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活情感纪实--情断德意志》
第45节作者:
情断德意志 日期:2014-05-20 15:56:01
旁边的张生颇为尴尬:毕竟与崔晓红有过那段经历,张张嘴静也不知说什么好,后来还是关心的问了一句:“那他对你到底怎么样?可以长久依靠么?”崔晓红说:“还可以吧,不能说差,就是经济基础差一些,林楠知道的,阿龙除了一辆破车,啥也没有,目前我们就是登记一下,等将来回国再补办吧!”她停了一下补充说:“到时,请你们都参加……”说着,她反而捂着脸嘤嘤的哭起来。
她抽泣的说:“我也是想来好好学习,谁会想到现在成了这样......”因为极度压抑而使得瘦弱的身体猛烈的抽搐,陪着掉泪的帆帆和拿来餐巾纸的董霞赶紧把崔晓红付到床边坐下,少不得劝她,不要太悲伤,对孩子不好的……
林楠也大声安慰她:“没事的,想学习早晚有机会,你看德国人不都是终身学习么?山不转水转,条条大路通罗马。”
张生忽然想起什么小声告诉林楠:“李丹要回国了,机票都订了。”林楠因为之前听说过尹冲要放弃的想法,所以,未感到奇怪,他问了一句:“是退学还是休学?”张生说:“是退学。因为他把德语词典都卖给我了,我本来有本小词典,看他需要钱、给他面子才买的。”
一段情绪波动之后,大家收拾碗筷,打包完毕,阿龙的车也来到楼下。张生和董霞忙着搬行李、拿箱子,林楠上去和阿龙寒暄一番,说要作爸爸了,以后要对崔晓红好一些。帆帆也去跟阿龙要喜糖,阿龙晃着油光可鉴的大背头说:“没问题,改天荣华饭店我请客!”
崔晓红小心翼翼地坐进奔驰前排副驾驶的位置,按下车窗,勉强笑着挥了挥手,缺乏血色的脸在漆黑色车门的衬托下越加苍白,伴着众人的挥手,轿车越走越远,汇入大街上奔流的车河中去。
相互告辞后,林楠与帆帆推着自行车并肩走在路德维希大街上。俩人经历了刚才的一幕,一时不知该如何说起。之前的疑惑当下得到证实,但是,得到这个真实的并没有解脱的轻松感。崔晓红、李丹可能都有过痛苦的挣扎、选择的迷茫,但是,他们毕竟已经走出来。哪怕迷雾的尽头是废墟也并不可怕,至少会有脚踩在地上的踏实感。可怕的是,迷惘无尽头,不知一直走下去是不是无尽的深渊……
“你下午还发广告单么?”帆帆进地铁前问林楠。“对的,你先回去吧,我发完了就回去”林楠这样回答。
望着帆帆的身影走进地铁站,林楠调转车头向奥运村骑去,不是去教会的查经班,而是去学生会的自习室,因为他知道:供自己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他不是刻意与帆帆保持距离,但是,他觉得当下谈情说爱真得是不适事宜的一件事,有太多的不定因素决定俩人的去想也许分道扬镳。
经历了神秘与好奇,留学生涯最关键的挑战已经到来:如果不能冲上台阶,就会被时光的车轮碾在脚下,被前行的列车狠狠的摔在路边……李丹的退路是回国,崔晓红的退路是生孩子,张生的退路是留在慕尼黑继续读书,那么帆帆和林楠的退路是在哪里呢?
就林楠而言:他的人生词典里没有退路,他是过河的卒子--只能向前。他只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所以,他要倾尽全力,考过语言考试。
日期:2014-05-22 09:36:59
(39)留学就是黑洞
随着气温的升高,晴日暖阳的日子终于到来。红红的太阳从清早就升起,毫不吝啬的照射着大地,天是瓦蓝瓦蓝的晴空,让人不敢抬头仰面去看,仿佛是倒悬在天上的海洋,随时可能倾盆而下,棉絮般的游云来来去去,停停走走,在远山上随意涂抹着印象派画卷。
街边的德国人也变得慵懒,开始留恋阳光下的时刻,一杯啤酒可以在露天下逗留半天,一杯咖啡也要逗留半天。街边的草地上坐、卧、躺、站着的享受阳光的人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小山的草坪上象沙滩一般躺满了身穿比基尼或只穿小短裤的男男女女,电视里、报纸上的谈论的热门话题都是南下度假,西班牙与希腊海岛的优劣,捷克、匈牙利温泉浴的区别……
国际班的英语口语课被卢卡老师挪到English Garden的中国塔进行,一班学生刚好坐满阳光下的两个长条桌子。
塔的样子有些古怪,古朴的楼阁式的五层木塔,檐端挂着小铃。还有些日式风格,只能说有点像中国的塔。迄今为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那时的慕尼黑刚刚成为拜恩王国的都城,国王路德维希一世正大兴土木,向往东方艺术的他,大概是半凭传说、半凭想象造出了这座塔。塔下有知名的啤酒馆。塔下有很多长凳和桌,可以一边畅饮啤酒。一边欣赏楼上表演的巴伐利亚民族音乐。
同学们上课的10点至12点半,应该是迎客的淡季,卢卡去里面买了一杯咖啡和一份报纸,与侍者打了招呼,就告诉同学们:12点半之前,我们都可以坐在这里,音乐午后才开始,不会打扰我们的学习和尽情享受阳光。
“看看今天的新闻。”卢卡老师忽然放下手中的咖啡杯,在报纸上发现了新消息:“德国总理施罗德年底访华,在北京将参加奔驰北京工厂的奠基,在上海将参加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铁路正式试运营。请林楠同学介绍一下北京和上海的基本情况。”
卢卡老师买报纸,多数目的是为了寻找口语课讨论的话题,他继续发问:“请来自土耳其的同学介绍一下磁悬浮能否在伊斯坦布尔修建”、“请来自蒙古的同学介绍乌兰巴托是否有修建奔驰制造厂的必要性……”
最后,他又说:“请来自波兰的同学回答,你对增加德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有什么好的建议。”来自波兰的女理发师回答:“也许,我可以为总理施罗德出访前免费理一次头发,人更帅,去外国拿得订单更多!”
她的回答让几个同学哈哈大笑,引得中国塔前小广场的一群鸽子扑扑楞楞的飞起来,围着小广场外沿的空地上空盘旋,一个转身,又一个个轻柔的落下,继续在空地上寻找草籽和面包渣。
近十二点时,林楠的手机忽然振动起来,他悄悄掏出来,走到一边的树后细细看,是帆帆打来。
“李丹马上要回国了,现在火车站,他去学校没找到你,就让我来喊你。”帆帆说:“你课上完了么?能回来么?”
“什么事啊,他回国干吗非要见我一面呢?”林楠纳闷的问。
“他也没说,要不你过来送一下吧,同学一场,不知啥时还能见呢?”帆帆争取着。
林楠与卢卡老师讲明原委,提前告退后,抄近路乘地铁回学校,一路上他绞尽脑汁地想:李丹干吗非要见自己一面呢?让自己耽误了半小时口语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