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再找过她吗?”
夏有雨没有再回答我说的话,低着头把烧到头了的烟头在地上摁灭,缓缓的说了一句:“爱情这东西,都是他妈的是贱出来的!”
我没听懂夏有雨这话的意思,我也不知道夏有雨“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日子到底还要过多久,反正我是想着赶紧让他名花有主,我可不想三天两头有女生跟我打听他有没有带手机,有没有在宿舍的各种咨询。
夏有雨越来越痴迷打篮球,在球场的时候,他昂着头,以国王的口气对我们说:“打球是一种人生态度,你在拍球的时候,其实你拍打的是你的人生!”
我就是受不了他把打球说的很臭屁的那幅鸟样。不就是个头大的皮球嘛?你说拍球和鞠躬有什么区别?投球和投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好臭屁的?还有,我最怕他打完篮球回到宿舍一身汗淋淋的错拿了我的毛巾往身上乱擦。
“找女朋友就像选衣服,不穿一下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夏有雨仍然宣扬她的恋爱理论。除了他跟我讲他以前故事的那一晚,我怎么都看不出这是一个曾经为情自杀的人,夏有雨可以同时跟好几个女生约会,还外带让叶婉辰给他介绍女朋友。
我跟叶婉辰打岔说:“你可千万别把你的姐妹介绍给夏有雨,这小子不安分,万一出事了,你可不好做人。”
日期:2014-05-11 19:12:18
【10-4】
我越来越觉得,刚入学时毛唯峰关于大学的夜生活规律说的很对,比如说现在周末的时候,十二点之前睡觉,十二点之前起床,对我来说基本是一种奢望,除非第二天有什么重要的活动。
我走路的速度慢慢的变得很快,也都是练出来的,早晨经常踏着上课的点进教室,有时甚至睡到迟到,赶往教室的时候要么小跑要么竞走。有的时候,我会莫名的怀念久违的早餐,怀念我妈喊我起床的日子。
学校的保洁人员每天都勤勉的打扫校园里的每个角落,地上的落叶也不放过。我时常想象着校园里落叶不被扫去的样子,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那满地风吹残叶的场景,可惜睁开眼睛的时候,道路还是干干净净。我真的希望学校能在入秋的时候设置一个“不扫落叶月”,来满足人们视觉上小小的浪漫。
我本觉得这些落叶不应那么快的就被扫去,就像我本觉得上课不应点名一样。
上课点名对老师来说绝对不是一个讨好的活,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诱发学生的反抗情绪,尤其是那些被点到的同学。有些老师很喜欢点名,我不知道点名是不是像吹牛皮一样会让人上瘾,要不然怎么会有人对这种不讨好的活乐此不疲?
大多老师通常会在最初上课的时候点名,这主要是为了认识一下班里的学生,我觉得这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必要,况且,如果学生第一节课都不到确实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被点了那是活该。
偏偏有一些老师喜欢上了点名,一周不点如隔三秋,隔三差五的点,一点不可收拾。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彰显权威。老师掌握着一个权力,就是可以决定该课程的学生成绩,点名出勤成为考核的一部分。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有句名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除了会滋生腐败之外,还会滋生一种东西,就是源自内心虚荣的权威感。这种滋生的东西会像吸毒和性事一样给人飘飘欲仙的快感,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点名就可以起到这样的功效,控制别人总能会让人得到某种莫名的快感。
二、强迫听课。如果说彰显权威是一种很形而上的点名功用,那么强迫听课就属于很实在的那种。有些老师课讲的不好,逃课的学生很多,导致教室空荡荡,老师心里惨兮兮,为了强制学生来听课,填补眼前的和内心的空缺,于是乎,点名成了最实用的手段。你总不能指望一个课讲的不好的老师在短时间内变得既学识丰厚又妙趣横生,这不现实,所以还是点名来的实在。
三、抒发情绪。话说老师也是血肉之躯,生在三界之内五行之中,难免有个情绪啥的。有时老师心情甚好,突发奇想,点个名玩玩;有时老师心有怨怒,无处发泄,点个名发发狠,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就跟学生有时候因为心情太好或者心情太坏就把课给翘了,一个道理。
四、恪尽职守。有些老师确实心地善良,坚守岗位并胸怀教书育人的伟大理想,再加上学校有时候规定要老师常点名,于是这些老师就真的常点名了。不过,怀有这种思想的老师多半是年轻老师,在教学上的经验和阅历都不丰富,还处于成长阶段。
可能还有什么我没有想到的其他非常态原因。
喜欢点名的老师中,点名的方式又不尽相同,有的在刚上课的时候点,有的放在课程中间或者最后一节课点,有的老师同时在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连环点,有的老师为了防止下面的学生代替答到,点名之后还要现场签名或者统计人数,即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又能起到引蛇出洞的作用,把代人答到的学生一起连坐。
反正我对点名这件事一直没什么好感,我曾好几次在床上睡的正香的时候收到叶婉辰的短信或者电话:“快点来啊,点名啦。”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很不情愿的火速赶到现场,然后在老师不满的目光下走进教室。
点名缺席的话,课程考核一般是要被扣分的,这是学生的核心利益,就是因为存在利益关系,即便是大家都认为上课不应该点名,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在点名的时候投反对票。就拿我自己来说,尤其是当我来上课而别人没来的时候,老师说要点名,我心里还是心潮澎湃的双手赞成的。
价值观这东西,有的时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玩弄的伪命题。因为这东西总和人的处境联系在一起,位置和身份背后是利益,你处于不同个位置,就很容易因利益牵引而形成不同的价值观。
这就和坐公交车一样。中国人多,乘车的也多,站台等车的人总想着让车快点来,尤其是有的班次时间隔得很长,车里的人挤得要命。车来了,等车的人拼命的往往里面挤,如果司机跟你说:“人太多了,你别上了。”你会拉着姿势要和司机打架,“凭什么不让我上?!”虽然车里人肉贴面,还是庆幸自己挤上了车,到下一站停车时又是很多人往车里挤,你可能又想跟司机喊:“车里人都挤成这样了,不能再让上了,赶紧走吧。”这就是利益对价值观的改变,霸道的理直气壮。
但是,凡事都有免疫,被点名点的多了,便也觉得没什么,人总要学会对这世界说“I DON’T CARE”。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