意了王青云的请求,并让王青云当上了省副议长。二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今天在督府大门外,王青云就是拿到了当副议长的执照,一出门,恰巧碰到了恩师徐一夫的。年轻人变化大,徐先生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才发生了徐一夫当面认不出学生,而学生一眼就认出了老师的事。
  徐一夫被王青云拉进茶馆,茶喝了好几壶,总算听明白了,昔日的学生有出息了,从县城调进省城,当大官了。但到底是多大官,他搞不清楚,因为他对于“四川省咨议局”这个单位,也是第一次听说,还给它套不上行政级别。而作为中国人,对于级别,那是相当重视的,必须的,否则,他就不是中国人,而是西洋人了。西洋人据说不讲级别,但是讲身世血统,要是贵族家庭出身,那就吃香走红了。

  王青云见徐老师半天也听不懂他到底说的啥,索性给他挑明了:“恩师,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如今正好得闲,我看您完全可以来参加我们咨议局的工作,当个咨议员,领一份高薪,还可以行驶一下监督官吏的权利,何乐而不为!”
  “高薪”这俩字,徐一夫完全听懂了,不过“监督官吏”这四个字,他愈发地糊涂了:“你说啥,让我去监督官吏?我算哪根葱哦,能监督啥官吏?”
  王青云意味深长地吐出了嘴里的茶沫:“徐老师,这真不是开玩笑,当了省咨议员,你至少也是个正九品官员,关键是——”他故弄玄虚地停顿了一会儿,观察着徐一夫老师的神色,见老师对“正九品”这几个字有比较强烈的反应,因为他的眼珠子露出了神采,王青云这才继续道:
  “就像朝廷的钦差大臣一样,你如何不能监督官吏呢?”
  话说到这份上,徐一夫再笨,也完全听得懂了。他连忙回去见儿子,将今天的奇遇告诉儿子,想听听儿子的看法。没想到儿子徐之元,连连拍手大笑:
  “爹啊,你可真是老来俏,你这是走狗屎运了,真的要当官了!赶紧的,你跟那个学生联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你是说,真的能当上正九品?”
  要知道,县令就是正九品,而作为管理一方的父母官,在老百姓心目中,那是个很了不起的官位呀。
  “这样说吧,你没权没职没品,但你说不定也能管着督抚,他虽然贵为一品大员,有时你却可以管他,你说,这算几品?”
  “还是没品呗!”

  “错,你见官大一级,你就是极品!”
  在儿子徐之元的鼓动和坚持下,徐一夫果然去找王青云,当上了省咨议员。当他坐到明亮的办公台前,屁股下是从未坐过的柔软沙发,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很新奇。不过看办公厅里,摇头晃脑地坐满了八十多号人,他不禁又有些疑虑了:我的亲妈也,当上了正九品官员的人,一下子就这么多吗?怪不得国库吃紧呀!
  (第五章第4节完,敬请关注第5节《辫子没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